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中医修炼之道医道 > 青娥驻景记下卷(第1页)

青娥驻景记下卷(第1页)

第五回汴京城太医存疑青娥方初验贵胄

北宋年间,落霞村的“青娥方”经商队、郎中辗转传播,终于传入汴京城。时任太医院院正的李端卿,出身医学世家,精通《千金方》《外台秘要》,见这民间传来的“三味药”竟被传得神乎其神,心中颇为不屑:“不过杜仲、补骨脂、胡桃仁,皆是寻常药材,岂能治‘筋骨早衰’之顽疾?”

恰在此时,枢密使张大人因常年伏案理政、征战劳顿,患上了“腰膝痿软”之症,每日晨起需人搀扶方能起身,畏寒肢冷,夜尿频繁,太医用尽鹿茸、人参等贵重药材,也只暂缓症状。张大人听闻“青娥方”,便向李端卿恳请一试。李端卿虽不认同,却也拗不过张大人,只得派人前往落霞村,请来熟悉此方的石伯之孙——已是中年郎中的石仲,让他按方配药。

石仲按祖父传下的比例:杜仲四两(去粗皮,炙微黄)、补骨脂二两(盐炒)、胡桃仁三两(去皮),碾成细末,用糯米粥调和,制成梧桐子大的药丸,嘱张大人每日空腹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,忌生冷、寒凉食物。

起初三日,张大人只觉腰腹温热,未见明显变化;五日过后,夜尿次数减少,晨起已能自行坐起;半月后,竟能拄着拐杖行走;一月后,不仅腰膝有力,畏寒之症也消,甚至能骑马巡视军营。李端卿亲自为张大人诊脉,见其脉象已从沉迟无力转为平和有力,舌淡苔白之象也褪去大半,心中震撼,对石仲道:“老夫小觑了此方!还请先生详述其配伍之理。”

石仲便将落霞村多年的实践经验一一道来:“杜仲炙后,补肝肾、强筋骨之力更胜;补骨脂盐炒,能引药入肾,增强温肾之功;胡桃仁去皮,可减其滋腻,助药吸收。三药合用,杜仲主‘补’,补骨脂主‘温’,胡桃仁主‘润’,补而不滞,温而不燥,恰对张大人‘肾阳不足、筋骨失养’之证。”

李端卿听后,又让石仲用此方诊治太医院其他患者:有位老宦官,患腰膝酸痛十年,伴头晕耳鸣,用此方加枸杞、菟丝子,半月见效;有位武将,因伤后筋骨不续,用此方加续断、骨碎补,两月后竟能提刀练武。李端卿将这些病案一一记录,发现此方不仅能治肾阳不足之症,对“筋骨劳损”“精血亏虚”等证,只要辨证加减,皆有良效。他感叹道:“民间实践,竟藏如此真知!是我之前太过拘泥于贵重药材,忽略了寻常草木的妙用。”

此后,李端卿便将“青娥方”纳入太医院备选方剂,还派人前往落霞村,学习杜仲、补骨脂的炮制技巧,胡桃仁的选料之法,让这源于民间的药方,在京城扎下了根。

第六回郑愚诗引青娥名文人巧赋驻景篇

“青娥方”在太医院传开后,很快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关注。时任国子监博士的郑愚,喜好医学,尤爱收集民间方剂,听闻“青娥方”能让筋骨早衰者“复如少女之健”,便特意拜访石仲,详细询问此方的来历、疗效及民间流传的故事。

石仲向他讲述了落霞村玄狐“配药”的传说,老樵夫石伯用杜仲皮治腰伤,赵老汉用补骨脂驱寒,北方商队带来胡桃仁,以及陈乡医阐释三药配伍之理的往事,还提到村民常说“服此方后,精神如少女,面色似朝霞”。郑愚听后,抚掌笑道:“‘少女’者,‘青娥’也!我曾作《醉题》一诗,中有‘青娥休笑白髭须’之句,以‘青娥’喻青春美好,此方让衰老筋骨复健,恰如‘青娥驻形’,不如就定名‘青娥丸’,既显其效,又含文雅之意。”

石仲闻言,连连称好:“‘青娥丸’之名,既贴合药效,又有诗意,比‘玄狐三物方’‘三味腰方’更显其珍贵!”郑愚便亲自为青娥丸作《青娥驻景赋》,文中写道:“翠云之麓,落霞之村,有药三物,合为神丸。杜仲韧皮,续筋骨之断;补骨温籽,暖肾火之微;胡桃润仁,填精血之亏。服之者,腰脊如挺,畏寒尽散,白发可缓,精神如焕,虽白髭盈颊,亦得青娥之健。此非药之奇,乃天地草木之灵,民间实践之智也。”

