焉耆烽燧脂香记:唐塞补骨传
下卷一五更泄泻辨脾肾脂麻配蔻显医能
唐开元二十二年夏,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的胡杨枝叶刚泛出浓绿,戍卒张老卒却愁眉不展地蹲在军帐外——他已连着七日天不亮就腹泻,拉得浑身无力,连巡边的长矛都快握不住。李奉节刚查完了望塔的物资,见他脸色蜡黄,便上前问诊:“张老卒,你这是怎么了?莫不是吃了变质的干粮?”
张老卒叹了口气:“医官,我这肚子不争气,每天寅时准疼,拉完就好,吃了止泻的草药也不管用。夜里还总起夜,腰也酸得慌。”李奉节搭住他的脉,只觉脉象沉迟无力,再看他舌苔白腻,心里便有了数:“你这是‘肾阳虚不固脾’,塞北寒重,你年近六十,肾火弱了,脾也跟着虚,才会五更泄泻——肾像关水的闸门,脾像运水的沟渠,闸门松、沟渠堵,水就留不住。”
他转身回军帐,从木箱里取出补骨脂,又翻出一小包肉豆蔻——这是上月焉耆百姓送来的,说能温脾止泻。“补骨脂温肾,肉豆蔻温脾,再配着胡麻籽益精,三药合用,既能固肾又能健脾。”李奉节一边说,一边将补骨脂用葡萄酒泡软,和肉豆蔻一起炒黄,磨成粉,再与炒香的胡麻粉混合,分成小包,“你早晚各服一包,用温小米粥送服,小米能养脾胃,帮着吸收药性。”
张老卒按方服用,第一天寅时虽还腹痛,却没腹泻;第三天,五更时竟能安稳睡着,连起夜都少了一回;第七天,他已能跟着队伍巡边,腰也不酸了。“李医官,您这方子比城里郎中的还灵!”张老卒特意送来一块自己磨的胡杨木牌,上面刻着“医济戍卒”四个字。
正说着,龟兹烽燧的军医阿罗憾骑着骆驼赶来——他听闻李奉节用补骨脂治好了不少将士,特意来取经。李奉节把张老卒的病案和药方抄给他,还详细说了炮制细节:“肉豆蔻要去壳取仁,炒到微黄,不然有涩味;补骨脂用葡萄酒泡,既能减燥,又能引药入肾。”阿罗憾接过抄本,连连感叹:“塞北的实践法子,比《千金方》里的记载还细!我回去就给龟兹的将士用,定能少些病痛。”
李奉节在《戍边医药文书》上添了新案:“开元二十二年六月,张老卒,六十岁,肾阳虚不固脾,五更泄泻、腰痛,补骨脂(酒泡炒)+肉豆蔻+胡麻籽,七日痊愈。”篝火旁,文书上的字迹被映得温暖,他忽然觉得:这塞北的药方,从来不是孤立的,补骨脂连着肾,肉豆蔻连着脾,胡麻籽连着精,像一张网,把将士的健康护在中央——而这些,都是在寒风里摸出来的智慧,《本草图经》里还没来得及写呢。
下卷二寒冻疮痍施外治民方助药传塞北
开元二十二年冬,焉耆的雪来得早,戈壁上积了厚厚的雪,戍卒李三郎在巡边时,耳朵和手背冻得红肿,还裂了口子,渗出血丝,连握弓都疼。“李医官,这冻疮一遇热就痒,遇冷就疼,实在熬不住了!”李三郎搓着手,手背的裂口结着血痂。
李奉节看着他的冻疮,心里琢磨:塞北的冻疮多是寒凝血瘀,内服补骨脂能温肾祛寒,可外用得找个能活血润肤的法子。他想起上月焉耆老阿妈说的,用草药煮水熏洗冻疮,便问阿罗憾:“龟兹百姓有没有治冻疮的民间法子?”
