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骨脂忆旧 药香载梦记1(第2页)

骨脂忆旧 药香载梦记1(第2页)

他还在钞本中画了补骨脂的植株图,标注“叶、花、籽”的形态,写下种植、采收、炮制的细节。“此钞非为扬名,只为后人能识此草、用此草,让补骨脂的温厚之性,继续护佑一方百姓。”沈仲山临终前,将《德仁堂药钞》交给阿明,叮嘱道:“行医者,既要懂书中理,更要知民间苦,补骨脂的用法,还得在实践中慢慢悟。”

阿明捧着泛黄的钞本,看着药圃中迎风摇曳的补骨脂,似懂非懂。多年后,当他成为“德仁堂”掌柜,才明白师父的话——补骨脂的价值,不仅在药本身,更在“实践传艺”的过程中,承载着医者对百姓的牵挂。

第二卷清苑墨香·诗赋寄情

一、京城客舍“药香忆”

清乾隆四十年,京城宣武门外,南下应试的江南书生黄景仁,租住在琉璃厂附近的客舍。时值深秋,北风渐起,他自幼体弱,兼之备考辛苦,常感腰膝酸软,夜不能寐。同乡好友闻讯,送来一包无锡“德仁堂”的盐炒补骨脂,附信说:“此药能暖肾安神,睡前用温水送服三钱,或可解你之困。”

黄景仁按信中所说,每晚就着清茶服下补骨脂籽。初时只觉腹中微暖,三日后,腰膝的酸痛竟减轻了,睡眠也安稳了许多。夜读时,案头药罐散发的辛香,与砚台中的墨香交织,让他想起江南老家的时光——母亲常将补骨脂与核桃同煮,盛在青花碗里,说“书生读书费神,吃了能强筋骨、健精神”。

一日,黄景仁与几位文友聚于客舍,谈及思乡之情,他指着案头的药罐笑道:“这补骨脂虽小,却是我思乡的‘信物’。闻着这香气,就像回到了江南的灶间,看见母亲煮药的身影。”文友们皆叹:“黄兄以药寄情,真是妙极!”此后,每当文友相聚,黄景仁总会泡上一壶补骨脂茶,让大家尝尝“江南的暖”。

二、琉璃厂“诗药缘”

琉璃厂街有一家“文渊阁”书铺,掌柜是位老秀才,与黄景仁常有往来。一日,老秀才患了“夜尿频繁”之症,夜里要起身三四次,白日精神萎靡,连书都无心打理。黄景仁得知后,便将补骨脂配伍核桃的食疗方告知,并说:“此方能温肾固涩,比吃药温和,您不妨试试。”

老秀才按方制作,每日清晨煮一碗“补骨脂核桃粥”。半月后,夜尿次数减少到一次,精神也振了。他特意备了笔墨纸砚,送到黄景仁客舍,笑道:“黄兄的方子救了我的觉,无以为报,这文房四宝,你备考正用得上。”黄景仁接过,见砚台是端溪老坑料,温润如玉,感激道:“不过是举手之劳,怎好收如此贵重之物。”

两人相谈甚欢,老秀才说起古籍中关于补骨脂的记载:“《本草纲目》中说补骨脂‘治肾泄、通命门、暖丹田’,与你说的食疗方不谋而合。可见这草药的妙处,既在医典,也在民间。”黄景仁点头:“我母亲不懂医典,却从祖母那里学来这方子,治好过不少邻里的腰膝痛。可见‘实践’比‘书本’更直接。”

此后,黄景仁常到书铺借阅古籍,老秀才也会请教他补骨脂的用法。一日,黄景仁在书铺见到一本明代《农政全书》,其中记载“补骨脂可与麦种同播,能防虫害”,他惊叹道:“原来补骨脂不仅能治病,还能助农,真是奇草!”老秀才笑道:“草木之性,本就多样,只是我们知之甚少罢了。”

三、秋闱“壮行茶”

