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泻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极为广泛,其利水渗湿、泄热降脂的特性使其成为治疗水湿、痰饮、湿热等证的核心药物。以下从经典方剂、现代中成药、特色配伍三个维度,结合炮制方法与临床辨证,系统梳理泽泻的方剂应用规律:
一、经典方剂:泽泻在古籍中的核心配伍
1。五苓散(《伤寒论》)——利水渗湿的基础方
-组成:泽泻15g、猪苓9g、茯苓9g、白术9g、桂枝6g(生泽泻)。
-功效:温阳化气,利湿行水。
-泽泻作用:
-君药:生泽泻用量最大(占全方33%),直达肾与膀胱,利水渗湿之力最强,主治“蓄水证”(小便不利、水肿、口渴);
-配伍逻辑:配伍桂枝(温阳化气)、白术(健脾燥湿),形成“化气-健脾-利水”闭环,适用于水湿内停兼阳气不足者。
-现代拓展:用于治疗肾炎水肿、脑积水、梅尼埃病等,体现“异病同治”原则。
2。泽泻汤(《金匮要略》)——痰饮眩晕的专方
-组成:泽泻5两(约75g)、白术2两(约30g)(生泽泻)。
-功效:利水消饮,健脾制水。
-泽泻作用:
-重用泽泻:以75g超大剂量利水降浊,专攻“饮停心下”导致的头目眩晕(如耳源性眩晕、高血压眩晕);
-配伍逻辑:白术健脾升清,与泽泻形成“降浊-升清”平衡,主治“心下有支饮,其人苦冒眩”。
-注意:其他古籍中的“泽泻汤”(如《普济方》治虚汗、《圣济总录》治肝热目赤)组成不同,需辨证区分。
3。六味地黄丸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——肾阴虚调理的基石方
-组成:熟地黄24g、山茱萸12g、山药12g、茯苓9g、牡丹皮9g、泽泻9g(盐泽泻)。
-功效:滋阴补肾。
-泽泻作用:
-佐使药:盐泽泻引药入肾,泄肾中虚火,防止熟地黄滋腻碍湿;
-配伍逻辑:与茯苓、牡丹皮共成“三泻”(泻湿、泻火、泻浊),与“三补”(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)配伍,体现“补中有泻,寓泻于补”的平衡。
-现代应用:用于糖尿病、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者,泽泻的盐炙工艺可避免生泽泻伤阴之弊。
4。八正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——湿热淋证的代表方
-组成:车前子、瞿麦、萹蓄、滑石、山栀子仁、甘草、木通、大黄、灯心草(生泽泻)。
-功效:清热泻火,利水通淋。
-泽泻作用: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