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,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痛心疾首地说:“从1999年起至今,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,然而至今年为止,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%~40%之间。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,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。”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。校门外墙上随处可见的“办证”广告,布告栏里堂而皇之的“请枪手”,考场上明里暗里的作弊,还有网上名目繁多的“论文售卖”……面对这些,我们不免要学朱自清的语气感叹一番:“是谁?让我们的诚信一去不复返呢?”
本来,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。诚信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美德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、“人无信不立”、“君子养心莫于诚”、“巧伪不如拙诚”、“以诚感人者,人亦以诚而应之”,还有“尾生抱柱”的故事,祖先们的这些优良传统我们继承了一代又一代。“诚信的失落”,责任应该在我们自己。
市场经济的大潮既给我们带来了获取财富的机会与施展才华的舞台,也给我们的诚信带来了考验。市场经济本身是信用经济,但是,如果人心灵的天平上一端放着“诚信”,另一端放着“名利钱财”,诚信,往往不幸地成为高高翘起的一端。
聪明的德国人有句谚语说得好:一两重的诚信,抵得上一吨重的智慧。而在雅典奥运会上的一个故事则更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希腊举重运动员列奥尼达斯获得62公斤级举重铜牌后,成了英雄人物,但当他因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被逐出雅典奥运会,铜牌也被收回之时,他就成了罪人,希腊人纷纷指责他,说他的行径玷污了奥运精神,给国家带来了耻辱。所以,一个人的诚信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名声,也和他的国家的荣誉紧密相关!这启示我们:诚信,是无价之宝,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的宝贵品质!失去诚信,我们也许将变得一无所有。没有诚信,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奢谈情操、襟怀、气节、禀赋等品格和修养,还怎么可能诚心地去贡献社会、服务于人民呢?
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弄虚作假、坑蒙拐骗后,人生还好似一帆风顺。其实,这些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。谁愚弄了诚信,诚信也将最终愚弄谁。即使他们当中极少数的人能逃脱被诚信惩罚的命运,他们的余生也必定将会暗暗地受到良心的谴责。而对于真正言必信,行必果、诚实守信的人,他们的人生有时也许会遭受一时的挫折,但时间永远是公平的智者,最终将会对他们的言行做出最公允的评判!只有讲诚信的人才会走上人生的坦途!
有这么一个反面的故事:
“年轻人,如果你想在这里干事,”老板说,“有一件事你必须学会。那就是,我们这个公司要求非常干净。你进来时在蹭鞋垫上擦鞋了吗?”
“哦,我擦了,先生。”
“另一件事是我们要求非常诚实,我们门口没有蹭鞋垫。”
结果,毫无疑问,这个年轻人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。其实我们不难发现:如今企业在用人时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人品。在智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考虑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和企业的理念相符,越来越成为企业招聘的一种趋势。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,那就等于失去了和大家真诚交往、和社会信用接触的机会,企业怎敢轻易录用这样的人?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,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。恪守诚信是每个人都应当有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。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,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、服务社会的机遇。每一个人都在步入社会之前,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,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,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,用一生的言行去践行它。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,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”,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,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。
树立诚信的品质,讲究道德的修养不是我们的主观要求,也不是什么中国文化的要求,而是每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,这是符合博弈原理的。目前的中国由于缺乏诚信,导致大量交易成本的浪费,有的人有项目,因为诚信的缺失而无人投资;有的人有才华,也是由于诚信的缺失而无用武之地。只要每个人都懂得做人以诚,做事以精,我们的社会环境就会得到净化,我们也就不用担心什么骗子了,也不用在防骗上去浪费那么多的心思和精力了。用博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
许多成语及成语典故,都是对博弈策略的巧妙的运用和归纳。如围魏救赵、背水一战、暗渡陈仓、釜底抽薪、狡兔三窟、先发制人、借鸡生蛋,等等。当然,博弈策略的成功运用还需依赖一定的环境、条件,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进行。
人们常提到的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,其实就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动态博弈的一种描述。面对上级的政策,下级寻求对策是正常的、必然的。从博弈论的角度讲,上级的政策制定必须在考虑到下级可能会有的对策的基础上进行,否则,政策就不会是科学、合理的。
