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脚踝水肿的妇人,喝了乌金菇汤,夜里竟能起身小便了,虽然尿量不多,但肿胀的脚踝消下去一圈,皮肤也恢复了点弹性。"毕摩,这东西不光能填肚子,还能消肿!"她天不亮就跑到沙马曲比的茅草屋前,声音里带着哭腔的喜悦。
消息像野火,在几个相邻的彝族山寨传开。第二天,就有其他寨子的人来找沙马曲比,想求点乌金菇。沙马曲比没藏私,带着他们去迷梯的湿地,教他们辨认乌金菇的模样:"要找外皮黑褐、瘤状突起细密的,断面发白、黏手的才是好货,要是断面发黄、发糠,就不能要。"
他还定了规矩:"每次只挖三成,留七成给黑煞,给明年留种。挖完要把土填回去,浇上竹筒里的水,让它好再长。"这是彝人的"山规",取之有度,才能长久。
可乌金菇的生长速度,赶不上饥荒的蔓延。半个月后,迷梯的湿地被挖得只剩下些小个头的乌金菇,连野猪的蹄印都变得稀疏了。阿黑在湿地边缘发现了几具饿死的山鼠尸体,肚子里也塞着乌金菇的碎片——连老鼠都在抢这东西。
"毕摩,再这么挖下去,怕是连种都留不住了。"阿普忧心忡忡。
沙马曲比坐在老榕树下,看着寨子里越来越多的水肿病人——他们的脸肿得发亮,眼睛眯成一条缝,走路时像踩着棉花。这是"水臌",饿久了,脾胃虚了,水湿排不出去,光靠乌金菇填肚子还不够。
他想起古歌里的另一句:"乌金配苦荞,水肿消得早;乌金拌辣子,热乎暖心窝。"苦荞是彝人的主粮,虽然今年收成只有往年的一成,但每家还藏着点;辣子是寨子里晒的干辣椒,辣得烧心,却能驱寒。
他让阿普把剩下的乌金菇切成薄片,和苦荞面混在一起,做成粑粑,在火塘上烤得外焦里嫩;又让妇人把干辣椒舂成粉,拌在乌金菇汤里,给水肿的人喝。
苦荞粑粑带着乌金菇的甘,烤得香喷喷的,吃下去顶饿;辣汤喝下去,浑身冒汗,水肿病人的尿量明显多了,肿胀也消得快了。"这是药食同源,"沙马曲比给年轻人解释,"乌金菇利水,苦荞健脾,辣子驱寒,三样合在一起,就是咱彝人的救命丹。"
有个从山外逃荒来的汉人郎中,见了乌金菇,惊叹道:"这是猪苓啊!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它利水道,能治水肿,没想到在你们这儿当粮食吃,真是智慧!"
沙马曲比听不懂什么《神农本草经》,但他知道,这乌金菇是彝人的命。他让阿黑在湿地周围插上彝人的图腾木牌,上面刻着野猪的图案,警告外寨的人不许过量挖掘。木牌插好的那天,迷梯的雾里传来一阵野猪的低吟,像是在回应。
三、火塘议事
智者传识
火把节的脚步近了,可哀牢山的旱情一点没缓解。往年这个时候,寨子里该杀牛宰羊,准备火把,可今年,连火把的柴都凑不齐,更别说牛羊了。阿普提议:"今年的火把节就别过了,省点力气找吃的。"
沙马曲比却摇了摇头:"火把节不能不过。火是彝人的魂,能驱邪,能带来希望,今年更要过,还要用乌金菇来祭。"
他让阿黑和几个年轻人,用核桃木刻了些乌金菇形状的木牌,打磨得光溜溜的,上面刻着"水"、"火"、"土"三个彝文——这是沙马曲比从牛骨卦里悟出来的,乌金菇生于土,能利水,能和火(烤、煮)相融,合了"土载四行"的理。
火塘边的议事会上,沙马曲比把乌金菇的"学问"一点点教给族人:"这东西喜阴湿,藏在腐叶下,像咱彝人藏在哀牢山里,不张扬,却有韧性。"他举起一块乌金菇,"你们看它的纹路,像不像咱彝人的火把节图案?一圈圈的,是生生不息的意思。"
年轻人听得入迷,阿黑问:"毕摩,这乌金菇为啥能治水臌?"
