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的就说,有陛下的中旨。】
【嚯,这下可好,告到君父头上了可怎么整?】
【要是别人,或许给个台阶就下了,可偏偏这是代表公正的宁王!
只见宁王不退反进,问道:陛下想要番邦使臣入翰林院?翰林院非进士不入,皆是我大梁的栋梁之才,那使臣有何能力可入翰林?是能科举入仕的文才,还是为我大梁平定边疆的功勋?】
“宁王所言有理!”
这位宁王,弘德帝,简直让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又爱又恨,但不可否认,在此刻,他们是站在宁王这一边的。
他们中原再如何教化万民,感化蛮夷,也都有一个前提——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
【天幕之上,亦是相似的问答,只是元泰帝却道使臣乃是李修媛兄弟,都是一家人,不用分得太开。
若是宁王那么好说话,那就不是宁王了,宁王直接反问:一家人?那要不陛下过继一个皇子给李修媛,再废了太孙,让李修媛之子继位,大梁和安南国彻底成一家人呐?】
“嘶——”
所有皇帝,包括刘邦这等不羁世俗的,老道士这种一身本事拿来维系逼格的,都有些没忍住怀疑自己听错了变了脸色,这是一个皇子能大庭广众之下对皇帝说的话?真把你自己当不要命只要名声的御史了?
李二这种有个致命谏臣的,更是鸡皮疙瘩一抖,这样的儿子,谁能顶得住啊!
嬴政:朕能!这算什么!朕受得住!
【对于当时的场景,史官是这样记录的:
帝闻之,气上涌,身形摇坠,得大监相扶而正身,然气息不宁,群臣愕然,遂混乱。
少顷,帝拾案上折掷宁王衡,衡闪避,帝大怒,抽拂尘向宁王,王逃,帝逐。
群臣不知其忙而忙,太孙与诸王欲劝阻,衡以诸王扰之,欲出钦明而门关之,不得已,绕柱奔走。
帝令诸王围困,宁王情急智生,上柱至房梁,帝忧其危,只退矣。】
司马迁司马光点了个赞。
诸朝目瞪口呆,这是在朝堂上吧?这对天家父子,正常吗?
宁王情急智生,就智在上房梁?
这要是他们的娃,还不得上家法啊!这元泰帝也太好脾气了吧?
嬴政:“……身子骨挺好。”顶梁柱也能爬上去,身体素质差不了。
但若是能不牵扯上他这个“秦王”,就更好了。
刘邦就没有面子包袱了,笑出了鹅叫声,“乃公记得,宁王只挨了一次打?这等场景事后都没被打,宁王平时私下肯定没少卖乖。”
果不其然:
【鹤仙逃出钦明殿后,连续三天请假躲在王府没敢上朝,你以为他是等元泰帝消气?实则不然。】
【鹤仙花了三天的时间,在王府雕琢了一枚白玉扳指,将其献给元泰帝,可惜的是大梁故事和太宗日记都没详细写这枚扳指的情况,不知鹤仙具体雕工如何。】
“就一个白玉扳指?”
再是亲自雕琢的,也不至于这么有用吧?这可是天子啊!
【大梁故事里是这样描述的:
九王衡夜至帝居,鬼祟如狸而引声响,宫人自退,帝不见亦不闻。王抱君父左臂,泪声告罪至沙哑,跪泣曰:儿因国事劝谏触怒陛下,陛下尽可降罪臣不敬君父,出言不逊,可父亲缘何不召孩儿,容孩儿一辩?可是恶了孩儿不成?
闻之,帝叹怜,王忙献玉韘于帝,帝见伤痕覆其手,大惊,遂与王同哭:使臣何能及我儿,伤之你身,痛在我心,我儿痴矣。
翌日,帝与王同出宫门,佩玉韘,情复归于旧。】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