葬礼结束后,朱异独自登上了望塔。
大雪覆盖了江面上的战船,也覆盖了北岸的曹营。
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:“守住比攻取更难。”
远处传来巡船的号角声,朱异握紧了腰间的佩剑——那是父亲留给她的。
风雪中,他的身影与多年前那个丹徒少年渐渐重合,一样的眼神,一样的决心。
许多年后,当陈寿撰写《三国志》时,在吴书十卷中为朱桓写下这样的评语:“桓性护前,耻为人下,然轻财贵义,兼以强识,与人一面,数十年不忘,部曲万口,妻子尽识之。爱养吏士,赡护六亲,俸禄产业,皆与共分。”
而在濡须坞的百姓口中,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:
丹徒少年郎,仗剑赴疆场。
濡须口前浪,石亭岭上霜。
一朝归黄土,英名万古扬。
朱异站在了望塔上,听着江风送来的歌谣,眼眶不禁湿润。
他知道,父亲的故事并没有结束,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。
开春后,曹爽果然再次来犯。
这一次,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,没有选择在涨水时渡江,而是趁夜派了一支精锐部队,试图从濡须坞西侧的山涧偷渡。
朱异得到消息时,正按照父亲的教导,在沙盘上推演军情。
他看着沙盘上的山涧,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:“那处山坳,冬天会刮西北风,可在那里埋伏火攻队。”
虽然现在已是春天,但山涧里的风依旧很大,而且是从西北往东南吹。
“来人!”朱异下令道,“带五百精兵,随我去西侧山涧!”
将士们跟着朱异来到山涧附近,只见曹军正在涧底小心翼翼地搭建浮桥。
朱异冷笑一声,低声传令:“每人带十支火箭,听我号令,同时发射!”
五百支火箭带着火光,像一群火鸟,朝着涧底的曹军飞去。
曹军猝不及防,被火箭射中,顿时燃起熊熊大火。
山涧里的风助长了火势,曹军阵脚大乱,纷纷四散奔逃。
朱异率军冲杀下去,斩杀了不少曹军,缴获了大量的兵器和粮草。
这一战,让朱异在军中树立了威信,也让他更加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。
几年后,朱异继承了父亲的爵位,成为了濡须坞的新守将。
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,爱护将士,体恤百姓,把濡须坞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有一次,孙权巡视濡须坞,看到这里的景象,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朱异,你没有辜负你父亲的期望。有你镇守濡须,我就放心了。”
朱异跪拜道:“臣能有今日,全靠父亲的教导。臣定当竭尽全力,守住江东,不负主公所托。”
夕阳西下,余晖洒在濡须坞的城墙上,给这座古老的要塞镀上了一层金色。
朱异站在城墙上,望着远方的江面,仿佛又看到了父亲的身影。
他知道,父亲一直都在,在他的心中,在濡须坞的每一寸土地上,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江东大地。
朱桓的故事,就像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,在江东大地上流传了千古。
他的勇武,他的智谋,他的忠诚,都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榜样。
而他的精神,也如同濡须口的江水,源源不断地流淌着,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江东儿女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