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中国古代名人传记有哪些书 > 第273章 田丰(第2页)

第273章 田丰(第2页)

在田丰的主持下,冀州很快稳定下来,百姓安居乐业,官员各司其职,军队战斗力也大幅提升,为袁绍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第二阶段:消灭北方的公孙瓒,统一河北。

田丰指出,公孙瓒是袁绍集团最危险的敌人:其一,公孙瓒拥有当时天下最强的骑兵部队——“白马义从”,这支骑兵由公孙瓒亲自训练,“皆乘白马,选精锐三千人”,战斗力极强,曾多次击败黄巾军与匈奴骑兵;其二,公孙瓒占据幽州后,与袁绍接壤,随时可能南下进攻冀州,若袁绍南下与曹操交战,公孙瓒必然会趁机偷袭冀州后方;其三,公孙瓒性格残暴,统治幽州期间“多杀降将,虐待百姓”,不得人心,只要策略得当,不难击败。

基于此,田丰建议袁绍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北方,优先解决公孙瓒。

建安三年(公元198年),袁绍正式决定攻打公孙瓒,田丰作为首席谋士,全程参与军事谋划。

公孙瓒得知袁绍来攻后,深知自己的骑兵在平原作战虽强,但面对袁绍的步兵与弩兵联军,难以发挥优势,于是决定退守易京(今河北省雄县西北)。

易京是公孙瓒精心打造的防御要塞,“围堑十重,于堑里筑京,皆高五六丈,为楼其上;中堑为京,特高十丈,自居焉,积谷三百万斛”,可谓固若金汤。

袁绍大军抵达易京后,多次发动进攻,均被公孙瓒的守军击退,双方陷入僵持。

数月后,袁绍军粮草消耗巨大,军心动摇,不少将领主张撤兵,审配等人也认为“易京难以攻克,不如先回冀州休整”。

关键时刻,田丰向袁绍献上“声东击西、分化瓦解”之计:其一,派少量兵力继续在易京正面修筑土山,架设云梯,佯攻易京,让公孙瓒误以为袁绍要强行攻城,从而将主力集中在正面防御;其二,派遣精锐部队绕到易京后方,切断公孙瓒与外界的联系,尤其是阻断公孙瓒从幽州各地运来的粮草;其三,派人秘密潜入易京,招降公孙瓒麾下的部将——田丰早已得知,公孙瓒因性格多疑,对麾下将领极为苛刻,不少将领对他心怀不满,只要许以高官厚禄,必然会有人倒戈。

袁绍依计而行,命大将颜良率领部分兵力在易京正面佯攻,同时派张合、高览率领精锐骑兵绕到易京后方,攻占了公孙瓒的粮草囤积地。

与此同时,田丰亲自起草招降信,派人送给公孙瓒麾下的得力部将关靖、田楷等人,信中不仅承诺“若能归降,必保爵位不失”,还列举了公孙瓒的种种残暴行径,劝他们“弃暗投明,保全宗族”。

果然,关靖、田楷等人早已对公孙瓒不满,接到招降信后,当即决定倒戈,暗中与袁绍军联络,约定在夜间打开易京城门。

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正月,关靖、田楷按照约定,打开易京西门,袁绍大军趁机涌入城中。

公孙瓒得知城池已破,深知大势已去,于是在自己居住的高楼上纵火自焚,其妻子儿女也一同赴死。

至此,幽州被袁绍平定,袁绍集团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并州四州之地,拥有数十万大军,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。

而这一局面的形成,田丰的“先固河北”战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——正是因为田丰的精准谋划,袁绍才能在短短数年之内,从一个渤海太守成长为北方霸主,田丰也因此被袁绍麾下的将士称为“河北谋主”。

第三阶段:积蓄实力,等待时机南下中原。

在平定公孙瓒后,袁绍集团达到鼎盛,但田丰并未因此骄傲自满,反而更加谨慎。

他向袁绍建议,在统一河北后,不宜立即南下攻打曹操,而是应该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休整:其一,在四州境内推行“屯田制”,组织士兵与百姓开垦荒地,储存粮草——田丰深知,战争的本质是后勤的较量,只有拥有充足的粮草,才能在长期战争中占据优势;其二,整顿军队,淘汰老弱病残,加强训练,同时招募北方的匈奴、乌桓等少数民族骑兵,充实骑兵部队,以应对曹操的“虎豹骑”;其三,派遣使者联络荆州的刘表、徐州的刘备,形成“三方夹击曹操”的态势,让曹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。

