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
五代后晋天福七年,太行山脉已是深秋。群峰裹着淡墨般的云,风从峡谷里钻出来,带着松针的清苦和崖壁的寒凉,刮在人脸上,像细针挑着霜。山脚下的陈家坳,世代住着采药人,传到陈九真这辈,已是第三代。
陈九真年过半百,背微驼,双手却比后生还稳——那是常年握药锄、捻药材磨出的力道。只是左腿老寒腿的毛病,随了他爹,一到阴雨天就像灌了铅,膝盖处又酸又胀,夜里常疼得睡不着。他总说:“这太行山的寒湿,都渗进骨头缝里了。”
那时节,中原兵戈未歇,医书传抄不易,山里的药农识药、用药,多靠祖上口耳相传。陈家坳的老人们常说:“太行藏仙药,就看有没有缘分遇着。”陈九真年轻时,曾在一本残破的《神农本草经》抄本里见过“补骨脂”三字,只记着“温肾助阳”,却从没见过真株——谁也不知道,这味药,正藏在深山某个潮湿的山洞里,等着和他结一段寒夜奇缘。
天福七年霜降前,陈九真揣着半块麦饼,背着竹篓上山采柴胡。他想多采些,换些粟米过冬,却没料到,一场暴雨会把他引向那株改变他后半辈子的草木,也引出让“破故纸”这个名字传遍太行的故事。
第一卷寒雨困洞逢奇草
天福七年十月十二,太行的天说变就变。清晨出门时还是疏星淡月,日头刚过晌,云层就压得低了,像要把山尖压垮。陈九真在鹰嘴崖下采了半篓柴胡,正准备下山,忽然一阵冷风裹着雨点子砸下来,豆大的雨珠砸在崖壁上,溅起细土,转眼就成了瓢泼大雨。
山路本就陡,一淋雨更滑得厉害。陈九真左腿的老寒腿又犯了,膝盖处隐隐作痛,他咬着牙往山下挪,没走几步,就看见崖壁上有个半人高的山洞——那是他年轻时避雨过的地方,洞口长着丛野荆,挡住了大半风雨。
他扶着崖壁,一瘸一拐钻进山洞。洞里潮气重,地面铺着层干松针,踩上去软乎乎的。他把竹篓放在洞口,靠着洞壁坐下,揉了揉发疼的膝盖,只觉得寒气从脚底往上冒,连骨头都在发颤。“要是有把干草烤烤就好了。”他叹了口气,目光落在洞壁上——不知何时,洞壁缝隙里竟长了片植物,顺着岩壁往上爬,叶片是卵形的,边缘带着浅浅的齿,摸上去有层细绒毛,像裹了层薄霜。
雨越下越大,洞里的寒气更重了。陈九真的膝盖疼得越来越厉害,他忍不住伸手,扯了几片洞壁上的叶子,放在手里揉搓——想借点摩擦的暖意。刚揉了两下,一股淡淡的辛香就飘了出来,不是荆芥的冲鼻,也不是紫苏的清浅,倒像冬日里烤姜的温醇,顺着呼吸钻进喉咙,竟让胸腔里暖了几分。
他愣了愣,把揉搓过的叶子贴在膝盖上。刚开始没什么感觉,过了片刻,一股暖意从叶片渗进皮肤,顺着膝盖的筋脉往四周漫,那股又酸又胀的疼,竟慢慢减轻了!陈九真又惊又喜,赶紧又扯了些叶子,仔细观察这植物——叶片间挂着些扁圆的荚果,已经熟了,轻轻一碰就裂开,掉出几粒种子,薄得像张碎纸,风一吹就飘起来,落在松针上。
“这叶子能驱寒,种子倒像破了的故纸。”他捡起一粒种子,放在手里捻了捻,又闻了闻——种子也带着那股辛香,比叶子更浓些。雨还没停,他索性靠在洞壁上,一边用叶子敷膝盖,一边数着洞壁上的植物:一共十来株,都长在朝阳的岩壁缝隙里,明明洞里潮寒,却长得格外精神。
