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中国古代名人传记有哪些书 > 第237章 孙茹(第5页)

第237章 孙茹(第5页)

孙茹心头一动,指着信号锦道:“用‘三斜纹’挂在主桅上,让附近的巡逻船合围!”

半个时辰后,奸细被擒。

周瑜望着帐外亮起的火把,对孙茹道:“你留在军中吧,这些锦缎的用法,只有你最清楚。”

接下来的半月,孙茹成了军中的“织语者”。她教士兵们辨认信号锦的纹样,用不同颜色的布料标记伤兵的轻重,甚至用锦缎做了简易的担架——比木板轻便,还能防水。

有将士打趣说:“孙总管的针线,比咱们的刀还厉害。”

赤壁大胜的消息传到建业时,孙茹正在整理剩下的锦缎。

她忽然发现,那些染了硝烟的布料上,竟晕染出奇异的纹样,像极了江面上燃烧的火焰。

她将这些布料收好,想着将来要织一幅《赤壁火攻图》,不是为了记功,而是为了记下那些在烽火中逝去的生命。

回到建业时,孙权亲自在城门口迎接。

他看着孙茹鬓边又添的白发,忽然道:“孤打算设立‘织官署’,由你掌管江南所有织户。”

孙茹躬身谢恩,却道:“臣有个请求——请允许女子参与织官考试,与男子同享俸禄。”

孙权愣了愣,随即笑道:“你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。准了。”

建安十四年的春天,江南的织户们迎来了新的章程。

孙茹制定的《织户法》里,第一次写明“男女同工同酬”,还设立了“织学馆”,教少女们读书识字兼学织艺。

有人非议说“女子不应抛头露面”,孙茹却在学馆的匾额上题字:“经纬不分男女,巧手皆是栋梁。”

这年秋天,孙茹收到一封来自许昌的信,竟是刘晔所写。

信中说曹操见了赤壁之战的信号锦,叹道“江东有此等巧思,天下难定”,还问她是否愿将织法传至北方。

孙茹回信时,附了一匹“和鸣锦”,上面织着鸾凤齐飞的纹样:“织法可传,然巧思生于水土。愿南北织户,如经纬相济,共织太平。”

信送出后,孙翊不解:“曹操是敌,为何要教他织法?”

孙茹望着窗外的织学馆,少女们正在练习织锦,笑声像银铃般清脆。

她轻声道:“真正的防线,从不是靠隐瞒技艺筑起的。就像这锦缎,只有经纬都强,才能禁得住拉扯。”

建安十五年,孙权迁都建业,孙茹主持修建的“锦绣坊”成了都城一景。

坊内不仅有织坊,还有染坊、绣坊,甚至有专门研究染料的药圃。

孙茹在圃中种了许多庐江的香草,说要让江南的织锦里,永远带着故乡的气息。

这年冬天,孙茹将《吴郡织谱》增补成《江南织典》,收录了从桑蚕养殖到纹样设计的全套技艺。

她在扉页上写道:“织者,不止于布帛,更在于织就世间安稳。”

除夕夜,建业城张灯结彩。

孙茹站在锦绣坊的顶楼,望着满城灯火,忽然听见楼下传来熟悉的机杼声——是织学馆的少女们在赶制新年的锦缎,上面织着她们对未来的期盼。

孙茹笑了。

她知道,这乱世或许还要持续很久,但只要织机还在转动,只要女子的巧手还在编织,就总有希望。

就像她腕间的玉佩,历经岁月打磨,反而愈发温润,在灯火下映出柔和的光,照亮着属于她的,也属于无数江南女子的织途。

黄武元年,孙权称帝,建业成了吴都。朝堂之上,新设立的“织部尚书”一职引人注目,而担任此职的,正是孙茹。

这是大吴第一个由女子担任的尚书之位,消息传开,江南织户无不欢欣。

此时的孙茹已近不惑,鬓边虽有华发,眼神却愈发清亮。

她穿着特制的官袍,衣摆处织着细密的回纹,既显庄重,又不失女子的温婉。

上任首日,她便奏请孙权:“江南蚕桑虽盛,却多为散户。

臣请设‘桑织联保’,让织户抱团经营,官府统一收购,免中间商盘剥。”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