田丰的这一建议,充分体现了他“稳健求胜”的战略思想,也符合当时袁绍集团的实际情况——毕竟,袁绍大军刚刚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灭公孙瓒之战,士兵疲惫,粮草消耗巨大,确实需要时间休整。

然而,田丰没有想到的是,正是这一建议,成为他与袁绍矛盾激化的开端,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。

在平定公孙瓒后,袁绍集团内部关于“是否立即南下攻打曹操”的争论逐渐升温。

以审配、郭图为首的谋士,主张立即出兵讨伐曹操,他们的理由有三:其一,袁绍集团刚刚平定河北,士气正盛,“十万之众,良将千员”,而曹操当时仅有两万左右的兵力,实力远不如袁绍,此时进攻,必能一举获胜;其二,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政治上占据主动,若不早日消灭,曹操必然会利用汉献帝的名义招揽天下人才,日后再想消灭将会更加困难;其三,袁绍出身“四世三公”,家族声望远胜于曹操,只要出兵讨伐曹操,天下诸侯必然会纷纷响应,形成“群起而攻之”的局面。

审配、郭图的建议,迎合了袁绍此时骄傲自满的心态。

在平定公孙瓒后,袁绍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,天下无人能敌,曹操不过是“阉宦之后”(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的大宦官),根本不配与自己抗衡。

因此,袁绍对审配、郭图的建议极为赞同,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出兵事宜。

面对这一局面,田丰心急如焚,他深知曹操并非等闲之辈,若仓促出兵,必然会遭遇惨败。

于是,田丰多次在朝堂上向袁绍进言,坚决反对立即南下,他从“实力对比、时机选择、战术配合”三个方面,详细阐述了不宜立即出兵的理由。

从实力对比来看,田丰认为,袁绍集团虽然在兵力数量上占据优势,但在军队质量与后勤保障上,并不比曹操强。

其一,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少,但大多是经历过多次战争的精锐,尤其是曹操的“虎豹骑”,战斗力极强,而袁绍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,但其中有不少是刚刚投降的公孙瓒旧部,忠诚度与战斗力都有待考验;其二,曹操占据的兖州、豫州,虽然面积不如袁绍的四州广阔,但这些地区经过曹操多年的治理,“百姓安居乐业,粮草充足”,而袁绍的四州刚刚经历战乱,百姓困苦,粮草储备并不充裕,若陷入持久战,袁绍必然会因粮草不足而陷入被动。

从时机选择来看,田丰认为,当时并非攻打曹操的最佳时机。

其一,袁绍集团刚刚经历长期战争,士兵疲惫,百姓困苦,需要时间休养生息,恢复国力,此时出兵,不仅会加重百姓负担,还可能导致士兵哗变;其二,曹操当时正与刘备在徐州交战——刘备在吕布被消灭后,投靠曹操,后因不满曹操的控制,趁机占据徐州,曹操为了平定刘备,亲自率领大军东征,许都空虚。

田丰认为,此时应该“坐山观虎斗”,让曹操与刘备互相消耗实力,待双方两败俱伤时,再出兵进攻,必能事半功倍。

从战术配合来看,田丰提出了“联合刘备、袭扰边境、以待时机”的策略。

其一,派遣使者前往徐州,与刘备结盟,许以“若击败曹操,便将豫州封给刘备”的承诺,让刘备在徐州牵制曹操的兵力;其二,派遣轻骑兵袭扰曹操的边境,破坏曹操的农业生产,让曹操陷入“粮草短缺”的困境;其三,在曹操与刘备交战疲惫、粮草短缺时,再集中全部兵力发动总攻,此时曹操必然无力抵抗,袁绍集团便可一举夺取中原。

田丰的建议,逻辑清晰,论据充分,是当时最为稳妥的策略,若袁绍能够采纳,官渡之战的结局或许会被改写。

然而,此时的袁绍早已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,他认为田丰的建议是“故意拖延战机,动摇军心”,甚至怀疑田丰与曹操暗中有联系。

审配、郭图等人见状,趁机向袁绍进谗言,郭图说:“田丰此人,素来刚愎自用,此前主公采纳他的建议平定河北,他便自以为功高盖世,如今竟敢当众反驳主公,分明是不把主公放在眼里!若不加以惩戒,日后必生祸患。”

审配也附和道:“田丰与曹操麾下的谋士荀彧是旧识,说不定早已暗中勾结,故意劝说主公不出兵,好让曹操有时间准备。”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