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一生可以看成是由无数的博弈组成的,上什么大学,选择什么专业,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等都是一个个的博弈,甚至早上我们几点起床,要不要吃早饭,走哪一条路线上班,今天买什么菜,晚上怎么渡过都离不开博弈,最终博弈的结果则会影响我们的人生。
你的生活就是在博弈
博弈与生活关系密切,它可以解释我们生活的中的各种关系,朋友、婚姻、工作无一不与博弈有关。
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博弈,即使最琐事往往也能体现出博弈来。
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。吸烟伤肺,不吸烟却又伤心,烟民是选择抽烟还是不抽烟,这就需要进行权衡。如果这个烟民非单身贵族,而是有妻子或女友,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博弈。这也就是,博弈者的身边充斥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,他们的选择与其他博弈者的选择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。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,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决策结果。
再比如,有7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,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——分食一锅粥,但是没有任何容器称量。怎么办呢?这样的小事只要善于运用博弈论就非常好解决了。他们是怎么把博弈论运用到这件事情上的呢?
大家试验了这样一些方法:
方法一: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。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,于是换了人,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。结论:权力导致腐败,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。
方法二:大家轮流主持分粥,每人一天。虽然看起来平等了,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,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。结论:资源浪费。
方法三: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,还能维持基本公平,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。结论:毕竟是人不是神!
方法四: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,形成监督和制约。公平基本做到了,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,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,等粥分完,早就凉了!结论:类似的政府机构比比皆是!
方法五:每人轮流值日分粥,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。结果呢?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,就像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。
怎么样?以博弈论解决喝粥问题,最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喝粥。这就是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妙用。
博弈是一种生活常识
每个人都要学用自己的智慧来生活,让自己在社会上活得更加的出色,在博弈组成的人生中赢得更多,效用最大。我们没有办法脱离社会,那么能做的就只有融人社会,做一个强大的社会人。
博弈还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识。出租车涨价了,打车的人都会掂量一下,还要不要打车呢?听说牛奶要涨价了,电费要涨了,排队买奶粉、买电的人是不是排成了长龙呢?你在买菜的时候,还要货比三家的时候,卖菜的大婶赶紧说:“还不放心呀,我可是天天都在这儿卖的,大家都知道我的菜最好了”,于是你也就买了。
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博弈了,它不需要我们故意绞尽脑汁,也不像谈判一样激烈,只是一种很简单的、很平常的事情。
所以其实人的一生可以看成是由无数的博弈组成的,上哪一所大学,选择什么专业,从事什么样的职业,与什么样的人合作,甚至要不要结婚、什么时候结婚、和谁结婚等都是一个博弈,而这些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而已,其他的博弈更是数不胜数。比如每天早上我们几点起床,要不要吃早饭,走哪一条路线上班,要不要微笑面对工作中的问题,要不要快乐地生活,这都是一次博弈。
实际上,这种有利益的争夺正是博弈的目的,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础。在现代经济学上,对此都有专门的研究,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的效用最大化,参与博弈的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互相争斗。而对方也为了在社会上生存,大家就形成了一种对抗的关系,以争取己方的效用最大化,而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,这就形成了博弈。
所以说,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要为着生存而不断地进行着与人、与环境的抗争活动,从出生的哇哇大哭到死后还要占有一席之地都是如此。而在活着的几十年里面,如果不和社会上的人、环境联系的话,它是活不下去的。因此,每个人都是社会的,也同时和社会进行着博弈的。
博弈为人生做了铺垫
博弈组成的人生其实是很丰富的,仔细想想自己的人生就会发现,每一种博弈的选择都给自己的后来作了一定的铺垫。
我们每个人都想要一个美好的旅程,但我们要记住只有选择好了才会让自己更加成功。
首先,我们首先要学会接受无处不在的博弈这个观点,不管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,它都是一个事实,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,我们能做的事情就只有去接受它,客观地看待它,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做好它。
其次,就是要认识到博弈的作用,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,这个理论的运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。
其实博弈原理弄清楚了,作用是很大的,第一个就是能给我们带来信心,让我们感到亲切和熟悉。
春秋战国时期,吴越两国都是当时的小国,吴王夫差把越国打得只剩下5000甲兵,躲在会稽山上惶惶不可终日。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,送了一大批的珠宝美玉,最后还被迫亲自和夫人、大臣一起去吴国做奴隶才暂时保住了国家的安危。勾践的忍辱负重让骄傲的吴王答应了,以为勾践屈服了。
勾践人吴给夫差当了3年马夫,夫差每次坐车出去,勾践就给他拉马,这样过了两年,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,就放勾践回国。
勾践回到越国后,立志报仇雪耻。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,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,每逢吃饭的时候,就先尝一尝苦味,还自己问:“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?”他还把席子撤去,用柴草当做褥子。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“卧薪尝胆”。
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,他亲自参加耕种,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,来鼓励生产。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,人口大大减少,他制定出奖励生育的制度。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,叫范蠡训练人马,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,救济贫苦的百姓。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,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。
经过“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”,越国重新复兴,最后一举灭掉了骄傲的夫差,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。
这个故事是以弱灭强的典型例子,可以看得出来暂时的强弱并不能和胜负画上必然的等号,弱小的一方用策略同样可以赢得对方,所以,博弈让我们有信心战胜对手。而博弈其实和古人的对弈是相通的,都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对峙,自己要全面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实力,获得足够的信息,根据对方的策略作出自己的策略,以求一胜。
无独有偶,当年著名的故事“田忌赛马”也是这样,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,设重金赌注。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,可分为上、中、下3等。于是孙膑对田忌说:“您只管下大赌注,我能让您取胜。”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,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。比赛即将开始,孙膑说:“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,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,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。”场比赛完后,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,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。
因此其实博弈这一整套的理论到应用都是很熟悉的,没有什么特殊化,无论是上层的贵族还是下鞲的放牛娃,都早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了。
第二个就是博弈的理论能让我们理智,能让我们进行均衡的考虑。均衡的原理是什么呢?就是说根据对方的策略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,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双方都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益,而是双方都得到最坏的结果。像勾践这样的大胜利在生活中并不多见,这样的事情风险太大,因为作为“全输”的一方很容易“豁出去”,想要拼个鱼死网破,最后的结果肯定都不会怎么样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