沙马曲比指着火塘里的水汽:"人就像这火塘,脾胃是灶,膀胱是烟筒,乌金菇就是通烟筒的铁条,把水湿顺着烟筒(尿道)排出去。要是灶坏了(脾胃虚),光通烟筒不行,还得修灶,这就是为啥要配苦荞。"
他又说起辨认乌金菇的诀窍:"要看三象——象野猪拱过的地方,象腐叶厚的地方,象黑土黏的地方。还要记三不挖——没成熟的不挖,太小的不挖,黑煞拱过没吃完的不挖。"这是他这些日子总结的"挖菇经",简单好记,连孩子都能背。
有个叫阿支的年轻人,嫌乌金菇苦,偷偷把分到的乌金菇扔了,结果没过两天就得了水肿,脸肿得像个南瓜。他娘哭着来找沙马曲比,沙马曲比没骂他,只是让他把扔掉的乌金菇找回来,洗干净煮水喝,又在他的水肿处抹上乌金菇的黏液。
三天后,阿支的肿消了,他跪在沙马曲比面前,把自己的砍刀献出来:"毕摩,我错了,乌金菇是咱的命,我以后一定好好爱惜。"
沙马曲比把砍刀还给他,让他去迷梯守护乌金菇:"你要记住,山里的东西,你敬它一尺,它敬你一丈;你糟践它,它就会惩罚你。"
火把节前一天,沙马曲比带着族人去迷梯祭拜。他们在湿地边摆上乌金菇粑粑、苦荞酒,点燃松枝,沙马曲比唱起了古老的祭歌:"黑煞引咱见乌金,乌金救咱渡荒年,来年雨顺五谷丰,不忘山神赐恩典。。。。。。"
歌声里,迷梯的雾渐渐浓了,隐约能看见一头黑色的野猪影子,站在湿地中央,对着他们拱了拱,然后转身消失在密林里。
"是黑煞!山神显灵了!"族人纷纷跪下磕头。
沙马曲比望着野猪消失的方向,心里明白,这不是显灵,是自然的回应——他们守了规矩,取之有度,野猪才愿意继续做他们的"引路神"。
回到寨子,他把那块最大的乌金菇(足有拳头大,被族人称为"菇王")小心地收起来,用麂皮包好,藏在老榕树的树洞里。"这是咱的种,"他对阿普说,"等雨来了,要把它种回迷梯,让它长出更多的乌金菇,世世代代救咱彝人。"
火把节的夜晚,阿依寨的火把虽然没有往年的多,但每一支都举得高高的,像插在哀牢山上的星星。孩子们举着乌金菇形状的木牌,围着篝火跳舞,嘴里唱着沙马曲比教的新歌:"乌金菇,黑又亮,填咱肚子消咱胀;黑煞神,好心肠,引咱找到救命粮。。。。。。"
沙马曲比站在篝火旁,看着一张张被火光映红的脸,看着那些曾经水肿的病人现在能跳舞,心里像被火把烤得暖暖的。他知道,今年的火把节,祭的不只是山神,还有这不起眼的乌金菇,和它带来的生的希望。
四、雨落重生
菇火相传
火把节后的第七天,哀牢山的天空终于裂开了一道缝。先是飘下几滴冷雨,砸在滚烫的土地上,发出"滋滋"的响,接着就变成了瓢泼大雨,连下了三天三夜,把红河谷的干渴浇透了,把哀牢山的裂缝填满了,也把迷梯的湿地浇成了一片泥沼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