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仙灵骨韵 补骨脂传奇下卷(第1页)

仙灵骨韵 补骨脂传奇下卷(第1页)

仙灵骨韵:补骨脂传奇

下卷

第一卷经方新解疑难得破

秦越人撰写《山野药经》的进程过半,案头竹简堆成小丘,每一枚都记满了病案与草药心得。这日,阿牛搀扶着一位面色蜡黄的中年男子前来,男子姓赵,是邻县的货郎,常年挑担走南闯北,近来不仅腰膝冷痛加剧,还伴有下肢浮肿、小便不利之症,看过数名大夫,皆束手无策。

秦越人为赵货郎诊脉,脉象沉迟而滑,舌苔白腻水滑。“你这病,是肾阳不足兼水湿内停。”秦越人沉吟道,“仙灵脾与狗脊虽能补阳强骨,却无利水之效,需再加一味利水渗湿的药材。”他想起山涧旁生长的茯苓,性平味甘,能健脾利湿,恰好与仙灵脾配伍。

秦越人取来仙灵脾、狗脊各三钱,茯苓五钱,又加入桂枝二钱温通经脉,一同煎汤。“此汤每日一剂,分早晚两次服用,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。”赵货郎半信半疑,毕竟此前多位大夫都未能见效。三日后,赵货郎独自前来,脸上添了几分神采:“先生,服药后我小便顺畅了许多,下肢浮肿也消了大半,腰痛虽未全好,却能直起腰走路了!”

秦越人又为他调整药方,减去桂枝,加入白术健脾,嘱咐再服七日。十日过后,赵货郎的腰膝疼痛彻底痊愈,浮肿尽消,他特地挑来一担上好的绸缎,送到茅屋:“先生救我一命,这点薄礼请您收下!”秦越人笑着婉拒:“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,绸缎你带回,若日后遇到同病之人,记得告知仙灵脾的妙用便好。”

此事过后,秦越人在《山野药经》中补录:“仙灵脾补阳,狗脊通经,若遇水湿内停者,加茯苓、白术;若兼风湿痹痛,加独活、桑寄生;若气血亏虚,加当归、熟地。”他愈发体会到,中医用药如用兵,需根据病情灵活配伍,绝非一成不变。

不久后,一位身怀六甲的妇人前来,她妊娠七月,近来常感腰酸如折,夜不能寐,担心影响腹中胎儿,不敢随意服药。秦越人诊脉后,知其是孕期肾阴亏虚,腰府失养,但若用仙灵脾这般温燥之药,恐伤及胎气。他思索良久,取来仙灵脾的嫩叶,与杜仲、桑寄生一同煮水,嘱咐妇人每日温服一小碗,且只取上清液,避去药渣的燥性。

妇人按方服用三日,腰酸便缓解了许多,能安稳入睡。足月后,她顺利诞下一名健康男婴,特地抱来婴儿,向秦越人致谢:“先生用药精妙,既解了我的痛苦,又护了孩子平安,真是再生父母!”秦越人看着襁褓中啼哭的婴儿,在竹简上写下:“孕妇用仙灵脾,需取嫩叶,配伍滋阴安胎之品,减量慎用,忌用种子与老茎,防其温燥动胎。”

随着病案积累愈发丰富,《山野药经》的内容也日渐详实。秦越人常与阿牛一同探讨,阿牛虽年少,却对草药有着敏锐的感知,一次他发现,生长在松树下的仙灵脾,叶片更厚,辛香更浓,用来治疗风寒痹痛,效果比其他地方的仙灵脾更好。秦越人便带着阿牛多次入山验证,发现松树根系能涵养阳气,周边生长的仙灵脾吸纳了更多阳气,药性更偏温通。他将这一发现记入经中,感慨道:“山野草木的灵性,藏在每一寸土壤、每一缕阳光里,唯有细心观察,才能窥得一二。”

第二卷史官寻踪文献初录

这年深秋,罗霄山脉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——朝廷派来的史官李修。李修奉命编撰地方史志,听闻忘忧谷有位青衫先生,用一种名为“仙灵脾”的奇草治病救人,便特地前来寻访,想要将这民间奇药载入史志。

李修身着官服,带着随从来到秦越人的茅屋前,见秦越人正与阿牛晾晒草药,便上前拱手:“在下李修,奉旨编撰史志,听闻先生善用仙灵脾疗疾,特来请教。”秦越人放下手中的药篮,邀李修入内:“史官大人客气了,不过是山野医者,借草木之力治病罢了。”

李修坐定后,便向秦越人询问仙灵脾的来历、药性与用法。秦越人将鹿引仙草、道者点化、双药合璧的故事一一讲来,又取出案头的竹简,将记录的病案递给李修。李修翻阅着竹简,见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患者姓名、症状、用药及疗效,字迹虽不工整,却字字详实,心中十分敬佩:“先生虽未入仕,却心怀苍生,这些病案,比朝堂上的文书更有分量!”

