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阳明燥金加临月
秋分后“阳明燥金”加临,瘴气变得干燥,人患“燥淋”——小便短赤、尿道干涩。阿木取此时的割人藤,与麦冬、玄参同用,“金气盛时,藤茎坚韧,能润燥,就像给干裂的土地浇水。”他还发现,此时的藤条烧成灰,能治疗皮肤干燥瘙痒,“灰属金,能生水,润燥止痒。”
(五)五运流转藤性变
阿木将观察到的规律告诉山民:逢土运年,根须壮,重用根;逢火运年,叶片茂,重用叶;逢木运年,藤条旺,重用藤;逢金运年,刺锋利,带刺入药;逢水运年,汁液多,取汁外涂。“藤跟着天变,人跟着藤变,”他说,“这才是顺天。”
第四卷:四气五味辨藤性,归经入腑断瘴根
(一)苦寒清泄治热淋
阿木与山民总结割人藤性味:叶味苦,性寒,气烈,如喝浓凉茶。“苦能燥湿,寒能清热,”他说,“专治瘴气引起的热淋,就像用冰块镇住滚汤。”取夏叶五钱,煎水加蜂蜜,病人服后片刻,便觉尿道清凉,尿色由红转黄——此乃“苦寒入膀胱经,直泻湿热之毒”。
(二)辛涩发散透表瘴
初春的嫩藤,味辛带涩,性微温,像山椒的微辣。“辛能发汗,涩能固表,”阿木用嫩藤煮水,给刚染瘴气的人喝,“让瘴气随汗出来,又不让汗出太多。”有个孩童外感瘴气,发热无汗,喝药后汗出如珠,热退尿通,“这藤懂分寸,就像畲族妈妈给孩子盖被子,既保暖又不闷汗。”
(三)甘淡渗利消水肿
割人藤的老根,经酒蒸后味转甘淡,性平和,像山里的清泉。“甘能补,淡能渗,”阿木用根炖排骨,给瘴气引起的水肿病人吃,“补而不腻,利而不伤,让湿气从小便慢慢走。”有个老妪肿得穿不上鞋,吃了半月,竟能下地干活——此乃“甘淡入脾、肾经,健脾肾而利水湿”。
(四)酸涩收敛止滑脱
深秋的割人藤籽,味酸涩,像未熟的野葡萄。“涩能收,”阿木将籽炒香,给瘴后腹泻的人吃,“止住滑脱,又不致便秘。”他强调:“收涩得配理气药,就像用绳子捆柴,太紧会断,得松紧要当。”这体现了“涩中带通”,防敛邪太过。
(五)归经有序治三焦
阿木发现,割人藤各部归经分明:叶入上焦(肺),散瘴气之源头;藤入中焦(脾),化脾胃之湿浊;根入下焦(肾、膀胱),利水道之淤塞。治全身瘴毒时,全草同用,“上散、中化、下利,像给三焦开了三扇窗,让瘴气从各处出去。”
第五卷:七情配伍增效能,相须相使破瘴网
(一)相须鱼腥草,双剑斩瘴毒
阿木发现,割人藤配鱼腥草,祛瘴效果翻倍。“割人藤清湿热,鱼腥草散痈毒,”他说,“俩草是一对好兄弟,像两把剑,一起劈开瘴气的网。”商队后来过瘴区,必带这两味药,煮水当茶,再无人患病——此乃“相须为用,功效叠加”。
(二)相使车前子,导湿出膀胱
治重症热淋,阿木用割人藤叶配车前子。“藤叶破瘴毒,车前子导毒出膀胱,”他比喻道,“就像一个拆网,一个赶鱼,让毒邪无路可逃。”有个药农患石淋,痛得满地滚,用此方药七剂,竟排出细沙样结石,“车前子懂水路,能引藤叶的药力直奔膀胱。”
(三)相畏生姜片,制寒护脾胃
有体虚的山民,喝割人藤汤后腹泻。阿木便加三片生姜同煎:“藤叶性寒,生姜性温,就像给凉茶加片姜,不伤人的肚子。”调整后,病人既祛瘴又不腹泻,“生姜能管住藤叶的脾气,这叫互相谦让。”
(四)相杀甘草梢,解刺防过敏
少数人被割人藤刺扎后,皮肤红肿起泡。阿木用甘草梢煮水给他们洗:“甘草能解百毒,专门治这刺的小性子。”洗后红肿即消,“就像用清水洗掉手上的刺毛,舒服多了。”
(五)单行应急用,嫩叶含口中
山民上山劳作,常采几片割人藤嫩叶含在嘴里,“苦是苦点,能防瘴气钻嗓子,”阿木说,“单味药也顶用,就像独行的勇士,能守住关口。”这简便方法,成了闽浙山民的“护身符”,体现“单行”的妙用。
第六卷:山民传习藏智慧,方志药书留印记
(一)畲族歌谣记藤功
阿木将割人藤的用法编成畲歌,教给山民:“武夷藤,带尖刺,割破瘴气救性命。春采芽,夏摘叶,秋割藤条冬挖根。热淋痛,煮叶汤,水肿胀,炖根羹。含片叶,防瘴气,带株藤,路路平。”歌声在山谷回荡,成了活的“用药指南”。
(二)山民习俗护平安
每逢端午,闽浙山民会采割人藤,与菖蒲、艾草捆成束,挂在门楣,“三草合力,能挡一整年的瘴气。”上山劳作时,必带一小段藤条,或含叶,或煮水,甚至用藤条抽打衣服,“赶赶瘴气虫”。有经验的老妪,还会用藤叶给婴儿洗澡,防“胎毒”——这些习俗,是实践智慧的沉淀。
(三)方志记载证实效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