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汉拿藿语记 福实济世的仙草缘下卷(第1页)

汉拿藿语记 福实济世的仙草缘下卷(第1页)

楔子济州春寒:旧痹添新愁

朝鲜万历二十四年的春,汉拿山的雪刚化,溪水解冻的声响裹着寒气,飘进东莱村的茅草屋。老嬷嬷崔氏坐在炕边,双手抱着膝盖,疼得直抽气——她二十年前产后得了寒痹,这些年靠福实的九叶草膏缓解,可今年春天倒春寒,寒气钻得更深,连下床都要靠儿媳扶着,膝盖肿得像发面馒头,按下去能看到指印,夜里疼得连炕席都磨破了。

儿媳扶着崔氏去牧使府找福实,路上遇到赶早集的渔民,渔民说:“福实姑娘最近在研究新法子,连小儿寒咳都能治,肯定能救老嬷嬷!”到了医馆,崔氏刚坐下就哭了:“福实姑娘,我这腿怕是要废了,以后再也不能给你送我腌的泡菜了!”福实握着她的手,摸了摸膝盖,又诊了脉——脉息沉细,比之前多了几分虚像,舌苔淡白少津:“嬷嬷,您这是产后寒痹多年,气血耗得太狠,光用九叶草驱寒不够,还得补气血才行。”

窗外的玄武岩溪水流得欢,福实望着溪水,心里暗忖:之前治的产后寒,多是新症,气血虚得轻,九叶草汤加蜂蜜就管用;可崔氏是旧症,血虚更重,得在方子里加补血的药。她想起村里老中医说过“当归配九叶草,补血又驱寒”,只是从没给老痹症试过——这又是一次新的实践,若能成,就能帮更多像崔氏这样的老人。

第一卷藿归补血:老痹焕新生

福实取来病案簿,翻到之前记的“产后寒夹虚”案例,之前给李嫂儿媳加过少量当归,效果不错,可崔氏的虚更重,得调整剂量。她对崔氏说:“嬷嬷,我给您的汤里加当归,当归能补血,九叶草能驱寒,两样一起,既除根又补身——只是当归性温,我得把九叶草用酒炒一炒,让药性更顺,不燥您的身。”

儿媳好奇地问:“姑娘,为什么要用酒炒啊?直接加不行吗?”福实笑着解释:“酒能活血,炒过的九叶草,驱寒的劲儿更足,还能引当归的血药入经络,就像给药加了‘脚’,能更快跑到痹痛的地方。这是村里老中医教我的,他说年轻时给猎户治老痹,就这么用。”

她取来晒干的九叶草,切成薄片,用济州产的米酒拌了,放在陶锅里小火炒,直到酒气散了,草片泛着浅褐的光;又取来当归,切成细丝,用温水泡软——当归泡软了煮,药效更容易出来,不会有硬渣。接着,福实用玄武岩水把炒好的九叶草、当归、三片生姜一起煮,煮到水剩一半时,加了两勺蜂蜜,搅拌均匀。

崔氏喝了第一碗汤,觉得膝盖暖得比往常快,还带着股淡淡的甜香,不呛喉;三天后,她能自己扶着炕沿慢慢走,夜里疼得轻了,能睡四个时辰;七天后,膝盖的肿消了大半,能自己去院子里摘泡菜;半个月后,她竟能提着一篮泡菜去医馆谢福实,笑着说:“姑娘,我这腿又能走了,以后天天给你送泡菜!”

福实把这个病案记在簿子上,特意画了当归和炒九叶草的图样,标注:“老痹产后寒夹血虚,九叶草三钱(米酒炒),当归二钱(温水泡软),生姜三片,玄武岩水煮,加蜂蜜,半月愈。”她还在旁边写了段小字:“当归用量需按血虚程度调,虚轻则一钱,虚重则二钱,炒九叶草时酒不宜多,免助燥。”

村里的老中医来看崔氏,见她好了,感慨道:“福实啊,你这法子比我当年的还细!我以前只用当归配九叶草,没想着用酒炒,也没分血虚轻重,难怪有的老人治不好——实践出真知,这话一点不假。”福实笑着说:“阿伯,我也是学您的法子,再跟着嬷嬷的反应慢慢调,哪能比得上您的经验。”

第二卷藿蜜治咳:童恙得良方

这年夏初,济州岛的渔民郑大叔抱着三岁的儿子郑小海来医馆,小海咳得小脸通红,痰少而稀,夜里咳得更凶,连奶都吐了。“福实姑娘,小海咳了五天,药铺的止咳药吃了不管用,您快救救他!”郑大叔急得满头汗。

