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怕是如今的旱情有了缓解,但是今年地里的粮食,注定是赶不上往年的收成的。
紧接而来的,就是百姓会吃不饱肚子。
他们也无数次上书给朝廷,请求朝廷发一些赈灾粮食过来,但是送上去的奏疏,全部都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。
现在也是红薯收获了,他们知道边城这边的种得多,每个村子都发到了粮种,应该还会有不少的富余。
几个知府凑在一起过来,就是为了借粮。
苏长寻和君郁都认为这是个好机会。
他们这几座城,都是临近边关的,土地都接壤在一起,他们要发展改革,总不能只让边城富起来了,周边还穷得饭都吃不起吧?
到时候,他们要如何说服人心?
边城的百姓,有了今年的红薯,再加上几番政策,还有扫盲,以及技校等,百姓的生活已经在逐步发生改变了。
这回,既然周边的几个知府都找上门来了。
那他们也得招揽了。
不求他们现在就跟着他们干,先寄希望于他们暂时不要把这边的事情给抖出去。
广积粮,缓称王。
粮食积攒得还不够多,不到万不得已,现在不是跟朝廷正面刚的时候。
先发育一段时间再说。
等到百姓的日子都过好了,那时候就不是几个知府能左右得了的了。
百姓想要跟着边城过好日子,你做父母官的,还拦着?
失了民心,这个官,他们又要怎么做得下去呢?
好在,这几个知府既然能几次三番为了百姓过来借粮,本质上都是不坏的。
段府。
几个知府坐在一起,眉宇间都是凝重之色。
“段大人,你邀我们几个今日一起过来,难道不是为了粮食吗?”
段文含笑,像个老狐狸似的,“这粮食的来历,几位大人不想弄清楚吗?老夫今日也是为了把粮种的供应商介绍给你们。”
几个知府听了都是大喜。
要是能直接跟粮种供应商谈论,无非就是花钱,多弄些粮食回去,百姓也能有活路啊。
直到他们看到君秋澜和君郁父子二人并肩走了进来。
“段大人,这二位?”
其中有一位老知府,算是被贬下来做知府的,从前也是京官,官职不算高,但是偶尔也能得见圣颜。
那么,从前的太子殿下,他没理由没见过。
他当即心下一沉,今天这事情恐怕就不是讨论粮食这么简单了。
他是知道废太子一家被发配到了边城,当初他还在庆幸,幸好不是发配到他管辖的州府,这明显就是个烫手山芋啊。
一直以来,他也没听见关于这一家的消息,自然以为这一家也就在边城沉寂下去了,兴许都没坚持下来呢。
结果今天一看。
这父子二人一身华服,很明显不是过得不好的样子。
再看段文对这父子二人都带着尊敬,他还有什么是猜不到的呢?
瑟瑟发抖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