博弈论在古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而现在的博弈论思维更是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,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是用博弈论解决了生活的难题——怎样与朋友分摊房租问题。
刚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是2人或3人合租公寓的,这就有个分房租的问题。通常都是互相商量一下,大致双方都认为比较合理就行了。这种办法一般都能行得通,但最多也就是“比较合理”,很少有人以为自己占了便宜,相反的情形倒是不少见。人们在谈起钱来时都有几分不好意思,一般是推了半天一个人先说个意见,另一个如果觉着跟自己想的相差不远就可以了。
有个人去美国留学,用博弈论想了一个合理的分摊房租的模型。按这一模型分租,每个人都觉着自己占了便宜,而且双方占了同样大小的便宜。最坏的情形也是“公平合理”。如果有谁吃亏了,那一定是他奸诈想占便宜没占到,因此他吃亏也是说不出口的。模型如下:
A和B二人决定合租一两室一厅公寓,房租费每月550元。1号房间是主卧室,宽敞明亮,屋内套一单独卫生间。2号房间相对小一些,用外面的卫生间,如果有客人来当然也得用这个。A的经济条件稍好,B则穷困一些。现在怎么分摊这550元的房租呢?按照模型的第一步,A和B两人各自把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案写在纸上。A1、A2、B1、B2分别表示两人认为各房间合适的房租。显然,A1+A2=B1+B2=550。
第二步,决定谁住哪个房间。如果A1大于B1(必然B2大于A2),则A住1号B住2号,反之则A住2号B住1号。比如说,A1=310,A2=240;B1=290,B2=260(可以看出,A宁愿多出一点儿住好点儿,而B则相反),所以A住1号,B住2号。
第三步,定租。每间房间的租金等于两人所提数字的平均数。A的房租二(310+290)/2=300,B的房租=550-300=(240+260)/2=250。结果:A的房租比自己提的数目小10,B的房租也比自己愿出的少了10,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。
分析(1)由于个人经济条件和喜好不同,两人的分租方案就会产生差别,按照普通的办法就不好达成一致意见。在模型中,这一差别是“剩余价值”,但被两人半儿劈分红了,意见分歧越大,分红越多,两人就越满意。最差的情形是两人意见完全一致,谁也没占便宜没吃亏。
(2)说实话绝不会吃亏,吃亏的唯一原因是撒谎了。假定A的方案是他真心认为合理的,那么不论B的方案如何,A的房租一定会比自己的方案低。对B也是一样。
什么样的情形A才会吃亏呢?也就是分的房租比自己愿出的为高。举一例,A猜想B,不会大于280,所以为了分更多的剩余价值,他写了A1=285,A2=265,那他只能住2号房间,房租是262.5,比他真实想出的房租多了22.51可他是因为想占便宜没说实话才吃了哑巴亏的。
(3)从博弈论上分析这一模型可以看出,说实话不一定是最佳对策,特别是对对方的偏好有所了解的情况下。但是说实话绝不会吃亏,不说实话或者吃亏,或者分更多的剩余价值。
(4)三人以上分房也可用此模型,每间屋由出最高房租者居住,房租取平均值。
这种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博弈思维的训练,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,如果不用博弈论来解决分房子问题,则必然导致分担不均。经过博弈策略的选择,达到了使各方均衡的多赢局面。可见,掌握一些博弈的思维对我们的生活帮助是很大的。
每天学点博弈论
如果把博弈论推而广之,就不仅限于经济或政治领域,人们的工作和生活,甚至生命的演化,都可以看做是永不停息的博弈决策过程。
人们每天从一早醒来就必须不断地作决定,我们日复一日决定早餐要吃什么,直到养成固定的饮食习惯;要不要到超市疯狂采购一番;要不要看场电影、散散步,甚至读一本书……这些都是小事情,更重大的:报考什么学校、选择什么专业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、开展一项研究、如何打理生意、该与谁合作、做不做兼职、要不要竞争总裁的职位等,这只不过是人生中重大决策的几个事例。
在这些决策中,有些是完兰由你一人作决定的(比如去不去散步)。但决定的空间是不可能完全封闭的,不可能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作决定。相反,你的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者,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。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你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,而且别人的选择和决策直接影响着你的决策结果,这种相互影响有时甚至是觉察不到的。时至今日,我们已经很难摆脱这种相互影响了,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联系紧密的社会中,是一张大网上的一个个结。
为了解释和理解博弈决策的相互影响,我们不妨看一看一个石匠白决策和一个拳击手的决策会有什么区别。当石匠考虑怎样开凿石头的时候,如果地质情况清楚,他不必担心石头可能会主动跳起来跟他过不去——他的“对象”原则上是被动的和中立的,不会对他表现策略对抗。然而,当一名拳击手打算攻击对方的时候,不仅他的每一招进攻都会招致抵抗,而且他还面临对方主动的出击。
在人与人的博弈中,你必须意识到,你的商业对手、未来伴侣乃至你的孩子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,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,一方面,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;另一方面,他们当中包含潜在的合作因素。在你作决定的时候,必须将这些冲突考虑在内,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合作因素的作用。
为了自己,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,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。正是因此,著名经济学家保罗·萨缪尔森说:“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,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”
为了自己,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,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。正是因此,著名经济学家保罗·萨缪尔森说:“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,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”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