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菊花各入药部位的主要成分、药物成分含量及现代药理作用的详细解析,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,内容涵盖花、茎、叶、根等部位:
一、菊花的入药部位及其成分与药理作用
1。
菊花花(药用主流部位)
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临床最常用入药部位,依据品种和加工方法不同,分为“亳菊”“滁菊”“贡菊”“杭菊”“怀菊”等主流商品规格。其化学成分复杂,主要活性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:
(1)主要成分
-
黄酮类化合物(含量1。5%~5。0%):
包括菊花苷(chrysanthemin)、木犀草素(露teolin)、芹菜素(apigenin)、金合欢素(acacetin)及其糖苷衍生物。其中,杭白菊中木犀草素-7-o-葡萄糖苷含量较高(约1。2%),滁菊中芹菜素含量可达0。8%。
现代研究表明,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菊花的抗氧化、抗炎活性呈正相关。
-
挥发油类(含量0。1%~0。3%):
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,如桉叶素(cineole)、龙脑(borneol)、樟脑(camphor)、菊油环酮(chrysanthenone)等。不同产地菊花挥发油组成差异显着,例如亳菊中龙脑含量较高(约15%),而杭菊中桉叶素占比达20%以上。
挥发油是菊花解表祛风、芳香开窍作用的物质基础。
-
氨基酸与多肽类:
含有17种氨基酸,其中谷氨酸、天冬氨酸含量较高(总氨基酸含量约5%~8%),并含少量多肽类物质。
-
其他成分:
绿原酸(chlorogenic
acid,含量0。5%~1。5%)、菊花萜二醇(chrysanthemadiol)、胆碱(choline)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b等。
(2)现代药理作用
-
抗氧化与抗衰老:
黄酮类和绿原酸通过清除自由基(如dpph、abts+)、抑制脂质过氧化,提升sod(超氧化物歧化酶)活性。研究显示,杭菊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%以上,其抗氧化能力相当于维生素c的1。5倍。
-
抗炎与免疫调节:
木犀草素通过抑制nf-kb信号通路,减少il-6、tnf-a等促炎因子释放。动物实验表明,菊花总黄酮可显着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,抑制率达40%~60%。
-
抗菌与抗病毒:
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流感病毒(如h1n1)有抑制作用。龙脑和桉叶素可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,体外实验显示其最低抑菌浓度(mic)为0。1~0。5
mgml。
-
降血糖与调血脂:
菊花苷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、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,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异常。同时,金合欢素可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酶(hmg-coa还原酶),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(ldl-c)水平。
-
神经保护作用:
芹菜素可透过血脑屏障,抑制β-淀粉样蛋白(aβ)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,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。
-
抗肿瘤作用(体外研究):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