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人接过药,感动得哭了:“谢谢您,岩老爹!我要是早点来,就不用遭那么多罪了。”岩老爹笑了:“不用谢,这药是山给的,我们只是守着它,把它给需要的人。”
冬天的时候,陈教授的研究成果出来了,发表了一篇论文,详细介绍了哀牢山补骨脂的共生关系和种子处理方法,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,还有很多大学的学生来仙药坪实习,学习补骨脂的保护和炮制技术。阿明也成了小老师,给学生们讲补骨脂的故事,教他们怎么认药、采药,小本子上记满了学生们的问题和笔记。
除夕那天,村里办了个热闹的晚会,大家围在香樟树下,吃着年夜饭,喝着米酒,说着补骨脂的故事。岩老爹站在中间,手里拿着《滇南本草》手抄本,对大家说:“补骨脂是我们的根,是山的恩赐,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。现在,我们把它保护好了,传承下去了,以后,不管过多少年,仙药坪的补骨脂都会一直长,山里人的病也能一直治。”
阿明接过岩老爹手里的手抄本,郑重地说:“爷爷,您放心,我一定会把补骨脂守好,把药理传好,做第四代守药人!”李三也站起来:“我会把补骨脂推广到更多地方,让更多人受益,也让更多人知道要保护中草药,保护我们的大山!”
晚会开到半夜,大家都喝醉了,唱着山歌,跳着舞。窗外的雪下了起来,落在香樟树上,落在仙药坪的补骨脂上,像给大山盖了层白被子。雾里,又出现了穿青布衫的人影,手里拿着株补骨脂,对着村里的方向,轻轻点了点头,然后慢慢消失在雪雾里。
结语
哀牢山的补骨脂,是自然的馈赠,也是人文的传承。从岩老爹的太爷爷到岩老爹,再到阿明和李三,一代代守药人,用口传的知识、文献的记载,用敬畏的心、慈悲的情,守护着这株“山灵的孩子”。他们知道,补骨脂不是商品,是救人的药;山林不是资源,是生存的根。
中医的智慧,从来不是死记硬背的文献,而是源于生活的实践,是“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”的结晶。补骨脂的配伍、种子的处理、共生的关系,这些口传的知识,比文献更细腻、更实用,是老祖宗用一辈子的经验换来的,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。
如今,仙药坪的补骨脂长得越来越茂盛,保护基地越来越大,更多的人知道了哀牢山的补骨脂,知道了守药人的故事。这份守护,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,只会像仙药坪的雾、哀牢山的风,一代代传下去,谱写出山泽永续、药魂永存的新篇。
赞诗
滇南哀牢藏仙药,骨脂辛温护民康。
箭竹为邻乌头伴,山灵庇佑岁月长。
口传秘辛超文献,实践真知谱华章。
三代守得药魂在,薪火相传永流芳。
尾章
十年后,阿明成了远近闻名的守药人,他不仅守着仙药坪的补骨脂,还在山里种了更多的中草药,比如三七、天麻、当归,还办了个培训班,教年轻人认药、采药、炮制药,把口传的知识和文献的记载结合起来,培养了很多新的守药人。
李三成了中药行业的专家,他把哀牢山的补骨脂推广到了全国,还出口到了国外,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国的中草药文化,也让更多的人关注中草药的保护。他还经常回哀牢山,帮阿明打理保护基地,给培训班的学生讲课。
陈教授也经常来,他的研究还在继续,不仅研究补骨脂,还研究山里的其他中草药,希望能发现更多的共生关系和口传知识,为中草药的保护和发展做更多的贡献。
仙药坪的补骨脂,每年都长得很茂盛,淡紫色的小花在夏天开放,辛香的果实在秋天成熟,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学者,他们来这里看补骨脂,听守药人的故事,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。
每年的秋分,阿明都会带着年轻人去仙药坪采药,用竹刀割下果穗,念着“药仙护,山泽养”的口诀,就像当年的岩老爹、太爷爷一样。雾里,穿青布衫的人影还会出现,看着他们,像是在说:“好孩子们,你们做得好,守好药,就是守好人,守好山。”
哀牢山的风,还在吹着,带着补骨脂的辛香,带着守药人的故事,在山里回荡,一年又一年,永续不绝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