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柳河县,我坐上了去梅河口市的客车。
梅河口虽然是县级市,但地方不大,城市的骨架却很清楚。它处在海拔不高的丘陵地带,周围群山起伏,到了这季节,山色已经从深绿转成了浅褐。
车子一进市区,我就能感觉到这里和柳河不一样。柳河像一个把生活放在手心里慢慢捂的人,而梅河口,更有一点要把自己收拾得体面起来的劲儿。街道干净,楼房整齐,路灯的形状带着统一的设计感,甚至连行道树都修剪得规整。
但真正让我记住梅河口的,不是它的城市面貌,而是它早晨的早市。
——
我到旅馆的时候天将近傍晚。老板是个中年男人,说话利落,见我一个人背着包来,随口问:
“来我们这儿,明天去早市看看没?那才是我们梅河口的精气神。”
我点了点头。
第二天天刚蒙亮,我便出了门。清晨的空气里带着一点粮食店的麦香和烧锅炉的烟味,还未完全散开。沿着北山街一路走,就能听见叫卖声渐渐热闹起来。
早市铺得很长,从街头一直延到巷里。摊子多,却不乱,分区明显。
卖菜的人大多是附近乡镇来的,带着自己地里的收成。白菜白到发亮,土豆上还有湿土,葱叶长得笔直,像刚被水洗过一样。
我停在一个卖豆腐的摊前。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女人,戴着围裙,手上动作不停,把刚点好的豆腐切成整齐的块。
“你这豆腐是现点的?”我问。
“可不咋的。”她抬头看我,“你看这黄豆,自己家地里种的,这水是北山那边泉眼水,做出来能不嫩吗?”
她说话不带夸张,像是陈述事实。
我买了一块,现切,温热。她递给我时说:“上嘴轻点儿,一咬就碎。”
我听了,忍不住笑。
——
走到卖鱼的区域,生意比别处还热闹。摊前放着大水桶,活鱼不断跳。有人买,有人挑,有人围着看。
一个卖鱼的大爷看到我好奇,笑着说:“看着热闹吧?我们这儿鱼都是从辉发河那边运来的,新鲜得很。”
说完,他用网兜捞了一条草鱼出来。鱼尾在空气中剧烈拍动,水珠落在摊布上。
“我们这儿人做鱼,最简单。”大爷继续说,“不放太多东西,盐、姜、葱够了,水一滚,味儿就出来了。”
我问他做鱼是不是专门的技艺,他摆摆手:
“好东西不需要花里胡哨。”
这句话在早市里听起来,格外顺耳。
——
我边走边看,耳朵里全是生活的声音:
塑料袋被打开的声音
切菜刀敲砧板的声音
小贩吆喝的声音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