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看一下医道 > 秦塞藿棘传下卷(第2页)

秦塞藿棘传下卷(第2页)

秦越翻出《榆林府志》,在“民生·医药”卷中找到记载:“盛夏暑湿,民多兼寒,取三枝九叶草(淫羊藿)配藿香、沙棘,水煎服,汗出湿散,寒去身轻。”他在笔记上补充:“盛夏暑湿兼寒,淫羊藿叶三钱,藿香二钱,沙棘果二钱,水煎服,化湿解暑,温阳散寒,酸甘护阴,合夏长驱邪、表里同解之理,《榆林府志》有载,临床实践验证,适配奔波劳顿者。”窗外的蝉鸣声声,屋里的药香与酥糖香交织,透着盛夏的生机。

第四卷深秋肺虚咳不止藿芪同补肺肾元

嘉靖二十四年深秋,延安府的风开始变凉,刮在脸上带着干燥的凉意,山坳里的沙棘果红得似火,一串串挂在枝头,像燃烧的小灯笼。秦越正在药铺里采摘沙棘果,准备用来炮制新的淫羊藿,就见草原上的老牧民巴特尔骑着马,匆匆赶来,手里拿着一块羊皮,脸色憔悴,咳嗽声断断续续,每咳一声,都忍不住皱眉头。

“秦大夫,您快给我看看……”巴特尔刚下马,就捂着胸口咳了起来,咳得眼泪都流出来了,“这咳嗽快一个月了,白天咳,夜里也咳,痰少得很,是白色的,咳得胸口疼,还觉得气短,走几步就喘,身上也没力气,草原上的郎中给我开了止咳药,喝了也不管用。”

秦越扶他坐下,诊了他的脉,脉象细弱,舌苔淡白,又问:“你是不是夜里咳得更厉害?还觉得怕冷,腰也酸?”巴特尔连连点头:“是啊!夜里咳得睡不着,盖两床羊皮袄还觉得冷,腰也酸得厉害,骑马都没力气。”

“你这是肺肾两虚,寒邪犯肺。”秦越解释道,“深秋‘秋收’,本应养肺藏肾,你常年在草原上放羊,风吹日晒,肺气虚了,就容易受邪;肾属水,肺属金,金水相生,肺气虚久了,肾也虚了,肾不纳气,就会气短咳嗽;寒邪还在肺里,所以痰白怕冷。得用‘铁线藿’配黄芪,再加点沙棘,补肺肾,散寒邪。”

他解释道:“黄芪甘温,能补肺气、固表,让肺有力量抵抗邪;淫羊藿辛甘温,归肾经,能温补肾阳、纳气,肾能纳气了,就不会气短咳嗽;沙棘酸温,能润肺生津,还能‘酸收’,帮着黄芪补肺气,帮着淫羊藿温肾不燥,这是‘金水相生’的法子,肺肾同补,寒邪自散。”

他带着巴特尔去后山采深秋的淫羊藿根茎——此时的根茎长得格外粗壮,挖出来时带着泥土,洗净后呈浅褐色,须根多而韧。“深秋的根茎,得用黄酒泡一天,再用蜂蜜拌炒,既能增强温肾纳气之力,又能让药味更平和,不刺激喉咙。”秦越一边炮制,一边说,“黄芪要选三年生的,切片后煎,补气效果最好。”

回到药铺,秦越将蜜炙淫羊藿四钱、黄芪五钱、沙棘果三钱放入砂锅,加井水煎了一炷香的功夫,滤出药汁,温后递给巴特尔:“你每天喝一剂,分两次喝,喝完别去草原上吹风,待在屋里,多喝温水,养养肺。”

巴特尔按此法服药,三天后,咳嗽就轻了大半,夜里能睡安稳了;一周后,咳嗽基本好了,也不气短了,腰也不酸了,能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羊了。他特意给秦越送了一张上好的羊皮:“秦大夫,您这药真是救了我!我问了草原上的老萨满,他说以前也有牧民咳嗽,用‘铁线藿’煮水喝,只是没加黄芪,效果没这么好,您这法子,是真懂我们草原人的病啊!”

秦越将这些年收集的病案、配伍、地方史志记载整理成册,取名《秦塞藿棘用药录》,扉页上写道:“秦塞寒地,用药以温阳护阴为要,淫羊藿配沙棘,佐以麻黄、山药、藿香、黄芪之属,皆民间口传经验,地方史志印证,实践先于文献,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”他摸着册子,望着窗外漫山的沙棘与淫羊藿,忽然觉得——这秦塞的草木,不仅能治病,更能传承医道,让寒地的用药智慧,在岁月里生生不息。

结语

《秦塞藿棘传》虽为神话,却深植于陕北寒地的用药实践。秦越以淫羊藿(铁线藿)为基,沙棘为佐,循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”之序,用“阴阳五行”辨证,以“七情配伍”组方,治冬末寒痹、初春遗尿、盛夏暑湿、深秋肺咳,每一案都贴合陕北的气候与人文,每一方都藏着“温阳不伤液”的寒地智慧。

从《延安府志》“藿根配麻治寒痹”到《榆林府志》“小儿遗尿藿芽粥”,地方史志的零星记载,与山民的口传经验、秦越的临床实践相互印证,恰如阴崖上的淫羊藿与沙棘——一温一润,一刚一柔,共同构建了“实践先于文献”的传承脉络。这脉络里,藏着中医药“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”的真谛,藏着秦塞百姓与草木共生的智慧,更藏着寒地医道的坚韧与温暖。

赞诗

秦塞风寒雪满崖,铁线藿生伴棘华。

温阳每借根泡酒,护阴常凭果入茶。

冬痹麻配驱沉冷,春遗薯添固肾精。

暑湿藿合消浊气,秋咳芪助纳虚声。

千年方志藏民智,一卷医录传藿名。

莫道寒疆无妙药,人间至味在烟霞。

尾章

时光流转,百年后的清代,陕北的药农在整理旧药铺时,发现了一册泛黄的《秦塞藿棘用药录》,册子上的字迹虽已模糊,却清晰记载着淫羊藿与沙棘的配伍、病案与地方史志的印证。药农们按册中的法子用药,治好了无数寒地百姓的病痛,这册《用药录》也渐渐在陕北的药铺间流传开来。

后来,有学者在研究《延安府志》《榆林府志》时,发现了与《用药录》记载一致的条目,不禁感叹:“原来百年前,已有医者将民间智慧与方志记载结合,这才是中医药传承的根基啊!”

如今,金佛山的淫羊藿仍在岩缝间生长,秦塞的沙棘仍在深秋里泛红,而《秦塞藿棘传》的故事,也像那株“铁线藿”一般,在岁月的寒风中,坚韧地生长着,诉说着寒地草木与中医智慧的永恒羁绊——那羁绊,藏在阴崖的积雪里,藏在山民的口耳间,藏在每一个用藿棘治病救人的日子里,从未消散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