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次关于历史兴衰的讨论中,一位同窗认为朝代更替是天命所致,班固却站起身来,慷慨陈词:“历史的变迁,固然有天命的因素,但更离不开人为的努力。前汉的兴衰,便是最好的例证。汉初,高祖刘邦广纳贤才,轻徭薄赋,才奠定了汉朝的基业;而后期,统治者日益骄奢,导致民不聊生,最终走向衰落。”
他的观点新颖,论据充分,让在场的同窗们纷纷点头称赞。
他性情宽和,从不因自己才学出众而骄傲自满,总是耐心倾听他人的观点,汲取他人的长处,因此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。
建武三十年,命运的阴霾突然笼罩。
班彪突然染病,药石无灵,溘然长逝。
正在太学求学的班固,听闻噩耗,犹如五雷轰顶,手中的书卷滑落在地。
他顾不上收拾行囊,星夜兼程赶回扶风奔丧。
灵堂内,白色的帷幔随风飘动,班固跪在父亲的灵前,泪水浸湿了衣衫。
守孝期间,班固在整理父亲的遗稿《史记后传》时,发现这部书稿虽有一定价值,但内容过于简略,许多历史事件的记载不够详实,人物刻画也不够丰满。
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,他决定在父亲的基础上,编撰一部更加完整、系统的汉代史书,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。
然而,在当时,私自撰写国史是重罪,班固的举动很快被人告发。
官兵如狼似虎地闯入班家,手持利刃,将班固逮捕入狱,书稿也被查抄。
昏暗的牢房里,班固蜷缩在角落,心中充满了绝望。
潮湿的地面散发着阵阵腐臭,老鼠在角落里窜来窜去。
弟弟班超得知消息后,心急如焚。
他深知哥哥的志向和才华,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哥哥蒙冤。
班超四处奔走,多方打听,拜访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,最终决定上书汉明帝,详细说明了班固着书的意图,为哥哥辩白。
汉明帝审阅了班固的部分书稿后,被他深厚的史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。
明帝坐在龙椅上,手中拿着书稿,连连点头:“此人文笔不凡,对历史的见解深刻,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。”
明帝不仅释放了班固,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,让他与其他史官共同编撰《世祖本纪》。
班固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他倍加珍惜。
每天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兰台,班固就已来到这里,打开厚重的典籍,查阅资料。
他仔细地翻阅着每一页竹简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遇到疑问,便四处请教。
兰台的老吏们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打动,纷纷为他提供帮助。
夜晚,当别人都已入睡,他还在烛光下奋笔疾书,思考着如何将历史事件准确地呈现出来。
烛火摇曳,他的身影在墙壁上忽明忽暗。
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,班固很快便撰成《世祖本纪》,并因出色的表现升为郎,典校秘书。
随着对洛阳的深入了解,班固发现,关中许多前汉遗老仍对西都长安念念不忘,盼望朝廷迁回长安。
这些遗老们常常聚在长安会馆,感叹长安的繁华,抱怨洛阳的简陋。
为了平息迁都之论,班固仿效前汉司马相如、东方朔,精心构思,写下了《两都赋》。
在赋中,他以华丽的辞藻、严谨的结构,盛赞洛阳建制的完美,从历史的角度,警示众人不要重蹈前汉荒淫、奢侈的覆辙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