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即使是吴越争霸中也有均衡的对策,试想当年夫差在会稽山中为什么要接受勾践的投降?勾践当时有两种选择:如果不接受投降,可以率领最后人马决一死战,那么国家真的就全部毁灭了;而夫差一方面很贪恋财产,一方面也顾忌着勾践的鱼死网破之争,于是就答应了投降,在均衡的原理上这是正确的。
下面是典型的囚徒故事:
a、b两个囚徒,a坦白,b抵赖,b判10年,a判1年,若两人均坦白则各判5年,若两人均抵赖则都判2年。a、b面临抉择。
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,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2年。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,按照亚当·斯密的理论,每一个人都是一个“理性的经济人”,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。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:假如他招了,我不招,得坐10年监狱,招了才5年,所以招了划算;假如我招了,他也招,得坐5年,他要是不招,我就只坐1年,而他会坐10年牢,也是招了划算。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,不管他招不招,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。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,最终,两个人都选择了招,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。
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(抵赖)和结局(被判1年刑)就不会出现。这就是著名的“囚徒困境”。而囚徒困境中,博弈双方所形成的局面,在博弈学上有个专有名词,叫做纳什均衡。
纳什均衡的定义是这样的: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,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,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(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),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。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。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,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,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,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。
但是,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遵守纳什均衡的原则,很多时:候都是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,都是不理性的,一切都纯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,没有全盘去考虑,没想到别人也会为自己采取最有利的措施。
所以,每一个理性的博弈者,都要学会双赢的策略,在自己全胜的时候,也要给对方留下一条出路,保住对方最低限度的利益,在这个基础上的均衡才是长久的,例如,现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提出、和谐社会的实施,都是这个原理。
既然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博弈的行为,而一个明确的博弈能给大家带来如此的好处,我们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个道理,用博弈来创造美好的未来。
具体来说,我们都是在和个人、社会在进行着博弈的行为,如果每个人都只是人人为己的话,就很难形成合作性博弈,在这样的情况下,整个社会的交易分配都面临着严重的不稳定性,而且还反过来阻碍生产和消费。
第二就是要有一个合作性竞争的意识,竞争能够提高效率,合作就可以长久,所以恶性的竞争只会导致大家的灭亡。
所以就可以看得出来,为什么有一些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处理得很好,即使看起来吃亏但是实际上却不会,而有一些人利欲熏心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。
社会是复杂的,但也是简单的,从一些简单事情的处理方法上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的处事方式,一个能成功的人在任何事情处上都是很理智的,因此在进行大事件的处理之前,我们要注意自己平时处理小事情的方法,学会博弈的精神,用智慧、用策略给自己的未来一个美好的基础。
小博弈,大智慧
博弈的故事虽然小,但往往给人以很大的启迪,很多人能从一个小故事中体味出人生的大道理。
人生是一个不断与人合作和竞争的过程,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。但有一点是不变的,无论合作还是竞争,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。我们看看一个猎狗捕食公司的发展历程,相信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不少的启迪。
一条猎狗追逐一只兔子,追了好久也没有追到。
牧羊看到此种情景,讥笑猎狗说:“你居然不如一只兔子跑得快。”
猎狗回答说:“因为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!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,它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!”
