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骨脂西渡 百草通玄记1(第2页)

骨脂西渡 百草通玄记1(第2页)

陈阿婆常对晚辈说:“这族谱里的字,都是前人用血汗换来的经验,咱们得守着,也得想着往外传。百草没有国界,能帮到更多人,才不算辜负了它们的灵性。”彼时的她,或许未曾想到,几十年后,这株她日日照料的“骨脂籽”,会被远渡重洋的异邦人带往欧洲,在另一片土地上,绽放出跨越文明的光芒。

第二卷南洋初遇·碧浪载珍

一、巴达维亚的“华人药铺”

清雍正年间,巴达维亚(今雅加达)已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据点,城中聚居着数万华人,多以经商、务农为生。华人聚居区里,有一家“同德堂”药铺,老板姓林,是从广东新会迁来的,正是陈阿婆的远房侄子。林老板承袭了家族的用药经验,药铺里常年备着补骨脂籽、药膏和祛湿茶,生意十分红火。

巴达维亚气候湿热,当地华人与荷兰殖民者都常患“风湿骨痛”和“皮肤顽疾”。有个荷兰商人,名叫范德堡,在巴达维亚经营香料生意,因常年在田间巡查,染上了“湿痹”,膝盖又肿又痛,连马都骑不了。荷兰医生给他开了止痛药,却只能缓解一时,治标不治本。后来,他听华人雇员说“同德堂”的药能治骨痛,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一瘸一拐地走进了药铺。

林老板见他面色痛苦,步态蹒跚,便用生硬的荷兰语问:“是膝盖痛吗?”范德堡点点头,林老板便取来一包补骨脂籽,又拿出一瓶芝麻油,说:“把籽炒香,捣成粉,和油调成膏,敷在膝盖上,每日换一次,十天就好。”范德堡半信半疑,按法试用。起初,他觉得敷药处有些发烫,以为是过敏,正要取下,却被华人雇员拦住:“这是药气在驱寒,忍一忍就好。”果然,三天后,膝盖的肿胀便消了;十天后,竟能正常骑马。范德堡惊叹不已,此后每逢身体不适,都会来“同德堂”求医,还成了药铺的常客。

二、药剂师的“好奇笔记”

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位药剂师,名叫扬·克莱默,负责为公司员工和殖民者调配药物。他听闻范德堡用华人草药治好了骨痛,便对这家“同德堂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一日午后,他特意换上便装,来到华人聚居区,走进了“同德堂”药铺。

彼时,林老板正在柜台后炒补骨脂籽,铁锅里的籽儿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,一股辛香弥漫在空气中。扬·克莱默深吸一口气,觉得这气味既陌生又特别,便指着锅里的籽儿,用拉丁语问道:“这是什么草药?有什么用?”林老板虽不懂拉丁语,却从他的手势和眼神中明白,他是在问补骨脂的功效。于是,林老板取来一块竹牌,上面用汉字写着“补骨脂”,又用炭笔在纸上画了一株补骨脂植株,旁边画了一个人捂着膝盖,再画一个人脸上有白斑,最后画了一个太阳。

扬·克莱默看着画,恍然大悟:这草药既能治关节痛,又能治皮肤白斑,还得配合日光使用!他连忙从随身的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,画下补骨脂的样子,又记下林老板演示的用法——炒籽敷关节,调粉涂皮肤后晒太阳。临走时,他买了一包补骨脂籽和一罐药膏,还特意问了补骨脂的生长环境。林老板告诉他:“这草喜暖,在我们家乡岭南,田埂边、山坡上都有;在巴达维亚,华人菜园里也种了不少。”扬·克莱默点点头,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笔记本上,封面上写着“来自中国的神奇骨草”。

三、菜园里的“草药课”

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补骨脂,扬·克莱默特意请范德堡做翻译,再次拜访林老板,希望能亲眼看看补骨脂的生长状态。林老板欣然应允,带着他们来到自家的菜园。菜园一角,种着一片补骨脂,植株不高,枝叶呈卵形,开着淡紫色的小花,褐籽如豆,挂满枝头。

林老板蹲下身子,摘下一颗籽儿,递给扬·克莱默:“你看,这籽儿要等霜打过后采,才更有劲儿。采下来要晒干,炒的时候火不能太旺,不然会焦,就没用了。”他又指着旁边的一块菜地,那里种着生姜、桂枝,“我们配药膏的时候,常会加这些,生姜能散寒,桂枝能通络,和补骨脂配在一起,治骨痛更管用。”

