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卓得知后,更是欣喜不已,常将董白的书法作品装裱起来,展示给前来拜访的百官看,以此炫耀自己的“家风”,甚至还将董白的书法作品赠予汉献帝,美其名曰“臣侄女董白,敬献给陛下,望陛下不弃”。
除了读书写字,董白在音乐上也颇有天赋。
乐师教授她弹奏琵琶时,她仅用半个月便能熟练演奏《梅花三弄》,且能准确把握乐曲中的情感——弹奏到梅花傲雪的段落时,她的指法刚劲有力;弹奏到梅花凋零的段落时,她的指法又变得轻柔舒缓,让听曲者无不动容。
有时,董白还会根据自己的心境,改编琵琶曲的旋律:春日里,她看到院中的桃花盛开,便会在《阳春白雪》的基础上,添加几段欢快的旋律;秋日里,她看到落叶纷飞,便会在《广陵散》的片段中,融入几分悲凉的曲调。
这些改编的曲子,虽不如名家之作那般精妙,却充满了童真与灵气,让董卓对她更加疼爱。
不过,董白的生活并非只有读书、弹琴的闲适。
作为董卓的侄女,她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权力场上的阴暗面。
她曾在府中的回廊上,看到叔父董卓因不满某官员的劝谏,而命人将其拖出去杖责——那位官员只是劝董卓“少征赋税,以安民心”,却被董卓斥为“离间君臣”,最终被打得皮开肉绽,惨叫声响彻整个董府。
年幼的董白吓得躲进乳母怀中,小声问:“乳母,那位大人做错了什么?叔父为何要打他?”
乳母只能轻轻拍着她的背,低声说:“君侯还小,不懂这些,以后不要问了。”
还有一次,董卓在府中举办宴会,邀请了西凉的将领与朝中的官员。
席间,一位西凉将领因醉酒,与一位中原官员发生争执,两人从互相辱骂发展到拔刀相向,宴会瞬间乱作一团。
董卓不仅没有制止,反而坐在主位上,笑着说:“好!打得好!我西凉男儿,就该有这般豪气!”
董白坐在董卓身边,看着眼前的混乱场面,又看了看叔父脸上的笑容,心中充满了不解与恐惧。
她不明白,为何大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拔刀相向,更不明白,叔父为何会觉得这种场面“豪气”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董白逐渐意识到,叔父的行为早已引起天下人的不满。
她曾在阅读《春秋》时,看到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的句子,便忍不住问儒师:“先生,‘多行不义’是什么意思?叔父所为,是否也会如书中所言?”
儒师听到这话,吓得脸色惨白,连忙捂住董白的嘴,小声告诫她:“君侯年幼,不可妄议太师!此事休要再提,若是被太师知道了,不仅君侯会受罚,就连老臣也性命难保!”
此后,董白便很少再提及此类话题,但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——她常常在夜里醒来,听到府外传来士兵的呐喊声,或是看到叔父深夜仍在书房中与将领们密谋,脸上满是阴狠的神色。
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,关东诸侯组成“讨董联盟”,以袁绍为盟主,率军西进讨伐董卓。
袁绍、曹操、孙坚等诸侯,各自率领兵马,从不同方向逼近洛阳,一时间,洛阳城人心惶惶。
董卓为避其锋芒,决定迁都长安——他认为长安地处关中,易守难攻,且是汉朝的旧都,便于控制朝政。
迁都过程中,董卓下令焚烧洛阳城——从皇宫到百姓的房屋,皆被付之一炬;数百万百姓被迫西迁,一路上,西凉士兵对百姓肆意抢掠,稍有反抗便会被杀死。
董白坐在装饰华丽的马车中,透过车窗看到路边饿死的百姓、被士兵抢掠的妇女,还有被大火烧毁的房屋,心中充满了不忍。她曾拉着董卓的衣袖,小声请求:“叔父,路边的百姓好可怜,我们能不能给他们一些粮食,让车队走慢一点?”
董卓却不耐烦地甩开她的手,斥责道:“妇人之仁!若被诸侯追上,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!这些百姓,死了便死了,有什么可惜的!”
董白只能默默垂泪,将自己马车中的衣物、食物偷偷递给路边的孩子——她知道,自己能做的,只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,董白与董卓等人终于抵达长安。
董卓在长安城西修建了豪华的“郿坞”,这座坞堡高达七丈,周长一里,里面修建了宫殿式的房屋,储存了足够三十年食用的粮食,还有无数的金银珠宝、绫罗绸缎。
董卓曾对人说:“事成,雄据天下;不成,守此足以毕老。”
他将董白及董氏一族的亲属都安置在郿坞中,派重兵把守,以为这样便能确保董氏一族的安全。
然而,他的这番“万全之策”,却未能保住董氏一族的性命,更未能护住他视若己出的侄女董白。
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,董白刚满三岁,长安城中的权力格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