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令起初觉得此计可行,应允了下来,可后来又心生疑虑,担心刘邦势力过大难以掌控,便下令关闭城门,还要抓捕萧何、曹参。
二人察觉危险,越城而出,投奔刘邦。
刘邦得知此事后,心中大怒,他写了一封帛书,用箭射进城中,鼓动百姓杀掉县令。
百姓们本就对秦朝的统治心怀不满,积压已久的愤怒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,瞬间爆发。
他们纷纷响应刘邦的号召,冲进县衙,杀死县令后,打开城门迎接刘邦。
众人见刘邦归来,一致推举他为沛公,刘邦推辞不过,只得应允,正式拉起了反秦大旗。
从此,刘邦带领着沛县的子弟兵,踏上了反秦的征程。
刘邦深知自己初出茅庐,力量微薄,仅凭一己之力难以与强大的秦朝抗衡。
于是,他积极寻求与其他反秦势力联合,壮大自己的力量。
他先是与项梁会合,项梁出身楚国贵族,在反秦义军中威望颇高,麾下兵强马壮。
项梁见刘邦为人豪爽,颇具胆识,便资助他五千兵马和十名将领。
得到项梁的支持后,刘邦的实力得以迅速壮大。
在项梁的带领下,刘邦参与了多次战斗,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,他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,学会了如何排兵布阵、如何鼓舞士气、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局。
然而,命运总是充满了无常,项梁在定陶之战中不幸战死,这一噩耗让反秦义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。
但刘邦并未因此而退缩,他与项羽携手,继续扛起反秦的大旗,向着秦朝的统治发起更猛烈的冲击。
公元前207年,刘邦奉楚怀王之命,率军西进,目标直指咸阳。
这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程,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,防守严密,周边关隘重重。
但刘邦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,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,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。
在攻打宛城时,刘邦没有选择正面强攻,而是听从张良的计策,趁着夜色,绕过宛城,准备继续西进。
但张良又提醒他,若不拿下宛城,一旦前方受阻,宛城的秦军从背后夹击,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。
于是,刘邦又率军悄悄返回,趁着宛城守军松懈,迅速将宛城包围。
宛城守将见大势已去,在刘邦的劝降下,开城投降。
此后,刘邦继续西进,一路上招降秦将,顺利进入关中。
秦王子婴见秦朝大势已去,无力回天,只得素车白马,带着玉玺,向刘邦献上了象征着秦朝统治的传国玉玺,秦朝就此覆灭。
进入咸阳后,刘邦被秦宫的奢华景象所震撼。
金碧辉煌的宫殿、琳琅满目的珍宝、如云似霞的美女,一切都让他目眩神迷,一度想留居宫中,享受这无尽的荣华富贵。
樊哙和张良及时劝阻,樊哙直言:“沛公是想拥有天下,还是只想做个富家翁?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,沛公怎能沉迷其中?”
张良也恳切地说:“如今我们刚刚进入咸阳,民心未定,若贪图享乐,恐怕会失去百姓的支持。”
刘邦这才清醒过来,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远不止享受眼前的繁华。
于是,他封存府库,将秦宫的珍宝财物妥善保管,还军霸上。
为了赢得民心,他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:“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”
这一举措简单明了,却深得百姓之心。百姓们长期受秦朝苛法的压迫,如今刘邦的约法三章,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纷纷对刘邦感恩戴德,民心归附,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后,威名远扬,成为了各路反秦义军的领袖。
然而,当他得知刘邦已先入关中时,顿时勃然大怒,他觉得刘邦违背了当初的约定,抢了自己的功劳。
于是,他率四十万大军进驻鸿门,欲攻打刘邦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