这篇赋文很快在京城流传开来,“青娥丸”之名也随之家喻户晓。文人雅士纷纷为其题诗,有诗云“青娥一丸下,腰膝似年轻”,有诗云“莫道草木贱,青娥驻晚晴”,将青娥丸从单纯的治病方剂,升华为兼具文学意象与文化内涵的符号。

郑愚还发现,青娥丸的功效不仅限于筋骨,对“精血亏虚”所致的其他病症也有疗效。他的好友——一位年迈的诗人,因精血不足,常年失眠多梦、头晕目眩,服青娥丸半月后,睡眠渐好,竟能重新提笔作诗。诗人感慨道:“青娥丸不仅治腰,更能‘补神’,让我这枯槁之身,又有了作诗的力气!”郑愚便将此病例也记入《青娥丸验案》,写道:“肾藏精,精生髓,髓养脑,精血足则神安,此青娥丸‘安神’之理也。”

随着文人的参与,青娥丸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医界,更深入到文化领域,成为“青春驻形”“老有所健”的象征,而这一切,皆源于民间实践与文学意象的巧妙结合,是“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”的生动体现。

第七回南北辨证调青娥一方多法应水土

青娥丸成名后,很快传遍大江南北,但医者们发现,因南北地域气候、患者体质不同,单纯用原方,疗效常有差异。北方气候严寒,患者多“肾阳亏虚、寒凝筋骨”,常见腰膝冷痛、四肢厥冷;南方气候湿热,患者多“肾阳不足兼湿热下注”,常见腰膝酸痛、下肢沉重、小便黄赤。

河北真定府的郎中刘仲和,深谙北方患者体质,在青娥丸基础上,加附子、肉桂,增强温阳散寒之力,取名“温阳青娥丸”。有位北方牧民,因常年在草原放牧,受风寒侵袭,腰膝冷痛如冰,甚至无法骑马,用“温阳青娥丸”一月后,冷痛尽消,又能驰骋草原。刘仲和在医案中写道:“北方多寒,非附子、肉桂不能破其凝,青娥丸加此二味,如添薪助火,暖肾更速,散寒更彻。”

江南苏州府的郎中沈梦溪,针对南方患者湿热之弊,在青娥丸中减补骨脂用量,加黄柏、苍术,清热利湿,取名“清湿青娥丸”。有位南方商人,患腰膝酸痛多年,伴下肢水肿、小便黄稠,用“清湿青娥丸”半月后,水肿消退,酸痛减轻。沈梦溪解释道:“南方多湿,湿热困脾,反碍肾阳生发,减补骨脂之温燥,加黄柏、苍术之清利,湿去则肾阳易复,青娥丸之功方能尽显。”

除了地域差异,医者们还根据患者年龄、性别调整青娥丸的用法。针对小儿“肾精未充”所致的筋骨柔弱、行走迟缓,用青娥丸减半量,加山药、莲子,健脾益肾,取名“稚儿青娥散”;针对产后妇人“精血亏虚”所致的腰膝酸痛、乳汁不足,用青娥丸加当归、黄芪,补血益气,取名“养血青娥丸”。

杭州有个五岁孩童,因早产导致筋骨柔弱,三岁时仍不能稳步行走,父母四处求医无果。沈梦溪用“稚儿青娥散”,每日用温水调服,配合按摩筋骨,半年后,孩童竟能跑能跳,与同龄孩子无异。孩童的父母感激道:“沈郎中的药,让我的孩子终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玩耍了!”

成都有位产后妇人,不仅腰膝酸痛,还乳汁稀少,孩子常因吃不饱哭闹。当地郎用“养血青娥丸”,连服十日,腰膝酸痛缓解,乳汁也渐渐充足。妇人笑着说:“这药不仅治好了我的腰,还喂饱了我的孩子,真是‘母子双补’啊!”

这些根据辨证调整的“青娥丸变方”,通过医案交流、郎中互访,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“青娥丸辨证体系”。有位游学四方的医家,收集了各地变方,编成《青娥丸南北辨证录》,在书中写道:“青娥丸之妙,在其配伍精当,更在其能随境而变。北加桂附以御寒,南减补骨以清湿,老幼加减以适体,此非方之变,乃医之活也,是民间实践与辨证论治结合的典范。”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