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响:后世医家在使用猪苓时更注重辨证,避免盲目利水。
5。
李时珍(明代):系统总结功效与配伍规律
-
《本草纲目》:提出猪苓“治淋、肿、脚气,白浊、带下”,将应用范围扩展至妇科、男科湿证,并总结配伍原则:“配茯苓、泽泻,治湿胜;配阿胶、滑石,治湿热”。
-
炮制主张:主张“净制切片”,否定《雷公炮炙论》的“升麻叶蒸制”,简化炮制流程,突出“生用利水之力锐”的特点。
6。
现代名医: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应用
-
刘渡舟:通过76例验案证实猪苓汤在治疗慢性肾炎、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疾病中的疗效,强调“阴虚水热互结”是核心病机,常加白茅根、小蓟等凉血止血。
-
岳美中:用猪苓汤治疗肾病综合征,通过配伍阿胶、滑石,使激素用量减少,体现“利水不伤正”的优势。
-
杜雨茂:治疗血淋时将猪苓汤中阿胶易为生地黄,增强凉血止血之力,并加黄芩、黄连清心泻火,体现“清利湿热与凉血养阴并重”的思路。
-
蒲辅周:在治疗伏暑挟湿时,以猪苓配伍滑石、通草,通过“淡渗利湿”使湿热从小便而出,体现“分消走泄”的三焦治法。
二、常用方剂中的猪苓出现频率与配伍规律
1。
经典方剂中的高频应用
-
《伤寒论》:猪苓出现在2个方剂中(猪苓汤、五苓散),占全书方剂的2。3%。
-
《金匮要略》:猪苓出现在3个方剂中(猪苓汤、五苓散、猪苓散),占全书方剂的3。6%。
-
《千金要方》:猪苓出现在12个方剂中,主要用于水肿、淋证,占全书方剂的1。8%。
-
《中医方剂大辞典》:收录含猪苓的方剂共167首,其中利水渗湿类占68%,清热类占15%,补益类占9%。
2。
核心方剂配伍特点
-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