乾隆四十一年秋闱前夕,黄景仁与几位同乡书生一同备考,众人皆因紧张劳累,或多或少有些腰酸、失眠之症。黄景仁便从家乡带来的补骨脂中,取出一部分,炒香后分给大家,说:“这是江南的‘壮行茶’,睡前泡一杯,能暖肾安神,让大家好好休息,考个好成绩。”

书生们半信半疑,试用后,果然睡眠好了许多,腰酸也缓解了。其中一位书生,因过度紧张,竟患了“心悸”之症,答题时手都发抖。黄景仁便在补骨脂茶中加了少许桂圆肉,说:“桂圆能补心脾,与补骨脂同用,既能暖肾,又能安神,你试试。”

这位书生按法饮用三日,心悸竟好了,答题时也镇定了许多。秋闱放榜,黄景仁与几位同乡皆榜上有名,虽名次不高,却也如愿入仕。众人相聚庆祝时,都说是黄景仁的“壮行茶”帮了大忙。黄景仁笑着说:“这功劳该归补骨脂,它不仅能治病,还能给咱们书生壮胆呢!”

席间,有人提议以“补骨脂”为题作诗,黄景仁沉吟片刻,吟道:“褐珠一粒寄乡思,辛香一缕入砚池。莫道书生无长物,药囊也有壮行词。”众人皆赞,说这诗既写出了补骨脂的形态,又道出了“以药寄情”的心境。

四、客舍“忆旧赋”

黄景仁在京城任职期间,常因公务繁忙,思念家乡与故友。每当夜深人静,案头补骨脂的香气便会勾起他的回忆——想起儿时与母亲在药圃采摘补骨脂,想起无锡“德仁堂”的铜铃,想起与文友在客舍煮茶论诗的时光。

一日,他偶感风寒,腰膝酸痛复发,便又取来补骨脂,按母亲教的方法,与核桃一同煮水饮用。喝着温热的药汤,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,思乡之情愈发浓烈,遂提笔写下《都门秋思》四首,其中一首便有“补骨脂香飘旧梦,胡桃肉冷忆前欢”之句。

诗成后,他将诗稿放在案头,药香与墨香交织,恍惚间,似有母亲的身影从诗中走出,正端着一碗补骨脂核桃粥,笑着说:“儿啊,天冷了,喝碗粥暖暖身子。”黄景仁眼眶一热,喃喃道:“这补骨脂,真是懂人心的灵草,既疗我身之痛,亦慰我心之思。”

后来,这首诗在文友间流传开来,有人赞道:“黄兄以补骨脂入诗,将药香化为乡愁,真是‘以药寄情’的妙笔!”黄景仁却说:“不是我妙,是补骨脂本身就带着时光的味道,它从江南来,带着家乡的烟火,自然能勾起人的旧梦与前欢。”

五、故友“赠药笺”

黄景仁在京城任职数年,因性情耿直,仕途不顺,后辞官南归。临行前,文友们纷纷前来送别,老秀才从书铺带来一本手抄的《补骨脂验方集》,说:“这是我搜集的补骨脂用法,有治病的,有食疗的,还有助农的,你带回去,或许用得上。”

黄景仁接过,见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验方,有“补骨脂配杜仲治腰痹”“补骨脂配山药治脾虚”,还有“补骨脂籽拌麦种防虫害”等,甚至还有一首关于补骨脂的小诗:“江南褐珠草,温性入肾牢。疗疾兼寄思,岁岁伴良宵。”

他感动不已,说:“老掌柜这份心意,比金银还贵重。我定将这些验方带回江南,传给‘德仁堂’的后人,让补骨脂的妙处,继续帮助更多人。”老秀才笑道:“这就好,补骨脂是草木,却能连接人情,你我虽隔南北,却因这灵草,也算有了牵挂。”

南归的路上,黄景仁看着手中的《补骨脂验方集》,闻着行囊中补骨脂的香气,似觉一路的疲惫都消散了。他知道,这颗小小的褐珠,不仅承载着治病的智慧,更承载着文友间的情谊,以及跨越时空的“旧梦与前欢”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