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,他解下腰间铁剑,以剑代锄,在田垄间划出蜿蜒的沟渠,铁剑与土壤摩擦时,锈迹剥落处露出底下暗金色的庚金纹路,与丹炉上的"
陈记"
二字遥相呼应。
"
起!
"
他低喝一声,指尖溢出的乙木灵气顺着剑脊渗入土中。
奇迹般地,原本板结的土壤开始自动翻涌,像被看不见的手轻轻揉捏,白霜逐渐融化,露出底下深褐色的沃土,隐约可见细小的蚯蚓在其中钻动——这是土脉复苏的征兆。
林棣臻擦了擦额角的汗珠,看见自已在晨雾中的倒影被泥土溅得斑驳,却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生动。
正午的太阳炙烤着灵田,林棣臻开始移栽灵稻幼苗。
他每栽下一株,就用指尖在苗根处点上一滴驱虫液——那是用驱蚊草汁、灵米浆和楚家符篆残粉调制的,呈淡绿色,凑近了能看见细小的金粉在液体中悬浮。
当第一株灵稻稳稳立在沃土中时,叶片上忽然落了只蝴蝶,翅膀上的花纹竟与陈老丈丹炉上的裂纹一模一样。
酉时三刻,最后一株灵稻栽完。
林棣臻直起腰,听见自已的脊骨发出"
咔嚓"
轻响。
他望着整齐排列的灵稻苗,忽然想起云隐坊市的灵田,那时陈老丈总说他"
腰太软,挥锄没力气"
,如今却能一口气耕完十亩地。
子夜,林棣臻再次开炉。
这次他用了整块灵米饼,混着那个掌柜送的桂花糖,以及从铁剑锈迹中刮下的三钱庚金碎屑。
丹炉加热时,糖块融化的甜香与灵米的焦香交织,竟从炉缝中溢出,在草棚顶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。
林棣臻眨了眨眼,那轮廓又化作万千灵米,纷纷扬扬地落在丹炉周围,如同一场金色的雨。
"
老丈,您看。
"
他轻声说,打开炉盖,只见里面躺着十二颗淡绿色的药丸,每颗药丸上都天然形成了一道稻穗状的纹路,"
这是给灵稻的定根丹,用了您教的阴阳调和法,金为骨,木为魂。
"
炉底夹层的和田玉被他取出,放在掌心温润生暖,玉面上刻着半阙《鹊桥仙》,却是那云娘的笔迹。
凌晨时分,他背着药包来到灵田。
月光下,灵稻苗已长高了半寸,叶片上还留着白天蚜虫啃食的痕迹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