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骨脂涉海 南洋百草灵韵记1(第2页)

骨脂涉海 南洋百草灵韵记1(第2页)

一、远洋疲困

明永乐年间,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,第七次下西洋,途经印尼爪哇岛。此时,船队已在海上航行数月,许多船员因长期颠簸、海风侵袭,患上了“航海病”——有的腰膝酸软,无力掌舵;有的食欲不振,日渐消瘦;还有的因湿热缠身,皮肤起疹,瘙痒难忍。

船队停靠在爪哇岛的泗水港时,郑和见船员们疲惫不堪,心中焦急。他记得,出发前,太医院的太医曾赠他一包“补骨脂籽”,说此药“温肾健脾,祛湿壮骨”,适合航海之人。于是,他立刻命人取来补骨脂籽,炒香后,分给患病的船员,让他们用温水送服,每日三次。

船员王贵,已在船队服役多年,这次航行中,他的腰疾复发,疼得连腰都直不起来,只能躺在船舱里。服用补骨脂籽三日,他便能扶着船舷走动;一周后,竟能重新掌舵。王贵激动地对郑和说:“大人,这籽儿太神了!以前腰一疼,得躺上十天半月,现在竟好了!”

郑和又让医官将补骨脂籽与船上的生姜、红枣一同煮水,供全体船员饮用。船员们喝了几天,不仅疲劳减轻,食欲也恢复了,皮肤的疹子也渐渐消退。郑和欣慰地说:“这补骨脂,真是上天赐给远航人的宝物!”

在泗水港休整期间,郑和发现,爪哇岛的气候比中国湿热得多,当地百姓也常患“筋骨酸痛”“皮肤瘙痒”之症,便想将补骨脂的用法传授给他们,帮助他们缓解病痛。

二、岛民受赠

泗水港周边的爪哇族村庄,有位长老叫阿卜杜拉,年近六旬,因常年在田间劳作,患上了“风湿骨痛”,每逢雨季,关节便痛得不能下床。村民们试过许多草药,都不见效。郑和听闻后,亲自带着补骨脂籽和煮好的药汤,来到阿卜杜拉的家中。

郑和将补骨脂籽递给阿卜杜拉,用刚学的爪哇语说:“这是‘骨脂籽’,炒香后服用,能治你的骨痛。”他还让医官为阿卜杜拉涂抹用补骨脂籽、芝麻油调和的药膏。阿卜杜拉半信半疑,按郑和的方法服用、涂抹。

三天后,阿卜杜拉的疼痛竟减轻了;一周后,能在院子里散步;一个月后,雨季来临,他的关节也没有像往常那样剧痛。阿卜杜拉激动地拉着郑和的手,说:“感谢来自东方的贵人,是你带来了‘仙药’!”

消息很快传遍了周边村庄,村民们纷纷来到船队停靠的港口,向郑和求取补骨脂籽。郑和慷慨地将船上剩余的补骨脂籽分给大家,还让医官教他们用法:“炒香后可内服,治骨痛、疲劳;与油调和可外敷,治皮肤瘙痒;与食物同煮,能补身体。”

有位年轻的母亲,她的孩子因湿热缠身,皮肤长满疹子,哭闹不止。她按医官教的方法,将补骨脂籽炒香碾粉,与椰子油混合,涂在孩子的皮肤上。次日,孩子的疹子便消了许多,也不哭闹了。母亲抱着孩子,向郑和一行人磕头致谢。

为了让爪哇人能长期使用补骨脂,郑和还让船员们将带来的补骨脂籽,撒在村庄周边的土地上,教他们如何种植:“此草喜暖喜湿,种在溪边、田间均可,半年即可收获籽实。”

三、“郑和豆”的由来

补骨脂在爪哇岛生根发芽后,当地百姓发现,它不仅能治病,还能缓解疲劳。岛民们多以种植咖啡、香料为生,每日劳作繁重,便常将补骨脂籽与咖啡果一同煮水饮用,既能提神,又能壮筋骨。

有一次,阿卜杜拉的孙子在田间劳作时,不慎从树上摔下,摔伤了腿。阿卜杜拉便将补骨脂籽炒香后,与咖啡果、生姜一同煮水,让孙子每日饮用,同时用补骨脂籽与蜂蜜调和的药膏敷在伤口处。半个月后,孙子的腿伤便痊愈了,还能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奔跑。

