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参在中药中分为南沙参(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干燥根)和北沙参(伞形科珊瑚菜属植物干燥根),二者入药部位均以干燥根为主,其有效成分、含量及现代药理作用因科属差异而有所不同,以下分别说明:
一、南沙参(桔梗科)
1。
入药部位及主要有效成分
入药部位为桔梗科植物沙参(adenophora
stricta)、轮叶沙参(adenophora
tetraphylla)等的干燥根,主要有效成分包括:
-
三萜类化合物:如沙参皂苷(adenophorin)a、b、c、d等(四环三萜类皂苷,为南沙参的特征性成分);
-
多糖类:南沙参多糖(由葡萄糖、半乳糖、阿拉伯糖等组成);
-
黄酮类:如芹菜素、木犀草素等;
-
其他:氨基酸(如苏氨酸、缬氨酸)、挥发油、香豆素等。
2。
主要成分含量
成分含量受产地、采收时间、炮制方法影响较大,现有研究数据如下:
-
三萜皂苷:不同品种南沙参中总皂苷含量约0。5%-2。0%,其中沙参皂苷d为主要活性皂苷,含量约0。1%-0。5%;
-
多糖:是南沙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,含量较高,约5%-15%(如轮叶沙参多糖含量可达10%以上);
-
黄酮类:总黄酮含量约0。1%-0。3%,其中芹菜素含量约0。01%-0。05%。
3。
现代药理作用
其药理作用与三萜皂苷、多糖等成分密切相关:
-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