扬·克莱默听得十分认真,一边点头,一边在笔记本上画图记录。他还发现,菜园里的补骨脂旁,竟种着几株荷兰本地没有的草药,林老板说:“这是茯苓、薏苡仁,和补骨脂一起煮茶,能祛湿,我们华人在船上都喝这个。”扬·克莱默尝了一口林老板泡的祛湿茶,觉得味道清甜,带着淡淡的药香。他忽然想到,公司的水手们常年在海上,也常抱怨湿气重、关节痛,或许这茶能帮到他们。于是,他向林老板买了许多补骨脂籽和搭配的草药,带回公司,分给水手们试用。

四、水手间的“治愈故事”

扬·克莱默将补骨脂籽和祛湿茶分给水手们后,没过多久,就有了惊喜的反馈。水手彼得,常年在甲板上工作,海风一吹,膝盖就痛,阴雨天更是连路都走不了。他按扬·克莱默教的方法,将补骨脂籽炒香捣成粉,和凡士林调成膏,敷在膝盖上。才敷了五天,膝盖的疼痛就减轻了;半个月后,竟能在甲板上灵活地走动。彼得特意找到扬·克莱默,激动地说:“扬,这中国草药太神奇了!比我们的止痛药管用多了!”

还有水手约翰,脸上长了一块白斑,在欧洲时,医生说这是“不治之症”,他为此十分苦恼。扬·克莱默给了他一罐补骨脂药膏,教他每日涂在白斑上,然后到甲板上晒太阳。约翰半信半疑地照做,起初,白斑处有些发红,他吓得想停手,扬·克莱默却劝他:“中国医生说,这是药在起作用,坚持下去。”一个月后,白斑边缘开始发黑;三个月后,白斑竟完全消失了。约翰对着镜子,激动得热泪盈眶,他说:“我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见人了!这株中国小草,简直是上帝的恩赐!”

这些水手的治愈故事,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内部传开后,补骨脂很快成了“明星草药”。扬·克莱默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,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:将这株神奇的草药带回欧洲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他知道,欧洲的医生们或许会对这来自东方的草药充满怀疑,但他相信,只要有真实的疗效,就一定能被认可。于是,他开始精心准备——采集补骨脂的植株、种子、药膏,整理好详细的用法记录,只待下一次返航,便带着这株东方灵草,穿越印度洋,驶向欧洲。

五、离别前的“智慧传承”

在扬·克莱默即将返航的前一天,林老板特意备了一桌酒菜,为他践行。酒过三巡,林老板拿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,递给扬·克莱默:“这是我们陈家祖辈传下来的《骨脂用药记》,里面记了不少补骨脂的用法,有治老人腰冷的,有治娃娃软骨的,还有治皮肤顽疾的。我用汉字写的,你可能看不懂,但我让会荷兰语的华人朋友翻译了几页,你带着,或许有用。”

扬·克莱默接过小册子,只见封面上的汉字虽不认识,却能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分量。他翻开翻译的几页,看到上面写着“补骨脂,性温,入肾、肺二经,肾主骨,肺主皮毛,故能壮骨、润皮”,还有“治白癜,需借日光,因日光属阳,能助药气入皮,驱邪通络”。这些文字,与他在巴达维亚观察到的用法完全一致,更让他惊讶的是,中国古人竟早已用“经络”“脏腑”的理论,解释了补骨脂的功效。

扬·克莱默站起身,对着林老板深深鞠了一躬:“林先生,感谢你分享这么宝贵的知识。我向你保证,我会把这株草药和它的用法带回欧洲,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神奇。”林老板笑着摆摆手:“不用谢,百草是天地的馈赠,本就该让全世界的人受益。只是有一点,你要记住,这草药虽好,却也不是万能的,得看人用,像体质燥热的人,就不能多用,不然会上火。”扬·克莱默点点头,将林老板的话记在心里,他知道,这正是中国传统医学“辨证施治”的智慧,也是他在欧洲推广补骨脂时,必须牢记的原则。

次日清晨,扬·克莱默登上返航的船只,他小心翼翼地将补骨脂标本、种子和《骨脂用药记》放进木箱,妥善保管。船缓缓驶离巴达维亚港,扬·克莱默站在甲板上,望着远方的海岸线,心中充满了期待——他知道,一场关于东方草药与西方科学的碰撞,即将在欧洲拉开序幕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