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说:愚痴这个人是什么境界,就是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。他出生以后干什么呢?就读书;读书为什么呢?就赚钱;为什么要赚钱呢?拿钱来享受。他的生命就是这样,就是做这种事情。他一生就是去读书,然后去工作,然后赚很多钱,最后造很多的业力,当然主要是恶业,就死掉了,这叫愚痴,这种人就是愚痴。他不知道生命有过去、有未来,他完全不知道。
那这个邪见呢,多数都是这个人已经有心要去追求宇宙间的真理,但是他遇到的不是佛法,他遇到的是一个恶知识,或者他自己在禅定当中,自己邪分别,他产生一种邪见,自己的一种邪分别,所以这个邪见,他是有推求,经过你去思惟,观察人生是怎么回事,然后你产生了一个理解叫邪见,这样懂吗?这个邪见,已经在他内心有一个知见了,已经有一个知见了。这个愚痴人,内心完全没有知见,对理上完全没有知见,他没有一个坚固的知见,没有推求,只是颠倒没有推求。这个邪见,他多少是有一点胜解,他对宇宙人生的观察,他自己也有一套理论,有一个胜解出来,这叫邪见,他已经产生一种见,一种知见。
这个污垢是无始劫来,在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当中,因为数数的熏习,已经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势力。我们自己要老实一点,我们经常观察我们,的确在内心,我们这一念心,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是的,但是这个清净是就本性来说。在这个清净心当中,有很多的垃圾,如果我们都不去处理,这些垃圾是不会消失掉的,它是不会自动消失掉的。譬如说你贪烦恼很重,但是不修「不净观」,这怎么办呢,这烦恼它怎么会消失掉呢,就不会消失掉了,一天一天,这烦恼就永远保存在心中,就这样过去。就是说,这个烦恼你不处理,它是不会自己消失掉。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观念,你不去处理烦恼,这个烦恼永远存在。这个教室里有一堆垃圾,你不去扫它,十年后它还是在那里,所以这个修观是很重要的。
「既从心起,还从心灭」。烦恼是我们这一念的无明,遇到恶因缘创造出来的;我们也只有依止我们这一念心,随顺佛法的因缘,修观,把它消灭掉。所有的佛菩萨,不能来到我们的心中把烦恼去掉,没有这回事,你自己要依止正法,把烦恼给对治掉,这个也要观念。所以你不吃药,你的病是不会好的,你整天就是抱病过活,一天过一天。这是讲我们在念佛的时候,有烦恼的障碍的对治的方法。
再看第二段,这一段是讲外障,前面是一个内心的障碍,这边是外障,我们先把《文钞》念一遍。
【二】念佛一法,约有四种。所谓持名、观像、观想、实相。就四法中,唯持名一法,摄机最普,下手最易,不致或起魔事。如欲作观,必须熟读《观经》,深知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,及「心净佛现,境非外来,唯心所现」,不生取着。既不取着,则境益深妙,心益精一。能如是,则观想之益,殊非小小。如观境不熟,理路不清,以躁妄心,急欲境现,此则全体是妄,与佛与心,皆不相应,即伏魔胎。因兹妄欲见境,心益躁妄,必致惹起多生怨家,现作境界。既最初因地不真,何能知其魔业所现,遂大生欢喜,情不自安。则魔即附体,丧心病狂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,亦未如之何矣!须自量根性,勿唯图高胜,以致求益反损也。善导和尚云:「末法众生,神识飞扬,心粗境细,观难成就。是以大圣悲怜,特劝专持名号。以称名易故,相续即生。」诚恐或有不善用心,致入魔境也,宜自详审。又志诚恳切,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。宜竭尽心力以行之,则幸甚!