福实摸了摸小海的额头,不发烧,再听他的咳嗽声,清而不浊,又看了看舌苔,淡白而润:“大叔,小海这是寒咳,不是热咳,得用温性的药驱寒,不能用凉性的止咳药——凉药会把寒气锁在肺里,更难好。”她想起之前牧人说过,小羊寒咳时,会嚼九叶草的嫩叶,便有了主意。

她取来刚采的九叶草嫩叶,嫩叶比老叶嫩,辛香轻,燥性小,适合小孩的纯阳之体。福实把嫩叶洗净,切成碎末,放进陶锅里,加了半碗玄武岩水,用文火慢煮,煮到水剩小半碗时,加了一勺蜂蜜——蜂蜜能润燥,还能让药汤甜,小孩愿意喝。

“大叔,这汤每天喂小海两次,每次小半碗,喂之前温一温,别凉着。”福实把药汤倒进小瓷碗,“要是小海还咳,就用剩下的药渣煮水,用热气给他熏鼻子,能通肺气。”郑大叔抱着小海,喂了一口药汤,小海没吐,还咂了咂嘴,看来不讨厌这味道。

第二天,郑大叔来报喜:“姑娘,小海夜里只咳了两次,能睡安稳了!”三天后,小海不咳了,能在院子里追着小鸡跑;七天后,小海的痰也没了,又能跟着郑大叔去海边看渔船。郑大叔特意给福实送了条刚捕的银鱼:“姑娘,您这药汤比糖还甜,小海爱喝,病也好得快,真是太谢谢您了!”

福实把这个病案补充到簿子上,写着:“小儿寒咳(三岁),九叶草嫩叶一钱,玄武岩水煮,加蜂蜜,熏鼻为辅,七日愈。注:嫩叶需采春末夏初者,燥性最小,蜂蜜需用济州产的野花蜜,不助燥。”她还教村里的接生婆李婶这个法子:“李婶,以后村里小孩寒咳,你就用这法子,比吃药安全,小孩也愿意喝。”

李婶后来用这个法子治好了村里好几个小孩的寒咳,还编成了新的童谣:“汉拿嫩叶甜,蜂蜜煮成汤,宝宝喝了咳就停,健康长大强又壮。”这童谣很快传遍济州岛,连城里的大户人家,都来请福实给孩子治咳——大家都知道,汉拿山的九叶草,不仅能治大人的痹痛,还能治小孩的寒咳。

第三卷授徒传艺:藿智续薪火

万历二十五年的秋,福实的医馆越来越忙,她一个人忙不过来,牧使便帮她选了个徒弟——东莱村的姑娘金顺伊,顺伊的母亲曾被福实治好产后寒,顺伊从小就想当医女,跟着福实学辨药、制药。

第一天学辨九叶草,顺伊就犯了错——她把南坡的九叶草当成了北坡的,南坡的草叶薄,金斑淡,燥性小,北坡的叶厚,金斑浓,燥性足。福实拿着两株草,对比给顺伊看:“顺伊,你看北坡的草,根须扎得深,叶背的金斑像撒了碎金,这是因为北坡阴湿,草要长壮才能吸到养分;南坡的草,阳光多,长得快,叶就薄——辨错了草,药性就差远了,给寒重的人用南坡的草,就像用温水浇冻冰,没用。”

顺伊红着脸,把两株草的区别记在本子上。接下来学炮制,福实教她用松针裹九叶草:“裹松针要松,不能太紧,太紧了草会闷坏,太松了减不了燥气——你看,像这样,每片草都裹上松针,放进陶瓮里,闷一夜就行。”顺伊试了好几次,要么裹太紧,要么太松,福实耐心地教,直到她能裹得刚刚好。

有一次,顺伊给一个阴虚的农妇开九叶草汤,没加麦冬,农妇喝了两天,口干得厉害,还流鼻血。顺伊吓得哭了,福实却没怪她,而是带着她去看农妇:“顺伊,你看农妇的舌苔,红而少津,这是阴虚的征兆,九叶草性温,单用会助燥,得加麦冬滋阴,就像给烈火加瓢水,才能不烧起来——辨证不是记方子,是看人的体质,这是实践教我们的,比书里的字重要。”

顺伊跟着福实学了一年,终于能独立治病了。她第一次独立治好的,是村里的朴农妇,朴农妇产后寒,顺伊给她开九叶草汤加当归,煮了七天,朴农妇就能下地干活。朴农妇来谢顺伊,顺伊高兴地跑去找福实:“师傅,我治好病了!”福实笑着说:“你长大了,以后能帮更多人了。”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