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符在琴键上跳跃,滚圆的音符轻快迅猛地落下,伴随着米哈伊洛娃同样轻盈干净的跳跃与和着节拍的旋转。
“好漂亮的旋转。”刚走进来把自己队友挤出去的阿贝优子感叹,而后向尹宓微微颔首,“前辈。”
尹宓永远不能适应日本人这种虚假的礼貌,只是点点头当做回应。
对方没有在意,在她身边坐下了。
阿贝优子对旋转的夸奖倒是真心。
选手旋转的速度是有上下限的,太快太慢都会控制不住重心导致摔倒,要想恰好合上音乐节奏并不是那么容易,更多的时候是选手用自己的速度来带领观看的人找到节奏。
也就是说,以她旋转的速度来划分音乐的节拍。
既要准,也要稳。
同时还得兼顾加分项,即特殊的手部动作。
并非是观众在电视机前看起来那样轻松的事。
俄罗斯的芭蕾同花滑一样出名,很多选手的动作里都有芭蕾舞的底子,例如米哈伊洛娃刚才的旋转里,就有好几个经典片段的姿势。
很多古典乐本身就是芭蕾舞的配乐,如此使用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“太占优势了。”尹宓看着米哈伊洛娃停止旋转,向前垫了几步追赶乐器的音。
艺术教育的普及和低龄化使得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培育这样的选手,既有难度也能理解音乐情绪。而我们确实差了很远,不要说系统的艺术教育,就是单纯一节美术课都未必能保住。
唉,怎么和人家比嘛。
“3F3T,做得很漂亮。”
激烈的情绪不易维持太久,米哈伊洛娃在一组连跳后又回到了大众最熟悉的十八号变奏上,她在选地单脚支撑回环转向,开始了步伐。
之前几位的步伐都属于比较上扬的情绪,此刻出现一个和缓的,倒是很好舒缓了在场观众的情绪。
但是场边的教练却直皱眉头。
按照安排米哈伊洛娃会在步伐最后完成一个跳跃,然后进入旋转。
为了保证跳跃的完成度,在体力下滑最厉害的结尾,选手应该完成的是最简单,最有余力的跳跃,而又为了兼顾下半场跳跃的一点一倍加分,则会酌情留下一个到两个连跳在后。
原本的编排里,米哈伊洛娃要在下半场完成两个单跳一个连跳,且并没有完成本该在上半段就完成的难度跳跃4F。即便是她今天觉得自己有余力,能够完成这种耗费体力且有一定概率失败的动作,按理来说应该在下半场一开始就跳。
可现在,只剩下步伐完成后的那一个跳跃了,米哈伊洛娃是要把它压在后面吗?
为什么突然变更了顺序,是因为开场的3A失败了吗?
那为什么压在最后啊!放下半截第一个跳不就好了!
教练急得在场边骂人,米哈伊洛娃却想不到这么严丝合缝。
她在场上极度紧张的情况下,只能想起来要把4F挪后,大脑不转弯地想到最后一个跳跃是单跳,那就换它好了,实在是没想过体能和成功率的问题。
能在下半场完成高难度跳跃的选手有,但在最后一个完成高难度动作的选手可真没几个。
温柔的恋情一过,米哈伊洛娃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加速。她自己也能感受到大半比赛过后体能的消耗,连加速的时间都被拖长了一些。
啧,这样后面的节拍不就乱了吗?
她在起跳的瞬间脑子里突然闪神,想到了这个问题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