阿卜杜拉感慨地说:“这‘骨脂籽’是郑和大人带来的,就叫它‘郑和豆’吧!”这个名字很快被爪哇人接受,大家都称补骨脂为“郑和豆”,还在每年郑和船队停靠的日子,举行“郑和豆祭”,感谢郑和带来的“仙药”。

爪哇岛的农书《爪哇农事记》中,专门记载了“郑和豆”的种植与用法:“郑和豆,东方来客也,春种秋收,籽如褐珠。与咖啡同煮,饮之抗疲劳;与椰油同调,敷之治皮肤病;与鸡肉同炖,食之壮筋骨。”书中还写道:“此豆之传,始于郑和船队,惠及爪哇百姓,是为海上丝路之美谈。”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郑和豆与咖啡同煮”成为爪哇岛的传统习俗。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夫,还是港口搬运货物的工人,都会在清晨煮一杯“郑和豆咖啡”,喝完后浑身充满力气,一整天都不觉得累。一位老农夫说:“喝了‘郑和豆咖啡’,扛着百斤重的香料,也能走三里地!”

四、商贸中的“药香”

16世纪,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爪哇岛,开展香料贸易。公司的商人发现,爪哇人在与他们交易时,总会递上一杯“郑和豆咖啡”,喝了之后,原本因谈判久坐而僵硬的身体,竟变得轻松起来。商人们好奇地问:“这咖啡里加了什么?竟如此神奇!”

爪哇商人笑着说:“这是‘郑和豆’,能壮筋骨、抗疲劳,是我们的‘宝贝’。”他们还向荷兰商人展示补骨脂的用法:有人用补骨脂药膏涂抹因搬运货物磨破的皮肤,很快便愈合了;有人因长期乘船,患上了“水手腿”(静脉曲张引发的疼痛),服用补骨脂籽后,疼痛明显减轻。

荷兰商人对补骨脂产生了浓厚兴趣,他们发现,用补骨脂籽与当地的香料一同贸易,不仅能让船员保持健康,还能受到爪哇人的欢迎。于是,他们开始收购补骨脂籽,将其与香料一同运往欧洲,还在船上为船员配备补骨脂药膏,缓解航海带来的不适。

有一次,荷兰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暴,船只受损,船员们不得不长时间在潮湿的船舱里抢修船只,许多人患上了“风湿性关节炎”。船长想起爪哇人的方法,让船员们服用补骨脂籽,并用补骨脂药膏涂抹关节。没想到,一周后,大部分船员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,顺利完成了抢修任务。

船长在航海日志中写道:“‘郑和豆’是爪哇岛最珍贵的礼物,它让我们在漫长的航海中保持健康,也让我们与当地百姓的贸易更加顺利。这种来自东方的草药,蕴含着神奇的力量。”

五、文化的印记

随着“郑和豆”在爪哇岛的普及,它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生活。在爪哇人的婚礼上,新人会共饮一杯“郑和豆咖啡”,寓意“同心协力,身体健康”;在孩子的成年礼上,长辈会赠送一包炒香的“郑和豆”,希望孩子“身强体壮,勇担责任”;在丰收节时,村民们会用“郑和豆”祭祀土地神,感谢自然的馈赠。

爪哇岛的皮影戏中,还出现了“郑和赠豆”的剧目:灯光下,郑和的皮影手持补骨脂籽,递给患病的爪哇人,随着剧情推进,病人渐渐康复,与家人欢聚。每次演出,台下的观众都会掌声雷动,尤其是老人和孩子,对“郑和豆”的故事深信不疑。

一位爪哇族的学者,在研究当地文化时发现,“郑和豆”的传说,不仅记录了草药的传播,更承载了海上丝路的文化记忆。他在着作《爪哇草木与文明》中写道:“‘郑和豆’不是普通的草药,它是东方与南洋的桥梁,是贸易与善意的象征。它让我们明白,文明的交流,有时不需要宏大的叙事,一颗小小的草籽,便能传递温暖与智慧。”

补骨脂在爪哇岛的故事,就像一杯“郑和豆咖啡”,初尝有咖啡的醇厚,细品有草药的辛香,回味则是跨越山海的文明交融。而这杯“咖啡”的香气,还将飘向更远的地方,在不同的文明中,酿造出更多的故事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