直到暮色四合,雨才渐渐小了。陈九真的膝盖不疼了,他小心翼翼地摘了些荚果,装在布兜里,又扯了几枝带叶的枝条——想带回家种。走出山洞时,山涧里腾起白雾,月亮从云缝里探出来,照在崖壁上,那片植物的叶子泛着微光,像嵌在石头上的绿玉。“这草是救了我的腿啊。”他回头望了眼山洞,心里默念,“就叫你‘破故纸’吧——种子像破纸,却能补骨头的寒。”
第二卷初试本草疗寒疾
回到陈家坳时,已是深夜。陈九真的儿子陈栓柱正站在院门口等他,见他回来,赶紧接过竹篓:“爹,您咋才回来?我还以为您……”“遇上暴雨,在山洞里避了会儿。”陈九真掏出布兜里的荚果,“你看这东西,能治我的老寒腿。”
他把破故纸的枝条插在院子里的土盆里,又把种子摊在屋檐下的竹筛里——想让它们晾干。第二天一早,他就去村里找张阿婆。张阿婆比他大十岁,常年受腰膝冷痛的折磨,这几天阴雨天,更是下不了床,儿子去镇上请郎中,还没回来。
陈九真走进张阿婆的屋,一股草药味扑面而来。张阿婆躺在床上,盖着两床被子,见他来,叹了口气:“九真啊,我这腰和腿,疼得像被石头砸着,夜里都不敢翻身。”陈九真坐在炕边,摸了摸她的膝盖——冰凉冰凉的,又按了按她的腰眼,张阿婆疼得直咧嘴。“阿婆,您这是寒湿困在筋骨里了,我昨天在山上找着种草药,或许能治。”
他回到家,取了些晾干的破故纸叶子,放在砂锅里,加了两碗井水,又切了三片生姜——生姜能助阳散寒,是山里人常用的法子。用文火煎了半个时辰,药汤熬成了半碗,带着辛香。他端到张阿婆屋里,喂她喝了下去。
“有点辣,却暖得很。”张阿婆喝完,咂了咂嘴。不到一个时辰,她就说腰不那么胀了;当天晚上,竟能自己坐起来喝碗小米粥了。三天后,张阿婆的儿子从镇上回来,带回的郎中见张阿婆能下地走路,惊讶地问:“您这腿是咋好的?我上次来,您还下不了床呢。”张阿婆指着陈九真:“是九真用山里采的‘破故纸’治好的!”
郎中从没听过“破故纸”这个名字,缠着陈九真要看看。陈九真带他去院子里,土盆里的破故纸枝条已经发了新芽,嫩绿色的叶子顶着绒毛。郎中摘了片叶子闻了闻,又摸了摸种子:“这草性温,能通经络、驱寒湿,倒是味好药,只是我读过的医书里,从没记载过。”“医书没写,不代表山里没有。”陈九真笑着说,“咱采药人认药,靠的是眼睛看、身子试,不是只看书本。”
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。有户人家的孩子,冬天总手脚冰凉,夜里睡觉暖不热被窝,娘抱着孩子来找陈九真。陈九真摸了摸孩子的手,又看了看他的舌苔——舌淡苔白,是阳虚的样子。他取了些破故纸种子,研成细末,混在红糖水里,让孩子喝。喝了五天,孩子的手脚就不凉了,夜里也能睡安稳了。
陈栓柱见父亲用破故纸治好了这么多人,忍不住问:“爹,您咋知道这草能治病?”陈九真坐在屋檐下,翻着那本残破的《神农本草经》抄本,指着“补骨脂”三个字:“我年轻时见过这名字,只记着‘温肾助阳’,昨天在山洞里,才知道这‘破故纸’,就是医书里的补骨脂啊!只是以前没人在太行找着,才没人认得。”他把破故纸的种子和医书里的描述对比,越看越对:“你看这种子,温性,能补肾,肾主骨,所以能治腰膝冷痛——这就是‘以形补形’,种子虽薄如纸,却能补骨头的寒。”
第三卷精研炮制辨药效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