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儿知道。”
“官家,今日之谈母后甚感欣慰,今夜你好好陪陪玖儿吧。”
“是,母后。”
我和全玖一离开宁坤宫,全玖便急不可待地问道:“官家说年后带臣妾回家乡会稽,是真的吗?”
“当然是真的。”
全玖兴奋地拉住我的手道:“谢官家,臣妾真的有些想念家乡了。”
“朕记得全妃说过,你家老宅背靠会稽山,那里山清水秀,人迹罕至,有好大一片吧。”
“是啊,臣妾家的庄园很大,只是大都是山岭,草木丛生,却不适合种植农作物。”
“那你老家还有人在吗?”
“我最小的弟弟全觉还在那里,几年前,臣妾入宫后,先帝封赏臣妾家人,除了全觉外,都在临安城了。”
“那全觉怎么不愿意来京呢?”
“说起臣妾这个弟弟还十分有趣,全觉自幼聪颖但却固执,好奇巧古怪之物,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,家里请了无数老师,都因无法解答其问题而被气走,从而在十岁时便得了个“怪童”之名,后来,正好其师沈逸秋途经会稽,一老一少也不知是如何相识的,全觉便向家中提出要拜沈逸秋为师,对了,这沈逸秋乃是沈括后人,那沈先生非常喜欢会稽山下的风光,也很喜欢小弟,便在臣妾家中住下,算来也快十年了吧。全觉不愿离开,多半是因为沈先生之故,是以一直在老家。”
“沈括的后人?《梦溪笔谈》的作者沈括吗?”
“嗯,正是,全觉可是对其师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
后世之人都知道,沈括是宋代杰出的大科学家,甚至可以说是科学界少有的通才,几乎涉及各个领域。在中国古代,许多科学都被划入另类而得不到重视,更谈不上具体应用了。沈括所处的时代正是王安石变法时期,沈括为人刚直,这种性格导致其在政治斗争中两面不讨好,沈括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,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,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《宋史·沈遘传》之中,所以其知名度远不及后世了。
沈括才高名微,生前身后痛遭非议,只落得个郁郁而终。
作为科学家,沈括是成功者,而作为政治家,沈括又是失败者。
如果那沈逸秋有沈括在科学领域的一半能力,我就算捡到个宝贝了,何况还有全觉这个怪童。
想到此处,我不禁笑出声来:“是吗?哈哈,这可是两位人才啊。”
全玖不解地问道:“人才?这《梦溪笔谈》难道很好吗?官家可别这么认为,父亲在世时就说过全觉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的。”
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科学的重要性,如果作为文人,沈括之名也是远远逊于朱熹,苏轼等人。
我没去解释,也无法解释,只好一笑而过:“全妃,走吧,回宁含宫。”
夜色深深,微风阵阵。
天空繁星点点。
第25章 星星之火
第25章星星之火无影诀开篇八个大字,“无影无踪,不着边际。”
这看上去怎么像是霍元甲的迷踪拳?
我耐着性子往下看去。
无影诀分为上下两部分,上篇是无影诀心法,下篇是无影诀步伐。
心法上写道,以息为引,通脉全身,上至百会天庭,中接丹田会阴,下至涌泉地心,接天衔地,是为外循环,息走上下,是为内循环,内外相融,生生不息。。。。。。
我浏览了一遍心法,大约猜到是体内运气之法,只是对此一窍不通,接着又去看那无影诀步伐,无影诀步伐又名无影步,分为虚实迷幻四路,每一路按八卦方位分为八步,相互组合,这该有多少种组合呢?
唉,这么复杂,还是让那袁棘看完再教我吧。
我放下无影诀,又顺手找出《武经总要》。
《武经总要》分前、后两集,每集20卷。
这部大型著作包括军事理论,战役得失分析以及各类兵器介绍。书中对于冷兵器讲述得十分详细,传说中的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到,这些兵器还包含了攻城弩,投石机等大型古代武器,只是这些内容都不是我想知道的重点了,战役的分析也不及后世,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集大成于此书了。
我重点翻阅了其中的军事理论篇,这里面涵盖了宋朝初期的军事制度、军事组织、选将用兵、阵法、山川地理等军事理论和规则。《武经总要》中提及的军事思想符合兵家之法,书中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《孙子》等兵书中用兵“贵知变”、“不以冥冥决事”的思想,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,只是宋朝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想。
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,主张“兵家用人,贵随其长短用之”,注重军队的训练,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,只是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