阿罗憾想了想:“有!我祖母常用补骨脂和胡麻籽煮水熏洗,补骨脂能祛寒,胡麻籽能润肤,熏完再涂些羊脂,好得快。去年我弟弟冻了脚,就是这么好的。”李奉节眼前一亮,赶紧按他说的,取来补骨脂和胡麻籽,放进大陶锅,加了些桂枝和生姜,用猛火煮——桂枝能通经活血,生姜能散寒,正好助补骨脂之力。
陶锅里的药汤沸腾起来,冒着白汽,李奉节用木盆接住药汤,让李三郎把手背和耳朵凑近熏。“别太近,免得烫伤。”他一边提醒,一边用棉布蘸着温药汤,轻轻擦拭冻疮处。药汤带着胡麻的清香,熏得李三郎舒服地叹了口气:“痒劲儿轻了!好像有股热气往皮肤里钻。”
熏洗完,李奉节又取出羊脂,融化后涂在李三郎的冻疮上:“羊脂能锁住药气,还能滋润皮肤,别碰冷水,多搓搓手活血。”李三郎按方做,三天后,冻疮的红肿就消了;七天后,裂口愈合,竟能正常握弓射箭。
消息很快传到邻近的麻扎塔格烽燧,戍卒们纷纷来要药方。李奉节干脆把外用熏洗的法子抄在布告上,贴在烽燧门口:“补骨脂五钱、胡麻籽三钱、桂枝二钱、生姜三片,加水煮半个时辰,熏洗冻疮处,每日两次,配羊脂外涂更佳。”
焉耆老阿妈来送粮食时,见了布告,笑着说:“李医官,您这法子和我们民间的一样!只是我们会加些沙棘果,能止血,你们要是有,也能加上。”李奉节赶紧记下,在布告旁添了“可加沙棘果三钱,止血敛疮”。他看着将士们互相传告的模样,忽然明白:这塞北的医药智慧,从来不是军医的独创,是将士的实践、百姓的口传、胡商的分享,凑在一起,才成了治冻疮的好法子——而这些,《本草图经》里只字未提,却比任何文献都管用。
下卷三胡桃添方疗耳鸣文书汇编传薪火
开元二十三年春,都护府的补给队不仅带来了新的补骨脂,还送来了一批胡桃——说是从西域转运来的,能益精健骨,让李奉节试试和补骨脂配伍。“《本草经集注》里说胡桃‘补肾益精’,和补骨脂倒是对路。”李奉节拿着胡桃,剥了颗仁儿,嚼着清甜,忽然想起王都尉的耳鸣。
王都尉年近五十,镇守烽燧多年,近来总说耳朵里嗡嗡响,像有风沙在刮,看书、听令都受影响。李奉节之前给过他补骨脂胡麻汤,耳鸣虽轻了些,却没根治。“都尉,您这是肾精亏虚得厉害,补骨脂和胡麻还不够,得加胡桃。”李奉节把胡桃捣成泥,和补骨脂粉、胡麻粉混合,“肾开窍于耳,肾精足了,耳朵自然就灵了;胡桃像给肾添‘油’,比胡麻更能补精。”
王都尉按方服用,每天早晚各一勺,用温黄酒送服——黄酒能引药入肾。第五天,他说耳鸣的次数少了;第十天,竟能清晰听到了望塔上的信号声;一个月后,他已能正常处理烽燧的文书,还笑着说:“现在连风吹胡杨的声音都听得清,再也不用让人重复传话了!”
李奉节把这个病案记进文书,还特意画了胡桃的模样,标注“胡桃仁,去皮捣泥,配补骨脂、胡麻,治肾精亏虚耳鸣”。都护府的医官赵奉先再来时,见了这案子,激动地说:“奉节,您这配伍太妙了!我把您的文书汇编成《塞北医药要略》,分发到安西四镇的所有烽燧,让每个军医都能学!”
赵奉先带着文书回去后,没过多久,就送来汇编好的《塞北医药要略》——里面收录了李奉节记录的八个病案,从腰痛、痹痛、五更泻,到冻疮、耳鸣,每个案子都写了炮制方法、配伍加减,还附了药材图样。“这书里的法子,比太医院的方子更适合塞北!”赵奉先笑着说,“上个月西州烽燧用您的补骨脂胡桃方,治好了三个老将士的耳鸣,都护还特意夸了您呢!”
李奉节收好书,又收了个徒弟——戍卒马小虎,聪明好学,总跟着他捣药、记病案。“小虎,你要记住,用药不是按方子抓药,是看将士的体质、症状调整。”李奉节教他炒补骨脂,“年轻将士燥性大,用葡萄酒泡三天;年老将士虚,用黄酒泡,胡麻籽多放些。”马小虎认真记下,还在石臼旁贴了张纸条,写着“炮制看年龄,配伍随症变”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