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> 第241章 华佗(第3页)

第241章 华佗(第3页)

曹洪见药方简单,认为华佗敷衍了事,便出言不逊。

华佗当即收起药方,说:“公子之病,一剂可愈,若不信,另请高明。”

说完便拂袖而去,曹洪无奈,只得按华佗的方子抓药,患儿果然很快痊愈。

建安七年,曹操因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,患上了“头风”(疑似三叉神经痛),每当发作便头痛欲裂,无法理政。

手下人向他举荐华佗,说其“医术通神,可治此病”。

曹操便派人将华佗召至许昌。

华佗为曹操诊断后,认为其病因是“风邪入脑”,需长期针灸治疗。

他针刺曹操的“百会”“风池”等穴位,每次都能迅速缓解疼痛。

曹操见华佗医术高超,便想将其留在身边专为自己治病,华佗却以“民间尚有众多患者等待救治”为由拒绝。

他说:“明公之病,需长期调理,不可一蹴而就。我若留在府中,民间患者便无人医治了。”

曹操虽心中不悦,但也无可奈何,只得允许他往来于许昌和民间之间。

此后数年,华佗时常往返于许昌为曹操治病,同时仍不忘救治民间患者。

这段时间,他一边为曹操针灸缓解头痛,一边苦寻根治之法。

他曾考虑为曹操施行开颅手术,但深知曹操多疑,不敢贸然提出。
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华佗的人生走到了尽头。

这位一代神医,最终因曹操的多疑而惨遭杀害,他的死,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大损失,更让一部医学宝典就此失传。

建安十二年,华佗因思念家乡亲人,以“妻病”为由向曹操告假返乡。

回乡后,他一边照料妻子,一边为乡亲们治病,不知不觉便过了假期。

曹操多次派人催促他返回许昌,华佗因见民间患者众多,便一再拖延。

曹操本就多疑,见华佗迟迟不归,便认定他故意怠慢,于是下令将其逮捕入狱。

狱中的华佗深知自己时日无多,便想将毕生所学传之后世。

他拿出整理多年的医书《青囊经》,这部书涵盖了他对内科、外科、针灸、养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,其中详细记载了麻沸散的配方、外科手术的步骤以及数百个方剂。

他将书交给狱卒,说:“此可以活人,望你能将其传之后世。”

可惜狱卒畏惧曹操的权势,不敢接受。华佗悲愤交加,只得将《青囊经》投入火中,这部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医学宝典就此化为灰烬。

建安十三年冬,华佗在许昌狱中病逝,享年约六十岁。

消息传出,百姓无不痛哭流涕,许多曾受他救治的人自发为他修建祠堂,供奉香火。

他的弟子吴普、樊阿继承其部分医术,将五禽戏和针灸技法流传下来,造福后世。

吴普编撰的《吴普本草》,记载了许多华佗的方剂;樊阿则擅长针灸,尤其精通“刺络放血”之法,曾为司马懿治疗“风痹”(风湿性关节炎),疗效显着。

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,华佗的名字早已成为中医的象征。

他发明的麻沸散,比西方麻醉剂的出现早了一千六百多年;他创编的五禽戏,至今仍是人们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;他提出的“阿是穴”理论,仍在针灸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在亳州华佗纪念馆内,那尊手持药草的雕像目光坚毅,仿佛仍在凝视着这片他曾为之奉献一生的土地。

雕像下方刻着他的名言: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,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。”

这句话,既是华佗一生的写照,也成为后世医者的座右铭。

如今,当人们谈论外科手术的起源时,依然会提及这位中国古代的“外科鼻祖”;

当针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时,“华佗”的名字便成为中医智慧的代名词。他留下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,更是那份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的家国情怀,和对生命最崇高的敬畏与守护。

这种精神,如同暗夜中的灯塔,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医者前行的方向,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