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职位,不仅让他肩负起了记录历史的重任,也为他撰写《史记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他开始整理保存在石室金匮中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,这些资料如同散落的珍珠,等待着他去串联、去发掘。
石室金匮中保存着大量的档案、文书和典籍,有些已经年代久远,字迹模糊。
司马迁不畏艰辛,日复一日地查阅、整理。
他仔细甄别每一份资料的真伪,对相互矛盾的记载进行深入考证。
为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,他还经常向老史官请教,了解宫廷秘史和历史事件的细节。
太初元年,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,司马迁正式开始撰写《史记》。
他以传说中的黄帝为起点,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讲述了中国约3000年的历史。
为了确保史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,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对每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。
他秉笔直书,不隐恶,不虚美,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。
在撰写过程中,司马迁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。
有些历史资料残缺不全,有些事件的记载相互矛盾,这让他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甄别、去判断。
例如,在记载商汤灭夏的过程中,不同的文献对战争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都有不同的描述。
司马迁通过查阅多方资料,走访相关地区,结合当地的传说和考古发现,最终还原了事件的真相。
他还经常与其他学者讨论,听取不同的意见,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。
天汉二年,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再次爆发。
着名将领李陵率领五千精兵出征,与匈奴数万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
李陵奋勇杀敌,虽寡不敌众,但仍坚持了数日。
最终,因弹尽粮绝,退路被断,李陵无奈选择投降匈奴。
这一消息传到长安,朝野震惊。汉武帝勃然大怒,认为李陵背叛了国家。
朝臣们也纷纷指责李陵的行为,认为他辜负了朝廷的信任。
在朝堂上,大臣们纷纷表态,要求严惩李陵及其家族。
然而,在这场风波中,司马迁却站了出来,为李陵辩护。
司马迁向汉武帝陈述了李陵的为人和战功,他认为李陵是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作战,直到无兵可用、退路被断,才无奈选择投降。
他甚至猜测李陵之所以未选择殉国,而是投降,可能是希望能够寻找机会继续为汉朝效力。
司马迁的直言,触怒了汉武帝。
皇帝认为这名小小的史官是在暗指贰师将军李广利未尽职责,甚至讽刺他亲自出征却遭遇失败。
因此,司马迁被指控“欲沮贰师,为陵游说”,这一罪名在当时被视为大不敬,依律应当斩首。
面对生死抉择,司马迁陷入了痛苦的挣扎。
他想到自己尚未完成的《史记》,想到父亲的遗愿,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。
如果选择死刑,这部耗费了他多年心血的史书将永远无法问世,父亲的遗愿也将化为泡影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