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接下来,我要问你一些问题。我问你什么,你就答什么,回话时务必使用适当的尊称。”
“尊贵的警官老爷?”
“看样子,你天生幽默,但我并不欣赏你这一优点,只要叫我‘坎贝尔警官’就好。”
乌娜清了清嗓子,摆出端正的写作姿势,随即抛出第一个问题:
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“李昱。”
“几岁了?”
“20岁。”
“来自哪里?”
“中国潮州饶平。”
李昱的老家在潮州,不过是在广府出生、长大。
相较之下,“原主”乃是很“正统”的广府人,只会讲粤语,完全不懂普通话——在这个年代的中国,普通话还没有大范围地推广开来——英语是他偷渡至美国后,刻苦学会的。
李昱则不然。
虽然他生在广府、长在广府,但他的父母都是粤东的潮汕人,所以他从小就生活在普通话、粤语与潮汕话的三语环境之中。
在学校上课时,用普通话跟老师、同学交流。
回到家后,则随自己心情地用粤语、潮汕话两种语言来跟双亲交流。
此外,潮汕话和闽南话是同宗同源,许多字词的发音都是相同的。
凡是会讲潮汕话的人,就肯定能听懂闽南话——虽然还是会有不相通之处,但不会影响交流——这是肯定的,绝不会有例外。
也就是说,李昱还懂闽南话,甚至能讲“超级白”、“塞林木”、“甘霖酿”等十分经典的闽南常用语。
在这个年代,远赴海外的华人,基本就三类人:粤人、潮汕人与福建人。
换言之,精通四门半语言的李昱——普通话、粤语、潮汕话、英语,闽南话算半个——简直就是这个年代的“天选留洋圣体”!不论去到哪一地区的唐人街,都不会出现语言障碍!
接下来,乌娜又问了许多问题。
这些问题都没啥趣味,都是在探究李昱的底细。
你为什么来旧金山、有没有稳定的住所、有没有工作……凡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
值得一提的是,乌娜的态度很平和,既不高傲,也不张狂,并未因李昱是华人而另眼相待,就只是很普通地秉公执法。
在这个年代的美国,碰见黑警是常态,像乌娜这样照实办事的警察,十分罕见。
既然对方以礼待人,李昱也乐于回以同等的敬重。
因此,他尽最大程度地配合她,不给她添麻烦,有问必答,不能细说的就含糊带过。
总体而言,这场审讯还算顺利,唯有一点不足,那便是乌娜的口音实在太重了,重得对审讯过程造成不小的影响。
李昱前世看过三千多部电影,耳濡目染之下,练出一对好耳朵,能够听出各种口音的英语。
俄罗斯口音、伦敦腔、美国南部口音等辨识度极高的口音,他一听一个准。
出于此故,乌娜刚一开口,他便立时感受到浓浓的、别具特色的苏格兰风情。
*******
*******
新书启航!求收藏!求追读!有月票的,请务必投票给本书哇!(豹头痛哭。jpg)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