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班师回朝时,百姓沿街跪拜,山呼“诸葛公”,其仪仗竟比皇帝的銮驾还要盛大。
孙亮站在朱雀门楼上眺望,见诸葛恪骑在纯白的“照夜白”上,身后甲士环伺,忽然想起父皇的另一句话:“权臣如猛虎,饲之则噬主。”
诸葛恪回京后,越发专横。
他废除孙权晚年严苛的律法,罢黜监视百官的“校事官”,甚至减免赋税,一时间赢得民心。
可这份“民心”,却成了悬在孙亮头顶的剑。
更让孙亮不安的是,诸葛恪竟提出要倾全国之力北伐,攻取青州、徐州。
“陛下,”诸葛恪在朝会上慷慨陈词,“曹操占中原,刘备据巴蜀,我东吴若不进取,迟早被吞并!”
孙亮忍不住反驳:“去年水灾,吴郡、会稽饿死数千人,国库空虚,何以支撑大军?”
诸葛恪却躬身一揖:“陛下年幼,不懂军国大事。臣已备好粮草,三月后便出兵。”
他甚至没等孙亮下诏,便径自调遣各州兵马。
建兴二年(公元253年)四月,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围攻新城。
起初战事顺利,可五月入夏后,军中爆发瘟疫,士兵死伤过半,连他的侄子诸葛竦都染病而亡。
孙亮派宦官送去诏书,劝他撤军,却被诸葛恪扔在地上:“小儿懂什么!再等十日,新城必破!”
直到八月,新城仍未攻克,吴军已折损近十万人。
诸葛恪无奈撤军,路过巢湖时,见尸横遍野,竟笑着对左右说:“此乃兵家常事。”
消息传回建业,孙亮在书房枯坐一夜。
他翻开父皇留下的《兵书要略》,见上面批注:“兵者,凶器也,不可妄动。”
忽然听到窗外有脚步声,是宗室孙峻。
“陛下,”孙峻压低声音,“诸葛恪丧师辱国,又私藏甲士,恐有不臣之心。”
他递上一封密信,竟是诸葛恪与心腹商议“迁都武昌,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证据。
孙亮捏紧信纸,指尖泛白。
他想起这些日子,诸葛恪入宫觐见时,眼神总是带着轻蔑,甚至敢当众修改他的诏书。“依将军之见,该当如何?”
孙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“可在祭祀太庙时设伏,以‘谋害先帝’之罪诛之。”
十月的太庙,香烟缭绕。
诸葛恪刚祭拜完孙坚的神位,便被孙亮请去偏殿饮酒。
他饮下第三杯酒时,孙峻忽然拔剑,大喝:“诸葛恪谋反,格杀勿论!”
埋伏的甲士蜂拥而出,诸葛恪拔剑抵抗,却被孙峻一剑刺穿胸膛。
临死前,他盯着孙亮,眼中满是难以置信:“你……你才十岁……”
孙亮端坐着,看着地上的鲜血漫到龙靴边,声音平静:“拖出去,曝尸三日。”
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,父皇说的“信人不如信己”,原是这般滋味。
诸葛恪死后,孙峻以“诛杀权臣”之功被封为丞相、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。
此人身材短小,眼神阴鸷,虽无诸葛恪的才学,却更懂权谋。
他上台第一件事,便是将诸葛恪的亲信连根拔起,连已经病逝的滕胤都被追贬为庶人。
孙亮看着朝堂上噤若寒蝉的大臣,心中冷笑。
他知道孙峻不过是另一头猛虎,却故意纵容:“大将军劳苦功高,可自选卫士三百,出入宫禁无需通报。”
孙峻大喜过望,却不知这是孙亮的算计——放纵其骄横,方能让群臣看清其狼子野心。
五凤元年(公元254年),孙峻为立威,率军攻魏,却在寿春被司马师打得大败。
他恼羞成怒,竟在撤退时劫掠淮南百姓,带回建业当奴隶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