这话被猎人听到了,猎人想:猎狗说得对啊,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,就得想个好法子。
所以,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,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,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,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。这一招果然有用,猎狗们纷纷去追兔子,因为谁都想吃到骨头。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,问题又出现了。大兔子非常难捉到,小兔子好捉,但捉到大兔子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。猎狗们善于观察,发现了这个窍门,专门去捉小兔子。逐渐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方法。猎人对猎狗说: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,为什么?猎狗们说: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,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?这里猎狗所说的就是人力资源里的平均主义是不可取的,激励机制要体现出差别来。猎狗与猎人的博弈也为管理提供了借鉴。
猎人经过思考后,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,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,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的方法。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,决定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待遇。
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。
猎人很开心。但在这以后,新问题又出现了,猎狗抓的兔子又少了很多,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,捉兔子的数量下降得就越厉害。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。
猎狗说:“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,主人,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老,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,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?”猎狗的担心不无道理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,一旦丧失工作能力,如果再得不到养老的保障,那么我们的青春和精力也就浪费了,我们不得不为自己考虑,一旦发现唯利是图的老板,我们就只有跳槽了。
猎人经过一番思考之后,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,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,即使捉不到兔子,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。猎狗们都很高兴,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。一段时间过后,终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。这时,其中一只猎狗说:“我们这么努力,只得到几根骨头,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,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?”于是,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,自己捉兔子去了。猎人意识到猎狗正在流失,并且那些流失的猎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猎狗抢兔子。情况变得越来越糟,猎人不得已引诱了一条野狗,问他到底野狗比猎狗强在哪里。野狗说:“猎狗吃的是骨头,吐出来的是肉啊!”接着又道:“也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顿顿有肉吃,大部分最后骨头都没得舔!不然也不至于被你诱惑。”于是猎人进行了改革,使得每条猎狗除基本骨头外,还可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%,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加长,贡献变大,该比例还可递增,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%。就这样,猎狗们与猎人一起努力,将野狗们逼得叫苦连天,野狗纷纷强烈要求重归猎狗队伍。
这样下去,时间越长,兔子越少,猎人们的收成也一天不如一天。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老得不能捉到兔子,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他们自以为是应得的大份食物。终于有一天,猎人再也不能忍受,把它们赶出了家门,因为猎人更需要身强力壮的猎狗……
被赶走的老猎狗们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金,于是他们成立了猎狗捕食公司。他们采用连锁加盟的方式招募野狗,向野狗们传授猎兔的技巧,他们从猎得的兔子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管理费。当赔偿金几乎全部用于广告后,他们终于有了足够多的野狗加盟,公司开始赢利。一年后,他们收购了猎人的家当。
猎狗捕食公司许诺给加盟的野狗能得到公司n%的股份,这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。这些自认为是怀才不遇的野狗们都以为找到了知音:终于做公司的主人了,不用再忍受猎人们呼来唤去的不快,不用再为捉到足够多的兔子而累死累活,也不用眼巴巴地乞求猎人多给两根骨头而扮得楚楚可怜。这一切对这些野狗来说,比多吃两根骨头更加受用。于是野狗们拖家带口地加入了猎狗捕食公司,一些在猎人门下的年轻猎狗也开始蠢蠢欲动,甚至很多自以为聪明实际愚蠢的猎人也想加入。好多同类型的公司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。一时间,森林里热闹起来。
猎人凭借出售公司的钱走上了老猎狗走过的路,最后千辛万苦地要与猎狗捕食公司谈判的时候,老猎狗出入意料地答应了猎人,把猎狗捕食公司卖给了他。老猎狗们从此不再经营公司,转而开始写自传《老猎狗的一生》,又写了《如何成为出色的猎狗》、《如何从一只普通猎狗成为一只管理层的猎狗》、《猎狗成功秘诀》、《成功猎狗500条》、《穷猎狗,富猎狗》,并将老猎狗的故事搬上屏幕,取名《猎狗花园》,3只老猎狗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。收版权费,没有风险,利润更高。
整个猎狗捕食公司的成立和发展以及落幕,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,但其中却蕴涵了合作、背叛、合作的生存之道,小小的博弈故事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做人中的博弈智慧
人生无处不博弈,博弈论也可以应用于我们的为人之道,比如诚信问题。
博弈论告诉我们,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最大利益。如果是一次博弈,你以后与博弈的另一方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,那么你可能会骗对方,因为你骗了他,你才会获得最大利益。如果你和一个人会不断有合作机会,那么你肯定不会骗对方,这是一个常识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对此现象用数学做出了推导,并证明如果你与一个人再次合作的概率小于1/3时,你会选择欺骗;如果你与一个人的合作概率大于1/3时,你会选择合作。但在每个人生活的圈子里,合作的机会比较多,这就要求我们讲求道德和诚信,以使交易成本降到最小。
“诚信”可能是时下中国人最稀缺的一种道德资源了,有人还曾断言: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。这话并非危言耸听,看看社会上花样翻新的行骗手段,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产品,诚信问题确实亟待解决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