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发当日,汉武帝亲自为张骞送行,寄予厚望,这让张骞深感责任重大。
使团沿着渭水西行,穿越广袤的黄土高原,踏上了河西走廊。
河西走廊,这片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道,此时正被匈奴的势力牢牢控制。
一日,正当使团在戈壁滩上艰难前行时,突然,远处扬起一片尘土,紧接着传来阵阵急促的马蹄声。
张骞心中暗叫不好,立刻下令使团成员做好战斗准备。
很快,匈奴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,将使团团团围住。
匈奴骑兵身着皮甲,手持弯刀,眼神中透露出凶狠和贪婪。
一番激烈的搏斗后,寡不敌众的使团成员全部被俘虏,张骞也未能幸免。
在匈奴的营帐中,张骞被带到匈奴单于面前。
单于用轻蔑的目光打量着张骞,冷笑道:“你们汉人试图穿越我的领地,去联络大月氏,这是对我匈奴的挑衅。但只要你肯归降于我,我便赐你高官厚禄,让你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。”
张骞毫不畏惧地直视单于的眼睛,坚定地回答道:“我乃大汉使者,身负国家使命,绝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国家。要杀要剐,悉听尊便!”
单于见张骞态度坚决,恼羞成怒,下令将他和使团成员扣押起来。
此后,张骞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余年。
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他表面上接受了匈奴的安排,娶妻生子,过上了看似平静的生活。
但在他的内心深处,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,从未放弃逃脱的念头。
他暗中观察匈奴的生活习性、军事部署以及周边的地理环境,为日后的逃脱做准备。
白天,他跟随匈奴人一起放牧、狩猎,与他们打成一片,借此机会了解匈奴的情况;夜晚,他独自躺在帐篷里,望着星空,思念着远方的祖国和亲人,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。
终于,在一个偶然的机会,匈奴人因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大部分兵力被调走,营地的防守变得松懈。
张骞趁匈奴人放松警惕,带着随从堂邑父,骑着偷来的战马,成功逃脱。
他们日夜兼程,朝着西方奔去。
在逃亡的过程中,他们面临着缺水少食的困境,茫茫沙漠中,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,脚下的沙子滚烫无比,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。
他们的嘴唇干裂,喉咙冒烟,身体极度虚弱,但张骞凭借着顽强的意志,鼓励着堂邑父继续前行。
历经千辛万苦,他们穿越沙漠,翻越雪山,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。
在饥饿、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下,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发出抗议,但张骞始终没有停下脚步。
终于,他们抵达了大月氏。
然而,此时的大月氏已在新的土地上安居乐业,过上了富足的生活,无意再与匈奴开战。
尽管张骞费尽口舌,向大月氏国王陈述联合西汉对抗匈奴的诸多好处,但大月氏国王权衡利弊后,还是婉拒了张骞的提议。
无奈之下,张骞只好踏上归途。
在归途中,为了避开匈奴的势力范围,他们选择了一条新的路线,沿着昆仑山北麓东行。
然而,命运似乎再次跟他们开了个玩笑,他们再次被匈奴抓获。
又过了一年多,匈奴内部发生内乱,各方势力纷争不断,张骞趁机再次逃脱,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。
此次出使西域,前后长达十三年,出发时的一百余人,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。
虽然未能实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标,但张骞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各国的地理、物产、风俗等重要信息,绘制了详细的地图,还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政治、经济和军事情况。
这些信息为西汉政府了解西域,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,汉武帝对张骞的归来十分重视,亲自接见了他,并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公元前119年,西汉在与匈奴的多次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,河西走廊被纳入西汉版图,通往西域的道路变得更加畅通。
汉武帝再次任命张骞为中郎将,率领三百余人的使团,携带大量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物资,第二次出使西域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