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侯亮平被诬陷了多少集 > 第532章 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(第2页)

第532章 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(第2页)

他问得巧妙,像是一个关心时事、多嘴打听的普通干部。王斌在那头打了个哈欠:“能有什么名堂,消防那边报上来的都是意外。线路老化、操作不当,老生常谈了。我们队里现在人手都扑在省里下来的专项行动上,这种没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案,基本就是按流程走个卷宗。”

“行,我就随便问问。那这样,斌子,你帮我个忙,如果后面这几起案子有什么新的进展,或者消防那边出了最终的详细报告,你方便的话,给我透个信儿。我这边也好跟村里人交待,让他们知道厉害,别不当回事。”

“多大点事儿,行,我帮你留着心。”

挂掉电话,郑建国在笔记本上王斌的名字后面打了个勾。接着,他又给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审批的朋友发了条微信,请他帮忙留意一下那几个火灾商户的补偿申请流程,看看有没有被“特殊关照”,批得特别快或者额度特别高的。

做完这一切,他松了一口气。他撒下的这张信息网很小,也很脆弱,但至少,他不再是孤军奋战。

之后,他把注意力转回了书桌。既然对方的行为逻辑是为了骗取高额补偿,那么他们所利用的,必然是现行政策中的漏洞。

他自己则继续翻看那些厚厚的政策文件和过往的补偿案例,想从中找出那把能被对方利用的“钥匙”。他把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》、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以及本县的补充规定,全部摊在桌上。

灯光下,他逐字逐句地研读那些官方的、严谨的条文。起初,他觉得这些规定环环相扣,似乎无懈可击。但当他把这些条文与“火灾”这个极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时,问题开始浮现。

他发现,有些规定确实写得相对宽松,甚至可以说,在制定时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恶意骗补的可能性,这很容易被人钻空子。

正当郑建国沉浸在这种冰冷的分析中时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办公室的宁静。是村治保主任老张打来的,声音带着一丝变调的焦急。

“建国!不好了!咱们村的农贸市场,夜里着火了!”

郑建国的心猛地一沉。握着电话的手,指节瞬间攥得发白。

“伤到人没有?”这是他脱口而出的第一个问题。

“人没事,就是烧了西北角堆杂物那一片。消防队刚走,现场封着呢。”

“我马上到。”

挂掉电话,郑建国抓起外套就往外走。他预想过无数种可能,却没想到对方的下一把火,会烧得离自己这么近,这么快。这不再是文件上冰冷的案例,而是发生在他管辖范围内的、活生生的现场。这已经不是挑衅,而是赤裸裸的示威。

二十分钟后,郑建国的车停在了李家村农贸市场外。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刺鼻的、潮湿的焦糊味,那是水与火交战后留下的独特气息。几道警戒线将市场一角隔离开,几名警察正在做着最后的现场记录。

郑建国没有急着亮明身份上前,而是先以一个普通村干部的姿态,混入了围观的人群中。到了市场,他不动声色地转了一圈。

火灾的地点,是市场最偏僻的西北角,紧挨着垃圾回收站。那里原本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,堆放着各个摊贩废弃的纸箱、破损的塑料筐和几件没人要的旧桌椅。此刻,那里已经成了一片狼藉的黑色废墟。被水浸透的灰烬黏糊糊地贴在地上,烧得只剩下骨架的木质货架歪斜地倒着,像一副巨大的兽骨。

现场不大,损失也看似不重,完美地符合“小意外”的所有特征。

然而,郑建国的心却越来越沉。这个地点选得太“好”了——既不影响市场主体运营,又因为堆满了易燃物而极易点燃,最重要的是,它足够偏僻,不会被人注意到。

市场里的商贩和早起买菜的村民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,议论纷纷。这些未经修饰的、最原始的声音,正是郑建国想要听到的。

“吓死人了,半夜里就听见消防车呜哇呜哇地叫,还以为天塌下来了。”一个卖菜的大婶心有余悸地拍着胸口。

“我看八成就是电线短路,”旁边一个肉铺老板煞有介事地分析道,“那地方电线乱得跟蜘蛛网一样,堆的又都是破烂,不出事才怪!”这番话,几乎是官方通报的民间版本,代表了大多数人最容易接受的解释。

但很快,另一种声音就钻进了郑建国的耳朵里。

“短路?”一个干瘦的、正在抽着旱烟的老人,压低了声音嘀咕着,“骗鬼呢。那地方的电闸我昨天下午才检查过,好好的。我看,就是有人故意点的!”

“老刘头,你别瞎说!”有人立刻制止他。

“我瞎说?”老人不服气地提高了音量,“市场里谁不知道,就那个角落的摊主,老早就因为拆迁补偿款的事跟管理处闹得不可开交,嫌给的少,一直赖着不签协议。这下好了,一把火烧了,他就有理由哭穷要高价了!”

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面,激起了一圈涟漪。周围的人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,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,气氛变得有些诡异。

郑建国将这一切尽收眼底,他没有参与讨论,只是默默地抬起头,视线开始在市场的上方搜寻。很快,他注意到了几个悬挂在市场大棚钢梁上的半球形摄像头。

一共有三个。一个对着市场入口,一个监控着主通道,还有一个,负责监视公平秤和管理办公室所在的区域。他站在火灾现场的位置,在脑中模拟着那几个摄像头的视角。他发现,入口的那个太远,主通道的那个被一个卖水产的大广告牌挡住了视线,而距离最近的那个,它的镜头,恰好被一根承重的立柱和旁边一家店铺伸出的雨棚,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夹角。

火灾发生的那个角落,正处于这个夹角的阴影之中——一个监控的“完美死角”。

又是一个“巧合”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