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远不得不久违的以故渊的身份露面,出言安慰:“最迟明年6月份前就会和大家见面了。”
嗯,这番话没起到任何的安慰作用。
无论怎么说,顾远终于回归了正常的轻松生活,他打算稍微歇几个月,就动笔去写龙族。
……
11月30日。
明天就可以提交《追风筝的人》了。
除了正文内容,顾远还写了一篇自序以及一篇致谢。
尤其是致谢,顾远向帮助完成这本跨越国界的书籍的所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顾远坐在桌前,最后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致谢内容,确保没有任何遗漏。
“本书得以完成,离不开众多师长与朋友的慷慨帮助。”
“首先,感谢我的恩师唐砚章先生。”
“是您带我见识更广阔的世界,并在我最困惑时,赠我‘真诚’与‘谦卑’四字真言,为我指明了创作的方向。”
“特别感谢德黑兰大学的法赫德·侯赛尼教授,您不仅是唐老的挚友,更是我此次伊国之行的关键引路人。”
“在您的无私联络与周密安排下,我才得以安全、顺利地进入难民营,并获得了宝贵的学术身份。”
“这份跨越国界的帮助,我铭记于心。”
“感谢在利雅得论坛上分享智慧的各国学者,你们关于‘叙事责任’与‘创伤书写’的见解,为本书提供了理论的基石。”
“感谢我在伊国的文化顾问纳迪尔先生。”
“您不仅以渊博的学识为我确保了书中文化细节的准确,更以您的人生经历,让我深刻理解了何谓‘尊严’。”
“愿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切安好。”
“感谢我的好友与同行者孔晨峰先生。”
“在那个完全陌生的国度,是您的陪伴让我最初的忐忑得以安放。”
“感谢阿国‘黎明文化基金会’的学者们,你们对部分书稿的审阅与宝贵意见,避免了诸多文化上的误读。”
“最后,最深的谢意,归于哈米德先生,归于在马什哈德难民营中所有向我投来信任目光,并慷慨分享故事的阿富汗朋友们。”
“你们的故事,是这本书的灵魂。那个用旧报纸和铁丝为我做风筝的孩子,愿你终能自由地奔跑在故乡的蓝天下。”
“这本书是我们的,荣誉归于你们。”
顾远又默默在内心加了一句:“感谢你,卡勒德?胡赛尼先生。”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