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东京瓷瓶药韵记 宋肆补骨传下卷(第2页)

东京瓷瓶药韵记 宋肆补骨传下卷(第2页)

这天,李松年还从城郊药农那里得了本《农桑辑要》,里面提到补骨脂“霜降后采,阴干,酒炒用”,比医书里的记载多了采摘时间和阴干的细节。他把这段抄在账本上,旁边写着:“药农实践,补农书之缺;药肆炮制,补医书之详——皆为民间智慧。”

下卷四和剂局方传世远宋肆药韵永留芳

北宋崇宁五年秋,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终于编撰完成,朝廷派人给“惠民堂”送了一册,深蓝色的封皮上印着金色的书名,里面收录了补骨脂丸和青娥丸的方子,还附上了李松年提供的三个典型病案——老木匠的腰痛、刘阿婆孙子的遗尿、赵猎户的痹痛。

李松年捧着医书,手指拂过“补骨脂丸”的记载:“补骨脂(酒炒)四两,胡桃仁(去皮)二两,蜂蜜适量,陶模制丸,每服一钱,温酒送下,治肾阳虚腰痛、夜尿、遗尿。”后面还加了句注:“民间多依症加减,如治遗尿加山药,治痹痛外用桂枝汤熏洗,皆验。”

他赶紧给陈敬之寄了本《和剂局方》,信里写道:“青娥丸也收录了,注里提了加红枣生姜治产后腰痛,咱们的民间实践,终于被文献认可了!”没过多久,陈敬之的回信来了,说成都的药铺都在传《和剂局方》,“仁安堂”的青娥丸因为是“文献载录方”,买的人更多了,蜀窑还特意做了“和剂局方同款”瓷瓶,供不应求。

这年冬天,李松年把陶模传给了徒弟王守信——王守信跟着他学了五年,炮制、辨症、加减用药都已熟练。“这陶模是你师祖传的,”李松年握着徒弟的手,“定药量,更要定良心;传方子,更要传实践。往后不管是补骨脂丸,还是青娥丸,都要按民间的经验来,对症用药,不能马虎。”

王守信接过陶模,摸了摸上面的纹路:“师傅放心,我一定把‘惠民堂’的药韵传下去,让马行街的老主顾,还能吃到匀实、管用的丸药。”李松年点点头,又把账本交给徒弟:“这里面的病案,都是民间的智慧,比医书还珍贵,你要好好藏着,多学多练,才能真正懂药。”

多年后,李松年年迈,“惠民堂”交给王守信打理,马行街的药香依旧;蜀地的“仁安堂”也传给了陈敬之的儿子,蜀窑的青娥丸瓷瓶,成了锦官城的特色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在民间广为流传,补骨脂丸和青娥丸,成了治肾阳虚诸症的常用方,无数人因这两个方子,摆脱了腰痛、遗尿、痹痛的困扰。

有次,王守信收到个来自江南的包裹,里面是个刻着“补骨脂丸”的陶模,附了封信:“晚辈在临安开了家药铺,按《和剂局方》做丸药,却总觉得药效不够,听闻开封‘惠民堂’的陶模是祖制,特来求个仿制的法子。”王守信笑着回信,详细说了陶模的尺寸、纹路,还有定药量的诀窍——这便是民间智慧的传承,从开封到蜀地,从文献到实践,像一条看不见的线,把宋代市井的药韵,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结语

宋代开封马行街的陶模与成都平原的瓷瓶,是中国古代药肆经营与医药传承的鲜活实证。从“惠民堂”李松年用陶模定形补骨脂丸,根据病症加减(如治遗尿加山药、治痹痛外用熏洗),到“仁安堂”陈敬之借瓷瓶防潮,改良青娥丸治产后腰痛,民间药肆的实践始终走在文献之前——这些“口传心授”的炮制细节、辨证加减、内外用法,远比《祥符县志》《成都府志》的简略记载更丰富、更实用。

而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编撰与收录,恰是“实践先于文献”“口传知识反哺文献”的典范:民间药肆的无数病案、成熟工艺,为文献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;文献的规范化记载,又让民间智慧突破地域限制,从开封马行街、成都锦官城,传播到江南、岭南,惠及更多百姓。这种“实践—口传—文献—再实践”的循环,正是中国传统医学“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”的核心智慧。

宋代药肆的陶模与瓷瓶,早已超越了“工具”的范畴——它们是药量的标尺,是药效的保障,更是民间智慧通往文献的桥梁,让千年后的我们,仍能透过这些实物,读懂宋代市井里那缕绵长的药韵。

赞诗

东京陶模定丸匀,蜀地瓷瓶贮药真。

补骨温肾除民疾,青娥健骨慰旅人。

实践先传民间智,文献再续宋时春。

莫道市井无高艺,一丸一瓶总见仁。

尾章

后世考古学家在开封北宋遗址中,发掘出多件刻有“补骨脂丸”的陶模,其尺寸、纹路与李松年传下的祖制模子几乎一致;在成都平原的宋代瓷窑遗址里,带有“青娥丸”铭文的瓷瓶也屡有出土,瓶型、釉色与“仁安堂”定制款高度吻合——这些实物,正是宋代药肆经营实证的最佳见证。

如今,在开封中医药博物馆与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里,这些陶模与瓷瓶被精心陈列,旁边摆放着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复刻本,还有李松年、陈敬之的病案账本摹本。游客们驻足观看时,讲解员会讲述宋代马行街的药香、锦官城的商旅,还有那藏在陶模与瓷瓶里的民间智慧——它们告诉我们,传统医学的生命力,从来不在高高的庙堂,而在市井的药肆里,在百姓的实践中,在一代代人“守正创新”的传承里。

那缕从宋代飘来的药香,历经千年,依旧温暖——它藏在补骨脂丸的温醇里,藏在青娥丸的绵甜里,更藏在“实践为先、文献为后”的真理里,提醒着我们:最珍贵的智慧,永远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