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骨脂忆旧 药香载梦记2(第1页)

骨脂忆旧 药香载梦记2(第1页)

第三卷乡野传薪·农圃藏智

一、江南农舍“驱虫记”

清嘉庆年间,无锡县东亭镇,农户周福安家的麦田,每到初夏便遭虫害,麦穗被啃得残缺不全,收成大减。周福安试过多种方法,撒石灰、燃艾草,都不管用,急得整日愁眉不展。

一日,他到镇上“德仁堂”买药,见掌柜阿明(沈仲山的徒弟)正在晾晒补骨脂籽,便随口说起麦田虫害的事。阿明听后,想起师父留下的《德仁堂药钞》中记载“补骨脂籽可拌麦种,防虫害”,便说:“周大哥,你不妨试试用补骨脂籽磨粉,拌在麦种里播种,或许能管用。”

周福安半信半疑,按阿明说的,取来晒干的补骨脂籽,用石磨磨成细粉,与麦种拌匀,播入田中。没想到,这年夏天,他家的麦田竟几乎没有虫害,麦穗饱满,收成比往年翻了一倍。邻居们见了,都来请教,周福安便将“补骨脂拌种”的方法告诉大家。

次年,东亭镇大半农户都用了这个方法,麦田虫害大大减少。有人好奇地问阿明:“补骨脂是治病的药,怎么还能驱虫?”阿明笑着说:“草木之性,本就多样,补骨脂性温,气味辛香,虫子不喜这味道,自然就不来了。这是老祖宗在田里摸索出来的智慧,比书本上的法子还实用。”

后来,无锡县的农书《锡金农谭》中,专门记载了“补骨脂拌麦种防虫害”的方法,还写道:“此法治虫,无农药之害,且能让麦种出苗健壮,实乃农人之福。”

二、蚕农“护腰方”

东亭镇不仅种麦,还盛产蚕丝,蚕农们每年春蚕、夏蚕、秋蚕三季,都要长时间弯腰采桑叶、喂蚕,许多人患上了“蚕农腰”——腰脊酸痛,久坐久站都难受。周福安的妻子便是如此,每到蚕季,便痛得直不起腰,连采桑叶都要家人帮忙。

周福安想起阿明说补骨脂能治腰痛,便到“德仁堂”买了些盐炒补骨脂,按阿明教的方法,与核桃一同煮水,让妻子每日饮用。同时,他还用补骨脂粉与芝麻油调和,制成药膏,每晚给妻子敷在腰上。

起初,妻子觉得药味太浓,有些抵触,没想到三天后,腰就不那么痛了;一周后,竟能正常采桑叶、喂蚕。她高兴地对其他蚕农说:“周福安给我用的补骨脂,比贴膏药还管用,你们也试试!”

蚕农们纷纷效仿,到“德仁堂”买补骨脂,阿明便教大家制作“补骨脂护腰膏”:补骨脂粉、杜仲粉、生姜末,用芝麻油熬成膏,敷在腰上,用布包扎,每日一换。蚕农们用后,都说效果好,“蚕农腰”的毛病大大减少。

有位老蚕农感慨道:“咱们蚕农靠腰吃饭,这补骨脂就是‘护腰符’啊!以前只知道它能驱虫,没想到还能治病,真是个宝!”阿明笑着说:“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草木既能护田,也能护人,就看咱们会不会用了。”

三、秋社“养生宴”

每年秋收后,东亭镇都会举办“秋社”,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,村民们会各自带上自家的特色吃食,聚在村头的打谷场,共享“养生宴”。周福安一家,总会带上“补骨脂核桃糕”——将补骨脂粉、核桃碎、糯米粉混合,加蜂蜜拌匀,蒸成糕,香甜软糯,又能暖肾强骨。

这年秋社,周福安的妻子将“补骨脂核桃糕”端上桌,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“这糕看着就好吃,是什么做的?”有人好奇地问。周福安笑着说:“里面加了补骨脂粉,既能当点心,又能治腰腿痛,大家尝尝!”

村民们尝后,都赞不绝口。有位患“老寒腿”的老人,吃了两块糕,觉得膝盖暖暖的,说:“这糕比吃补品还舒服,往后得多做些!”周福安便将做法教给大家:补骨脂籽盐炒后磨粉,与核桃碎、糯米粉按1:2:3的比例混合,加适量蜂蜜和温水,揉成面团,做成小糕,上笼蒸20分钟即可。

此后,“补骨脂核桃糕”便成了秋社“养生宴”的必备吃食。村民们还根据自家口味,加入芝麻、红枣等,衍生出不同的花样。阿明也常来参加秋社,见大家用补骨脂做点心,欣慰地说:“补骨脂从药铺走进农舍,从治病变成养生,这才是‘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’啊!”

四、私塾“启蒙食”

东亭镇有一所私塾,先生姓王,年过六旬,教书育人四十余年,深受村民敬重。他常说:“孩童是幼苗,得好好养护,不仅要教他们读书,还要让他们身体结实。”

见村里许多孩童体弱,易感冒、盗汗,王先生便向阿明请教食疗方。阿明说:“补骨脂性温,能固表止汗,与山药、莲子配伍,既能暖肾,又能健脾,适合孩童食用。”王先生便按方制作“补骨脂健脾粥”:补骨脂(盐炒)一钱、山药三钱、莲子二钱、小米适量,一同煮粥,每日清晨给私塾的孩童们食用。

孩童们起初觉得粥里有药味,不爱吃,王先生便给他们讲补骨脂的故事:“这是咱们江南的‘壮骨草’,吃了能像小牛犊一样结实,还能记住更多书里的话。”孩童们听了,都好奇地尝起来,渐渐爱上了这碗粥。

半年后,私塾的孩童们果然身体结实了许多,感冒、盗汗的少了,读书也更有精神。家长们都感激地对王先生说:“先生不仅教孩子读书,还让他们身体变好,真是费心了!”王先生笑着说:“这都是补骨脂的功劳,它是草木,却能帮咱们养出好娃娃,真是灵物。”

后来,王先生还将“补骨脂健脾粥”的做法写在私塾的黑板上,让家长们带回家给孩子做。他说:“学问要靠积累,身体也要靠养护,补骨脂教会咱们的,不仅是治病的法子,还有‘润物细无声’的养护之道。”

五、药农“识草歌”

东亭镇周边的山上,有许多野生补骨脂,药农们每年都会上山采收,卖给“德仁堂”。为了让年轻药农准确辨认野生补骨脂,老药农们编了一首“识草歌”:“山边向阳处,生长补骨脂。茎细多分枝,叶小锯齿密。花小呈蝶形,淡紫藏叶底。籽熟褐如珠,采在霜前时。辛香能驱虫,温性能治疾。农舍当食养,书斋寄情思。”

年轻药农们背着竹篓上山,边走边唱“识草歌”,很快便学会了辨认补骨脂。有个年轻药农叫阿牛,第一次上山时,误将一种野草认成了补骨脂,老药农便指着野草说:“你看,这草的花是白色的,补骨脂的花是淡紫色的;这草的籽是黑色的,补骨脂的籽是褐红色的,记住‘识草歌’里的话,就不会认错了。”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