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中国古代名人传记有哪些书 > 第229章 徐氏(第5页)

第229章 徐氏(第5页)

嘉禾三年,吕壹因构陷江夏太守刁嘉,被顾雍弹劾。

孙权虽震怒,却念及旧情,只将他贬为庶民。

徐氏得知后,让人送了坛酒给吕壹。

吕壹以为她是来羞辱自己,打开酒坛却发现里面是满满一坛铜钱,还有张字条:“当年你贪墨的军饷,折算成铜钱,正好这些。念在你曾为吴效力,好自为之。”

吕壹看着那坛钱,忽然吕壹看着那坛钱,忽然瘫坐在地。

他这才明白,徐氏从未真正忘记当年之事,却也从未想过赶尽杀绝。

帝王家的恩恩怨怨,在她这里竟藏着这样一份清醒的宽厚。

他对着建业宫的方向磕了三个头,连夜带着家人离开了江东,从此隐姓埋名,再未出现。

此事传到孙权耳中时,他正在批阅孙和的课业。

见那少年在《孙子兵法》的批注里写着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”,字迹颇有徐氏的风骨,他忽然叹了口气:“终究是她看得透彻。”

那年冬天,建业下了场罕见的大雪。徐氏的书斋里却暖意融融,她正与孙和讲解《史记》中的《项羽本纪》。

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,却终败于刘邦之手,为何?”她指着书页问道。

孙和思索片刻:“因他刚愎自用,不善纳谏。”

“不止于此。”徐氏摇头,“他忘了初心。起事时为‘诛暴秦,安天下’,可入咸阳后却烧杀抢掠,与暴秦何异?”

她抬眼看向窗外,雪花落在梅枝上簌簌作响,“做任何事,都不能忘了为何出发。”

孙和似懂非懂,却将这话记在了心里。

后来他被立为太子,每当处理政务犹豫时,总会想起书斋里的那场雪,和徐氏说这话时平静的眼神。

赤乌四年,步皇后病逝。

朝野再次响起立徐氏为后的呼声,这次连孙和也在孙权面前进言:“母后德高望重,若能正位中宫,儿臣愿以死保其周全。”

孙权看着日渐长成的儿子,又想起徐氏这些年在宫中的隐忍与支撑。

她从不多言朝政,却总在关键时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危机——吕壹案后朝局动荡,是她暗中联络顾雍与陆逊,稳定了朝臣之心;去年东吴与蜀汉重修盟好,也是她提醒孙和“蜀吴唇齿相依,当以诚心待之”,才让使者顺利完成使命。

他终于动了立后之念,便在一日晚些时候去了徐氏的书斋。

她正就着烛火抄写《女诫》,鬓边已添了几缕银丝,可那份从容淡定,比年轻时更添了几分风骨。

“这些年,委屈你了。”孙权坐在她对面,声音有些沙哑。

徐氏放下笔,墨滴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影。

“陛下言重了。”她微微一笑,“臣妾守着书斋,看着皇子们长大,看着江东安稳,已是心满意足。”

孙权望着她,忽然问:“若朕立你为后,你想要什么?”

徐氏抬眼,目光清澈如当年在庐江初见时:“臣妾什么都不要,只愿陛下记得,江东的安稳,从来不是靠权谋算计,而是靠民心所向。”她顿了顿,又道,“还有,别让孙和走了项羽的老路。”

孙权沉默良久,起身离去时,只说了句:“朕知道了。”

可立后的诏书终究没能发出。

赤乌五年,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愈演愈烈,陆逊等重臣因卷入其中而被赐死,朝堂一片腥风血雨。

徐氏看着昔日和睦的皇子们反目成仇,看着孙权为制衡朝局而日渐多疑,知道此时若登上后位,只会让局势更乱。

她主动向孙权请辞,愿去豫章郡的白鹿观为道,远离朝堂纷争。

孙权起初不准,可在她三次上表后,终究点了头。

离宫那日,孙和前来送行。

少年已长成挺拔的青年,眼眶通红:“母后,儿臣定会查清真相,还您一个公道。”

徐氏为他理了理衣襟,笑道:“公道自在人心,不必刻意强求。记住,无论将来走到哪一步,守住百姓的温饱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