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第三年,自然是成熟的抵达……
……
这是顾远第一次,原创一本长篇小说。
所以,他不得不常常停下来梳理一下思路。
并且回顾一下自己的创作初衷。
茨威格的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是这个故事的直接灵感来源。
在那个故事里,一个女人用尽一生,沉默地爱着一个风流作家,直到生命尽头才寄出一封信,宣告她存在的全部真相。
那本书的内核是悲情的,是牺牲的,是一种近乎残忍的,不对等的奉献。
那个女人将自己完全燃烧,只为成为对方记忆中一道转瞬即逝的微光。
但是。
许星眠不是她。
“我们的故事,不应该以悲剧和遗忘告终。”
所以顾远只借鉴了那个观察者写信的绝妙形式。
取而代之的则是,故事的内核转为了探讨“爱”与“成长”。
顾远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许星眠的,太多了。
首先是:“我看见了。”
顾远看见了她藏在细碎时光里的真心与奔赴。
并将她所有的痕迹,都郑重地拾起、珍藏。
但更多的是:“我爱你,但我更敬佩你。”
顾远爱她迸发出璀璨光芒的灵魂,爱她敢于自我超越的勇气,爱她实现化茧成蝶的意志。
这种力量,是他这个依赖天赋和重生优势的人,所不具备并深深着迷的。
在这本书里,顾远塑造出的女主角,她改变的动机并非纯粹是“为了配得上她”。
而是为了回应自己内心那份无法被忽视的情感。
“为你”是起点,但“为我”才是支撑她走下去的真正内核。
顾远必须让笔下的她如此独立迷人,因为在他心中,真实的她,本应就是如此。
……
顾远一边回想,一边缓缓敲下了这本名为《星辰的私语》的最后一段。
他靠在椅背上,长舒了一口气。
顾远起身走到阳台,看着天上繁星点点。
坐在躺椅上,喝完了一杯咖啡,随后,就急匆匆地投入到了修改的工作。
他没时间搁置初稿一段时间再去重读了,因为许星眠马上就要回来了。
他必须在她回来之前,搞定一切。
……
【相比那个众星捧月的下午,我更早认识她,是在一封字迹工整的匿名信里。】
一个充满时间感与追忆意味的开头。
这本书,顾远采用了双线叙事结构。
第一条线是青春行动线,视角是高中时代的顾遥,也就是第一人称“我”。
按时间顺序,讲述了他从高一到高三,如何一步步收到信,从困惑到被吸引,再到依赖和震撼的心理过程。
而第二条线,则是成年回望线。
穿插在青春线之中,是成年后的“我”对往事的点评,反思和升华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