“这些不过是实践所得,”秦越人叹道,“可惜历代典籍中,鲜有关于仙灵脾的记载,许多用法都是山民口耳相传,不知能否入史官大人的法眼。”李修摇摇头:“先生此言差矣。史志不仅要记帝王将相,更要录民间智慧。仙灵脾能解百姓病痛,其用法源于生活实践,正是地方史志不可或缺的内容。”

接下来几日,李修每日都到茅屋,跟着秦越人出诊、采药,亲身体验仙灵脾的妙用。一日,他们遇到一位老樵夫,因常年在湿滑山林中行走,患上了坐骨神经痛,右腿从臀部到脚踝都麻木刺痛,无法直立行走。秦越人用仙灵脾、狗脊配伍牛膝、木瓜,为老樵夫煎汤,又取药渣捣烂,用布包裹热敷痛处。

三日后,老樵夫便能拄着拐杖行走;七日过后,麻木刺痛感尽消,竟能扛起柴薪上山。李修亲眼见证这一幕,对仙灵脾的疗效愈发信服。他在笔记中写道:“忘忧谷有草名仙灵脾,又名补骨脂,性温味辛,能补阳强骨,通利奇经。与狗脊配伍,可治腰膝冷痛、筋骨劳损,民间多赖此草解沉疴,其功不亚于名贵药材。”

李修还发现,秦越人与山民们对仙灵脾的认知,多来自实践与口传,比如“向阳仙灵脾治寒痹,背阴仙灵脾调虚损”“种子治久痛,茎叶疗新伤”,这些经验虽未见于典籍,却十分实用。他便请秦越人与熟悉仙灵脾的山民们讲述,自己则一一记录,打算将这些口传知识也纳入史志。

临行前,李修对秦越人说:“先生,我会将仙灵脾的故事与用法载入《江南西道风物志》,让更多人知晓这山野奇药。日后若有文人墨客前来寻访,还望先生不吝赐教,让仙灵脾的智慧得以流传。”秦越人笑着点头:“只要能让更多人受益,在下在所不辞。”

李修走后,秦越人的茅屋前,除了求药的百姓,又多了些寻访草药的文人与医者。有一位来自江南的书生,听闻仙灵脾的传奇后,特地前来,写下“仙灵藏野谷,良药济苍生”的诗句,刻在茅屋旁的石碑上;还有一位来自蜀地的老中医,带着自己编撰的药书,与秦越人交流仙灵脾的配伍之法,两人相谈甚欢,竟成了忘年交。

秦越人深知,仙灵脾的故事能被载入史志,并非自己一人之功,而是无数山民实践与口传的结果。他在《山野药经》的序言中写道:“草木无言,却藏天地之灵;百姓无知,却蕴实践之智。仙灵脾之妙,非一人所创,乃山野众生共筑之传奇也。”

第三卷天灾来袭药脉守护

转年春日,罗霄山脉遭遇了罕见的倒春寒,连日的低温冻雨,让山中草木受损严重。秦越人入山查看,发现许多仙灵脾的幼苗被冻伤,叶片枯萎,根茎也变得干瘪。他心中焦急,若仙灵脾受损,日后山民们再患腰膝病痛,便少了一味良药。

回到茅屋,秦越人立刻召集阿牛与熟悉草药的山民们商议。“眼下冻雨未停,仙灵脾幼苗怕是撑不住了,我们得想办法护住它们。”秦越人说道。一位年长的山民提议:“先生,我们可以用松针将幼苗盖住,松针既能挡风,又能保暖,或许能让它们熬过冻雨。”

众人纷纷赞同,立刻分头行动。秦越人带着阿牛,扛着竹筐入山,收集松针;其他山民则拿着锄头,小心翼翼地为仙灵脾幼苗松土,再铺上厚厚的松针。冻雨冰冷刺骨,大家的手被冻得通红,却没有一人抱怨。连续三日,他们每日都入山查看,为受损严重的幼苗更换松针,还将山中清澈的泉水烧开,待温后浇灌幼苗,补充水分。

就在众人努力护苗时,阿牛忽然染上了风寒,高烧不退,还伴有咳嗽、腰痛之症。秦越人心中担忧,却也知道阿牛是为了护苗才病倒,便取来仙灵脾的种子,研成细末,与生姜、葱白一同煎汤,给阿牛服用。“这仙灵脾能补阳散寒,你且安心休养,护苗之事有我们在。”秦越人安慰道。

阿牛服药后,沉沉睡去,次日清晨,烧便退了大半,腰痛也缓解了。他挣扎着起身,想要继续入山护苗,却被秦越人按住:“你身子还未好,若再着凉,病情加重,反而帮不上忙。”阿牛只能留在茅屋,帮着晾晒草药,心中却时刻惦记着山中的仙灵脾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