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有一天,他在大学课堂上,听到一个年轻人用电子音乐重新编曲《广陵散》;直到他看到社区里的老人组织孩子们学习书法;直到他发现这个时代的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保存和传承着文明。
茶香氤氲中,苏明远的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上。周六,今天是去青少年宫讲课的日子。
——
青少年宫的教室里坐满了孩子,从六岁到十五岁不等。这是苏明远自发组织的公益课堂,已经坚持了十年。
今天他讲的是《诗经》。
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。。”他吟诵着,用的是古调。孩子们跟着学唱,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。
一个小女孩举手问:“苏老师,古人为什么说话要唱歌呀?”
苏明远笑了:“不是因为说话要唱歌,而是因为心中的情感太丰富,普通的话语已经无法表达,所以就唱出来了。”
他告诉孩子们,诗经中的每一首都是可以唱的,只是曲调大多失传了。现在人们只能从文字中感受那些情感。
“就像你们喜欢流行歌曲一样,三千年前的年轻人也有他们喜欢的歌谣。”
下课后,一个小男孩磨磨蹭蹭地留到最后,走到讲台前。
“苏老师,我奶奶也会唱古老的歌谣。”孩子小声说,“是她们苗族的歌。”
苏明远蹲下身,与孩子平视:“你能唱给老师听听吗?”
孩子羞涩地唱了几句,音调婉转,带着山野的清新。苏明远惊讶地发现,其中一段旋律竟与《诗经·蒹葭》的古谱有几分相似。
“老师说,学校现在有文明实践课了,我可以记录奶奶的歌谣换取学分。”孩子眼睛亮晶晶的,“我爸爸给我买了录音笔,我要把奶奶所有的歌都录下来。”
苏明远感觉眼眶发热:“好孩子,你一定要这么做。你奶奶的歌,和《诗经》一样珍贵。”
孩子高兴地跑了。苏明远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,许久没有移动。
——
教材修订会议的最后一天,轮到苏明远发言总结。
他站在会议厅前方,看着台下那些教育工作者——年轻的面孔,年长的面孔,都带着对文明传承的热忱。
“诸位,”他开口,声音有些沙哑,“我曾经以为,文明传承需要原封不动地保存过去的一切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回忆起自己作为庆朝状元时,如何小心翼翼地抄录古籍,如何一丝不苟地遵循古礼。
“但我后来明白,文明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不是锁在玻璃柜中的珍玩。文明是流动的河,从过去流向现在,再从现在流向未来。它会在流淌途中改变形态,汇入支流,但它的本质不会变。”
他讲述了自己穿越时空后对文明的重新理解,当然,用的是隐喻的方式。他讲到看到孩子们用VR技术体验古代市集时的震撼,讲到听说少数民族歌谣与《诗经》旋律相似时的感动。
“当文明课程成为必修,我们不是在培养文化的继承者,而是在孕育文明的共创者。”他说着,目光扫过全场,“让我们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,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连接过去与未来。也许有一天,他们会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,让古老的文明重新焕发生机。”
掌声如雷动。
会议结束后,苏明远独自走到校园的湖边。夕阳西下,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。他从怀中取出一个旧式的锦囊,从中拿出一张微微发黄的纸。
那是他二十五年前刚来到这个时代时写下的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能回忆起来的所有庆朝典籍目录——他害怕那些经典会在这个陌生时代失传。
现在,他慢慢地将纸撕成碎片,撒入湖中。
碎片漂浮在水面上,如同无数只小白船,随着波纹荡漾开去,渐渐沉没。
苏明远长舒一口气,感觉有什么沉重的东西从肩上卸下了。文明比想象中更加坚韧,它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消失,只会以新的形式延续。
手机响起,是孙子念远发来的视频通话。
“爷爷爷爷!”屏幕上的小脸兴奋得通红,“我今天在学校文明课上得了小红花!我教会了同学们玩古代的投壶游戏!”
孩子把镜头转向教室一角,几个小朋友正兴致勃勃地将箭矢投向铜壶,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。
苏明远的眼睛湿润了,但这次不是出于感伤。
“爷爷,你怎么又哭啦?”念远的小脸凑近屏幕。
“爷爷没哭,”苏明远微笑着回答,“是阳光太刺眼了。”
夕阳确实很好,金红色的光芒洒满湖面,也洒在苏明远身上。他望着远处现代都市的轮廓,又看看手机屏幕上孙子稚嫩的脸庞,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。
文明的心跳,从来不曾停止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