—复吴悉真居士书—
好!我们看它的内容,我们分成三段,先看
第一段,印祖先标出念佛的种类。「念佛一法,约有四种」,有四种的念佛。「所谓持名、观像、观想、实相。」
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有四个办法:
第一个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,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,以阿弥陀佛的声相为所观境,这是第一个。
第二个观像。这个地方的观当「观察」,就是你在前面很实际的安排一个佛像,或者是木雕的,或者是石头的,或者是纸的,你眼睛打开去取这个像。取了以后,把这个像看很清楚以后,再把眼睛给闭起来,然后把你刚刚取到的那个像的影像。在心中现出来。如果现的时候很模糊,再把眼睛打开,再去取像。一次一次的,取到你能够把那个像在心中分明的显现为止,这个就是念佛三昧,「如镜现像」,《观经》上说要显到像一个镜子,把这个像状现出来一样,完全是分明的,这个时候就是观像念佛成就,这是观像。
第三个「观想」。前面的「观像」,是有一个佛像在前面,这个是佛像不现前,所以这里的观当「思惟」,你是依止经文,经文怎么说,你就随文入观,去观察极乐世界这种琉璃地、宝树、楼阁,乃自于正报的庄严、依报的庄严等等,这个是「观想」。当然这个都是依《观经》,你不能自己去想象,不可以。
第四个是「实相」。这个「实相」就是念法身佛,诸法的真实相,就是念佛的法身,我空、法空的真如,我不可得、法不可得、一切法不可得,去观察那个毕竟空的体性,这个是实相。前面的持名、观像、观想,主要的还是约应化身来观察的,这个实相的念佛,就是更深更高一点。
「就四法中,唯持名一法,摄机最普,下手最易,不致或起魔事。」在这个四法当中,印祖加以简别,就是以「执持名号」的方法「摄机最普」。这个根机利根的人,你的心力很强可以修;你一个钝根的人,烦恼粗重,乃至于你造了很多恶业,造了五逆、十恶的也可以修。
这个法门它的好处就是这样,利根的人修念佛,他这个佛号:一一理性,具足庄严;一一庄严,全体理性。它深者见深,他把教理读通了,这句佛号在心中一运转的时候,他也是跟真如相应,一一理性,真空的理性,现出佛号的庄严;一一的庄严,也不离开真空的理性。深者见深,浅者见浅。不知道一切法毕竟空,认为佛号有真实性的,也可以修。你认为这句佛号有真实的,没关系!我这一念苦恼心也是真实的,没关系。那怎么办呢。我就用我这个真实的苦恼心,依止这个佛号,这个佛号是大功德法聚,它能够救拔我,也可以。你完全是自性执,也可以,你也能够感应道交,你能够观察:能念所念性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,我这一念心毕竟空,佛号也毕竟空,在毕竟空当中感应道交,也可以!所以这个法门的确是摄受上根的人,也摄受下根的人。
而且「下手最容易」,你不一定要开悟,也不一定要任何的时间地点,随时随处都可以修。所以我看这个意思,持名念佛在末法时代,应该是一个最有市场的一个法门,应该是这样子的,下手最易。而且「不致或起魔事」。念佛法门是在整个观想、观像、持名当中,最不容易起魔事的。这是它的特色,第一个、摄机最普;第二个、下手最易;第三个不致或起魔事。这是说明持名的殊胜。再看
第二段:「如欲作观」。
假设我们有时候也想要以观想、观像来当助行,怎么办呢?这以下告诉你一个方法,「必须熟读《观经》」,要把《观经》看一看,那有十六个观法,每一个观法,它是怎么的观法要了解。而且「深知『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』,及『心净佛现,境非外来,唯心所现』,不生取着」你要修观,在《观经》当中,它特别强调一个观念,就是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。这句话我们解释一下。
这是说,这个世间上的事情,不管是杂染的、不管是清净的,杂染的一般来说是六凡法界,不管是清净的四圣法界,都是由因缘有,不是谁,哪一个人把它创造出来;也不是自然有,不是,这是有因缘的。而这个因缘当中,最主要的因缘,就是我们这一念心,它是主要因缘。
所以说,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;是心作地狱,是心是地狱」。这个十法界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创造出来的,简单的观念就是这样,这是一个拢总的观念。
这句话怎么消文?是心,这个心,了别叫做心,简别色法的执爱,没有了别性。我们的生命体,有一个明了性的,你现在能够见闻觉知,听到法师的说法,能够分别法里面的义理,那个能分别的明了性就是心。就是你那一念心,打妄想的是它,念佛也是它,造恶业、造善业都是它,这叫心。
你这一念心干什么呢,「作佛」这个作就是造作,简别它不是寂静状态,它不是不动,它是有动作,就是造作。这个造作是造作什么呢?造作「佛」,就是你用这一念心,去观想阿弥陀佛,去观像阿弥陀佛,或者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,内心当中去缘念「佛」的法界,这个就是在造因地。
你这一念心在佛的法界里面造作,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,「是心是佛」你这一念明了心,它就起变化了,受熏了,你这样造作以后,你这一念杂染心当中,就能够生起佛的功德,这个「是」就是成就,它能够成就,念念能就成就极乐世界功德庄严。
当然这个意思也通于其它的杂染法界,「是心作地狱,是心是地狱」。你这一念心去创造地狱的因,你去思惟杀盗淫妄的境界,你这一念心也会起变化,你会增长恶业的势力,增长三恶道的恶业,三恶道的那个业力,就在你这一念分别的当中,邪分别当中,念念的成就三恶道的果报,在那个地方成就。
所以蕅益大师说:妙因妙果不离一心。
因地是你这一念心创造,果报也是你这一念心创造显现出来。
譬如说我们去思惟一件事情,万法唯是一心,的确我们很难去了解,因为我们凡夫的思想都是向外攀缘,我们认为这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,都是真实性的。
彻悟禅师告诉我们一个思惟方法:怎么会有凡夫呢?这个凡夫的生命是怎么来的?
就是「一念不觉」。
就是说,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。在这宇宙万有当中,本来都是毕竟空体,没有正报的有情生命,也没有依报的无情,都没有的,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。怎么开始会有生命产生呢?在《楞严经》说,就是一念不觉,就是最初的那一念清净本来的本性当中,动了一个念头。好!这个无始无明一动了以后,无明缘行,行缘识,就在这个地方,就从一切法毕竟空当中,就创造了一个生命出来,一开始是先累积了一个业力,从这个业力当中,就把这个虚妄的果报给创造出来。
这个虚妄的生命果报什么时候结束呢。它的生起是一念不觉,一直到你不断的修行,从外凡到内凡,然后到见道位。见道位以后,初地、二地、三地…十地,到等觉,等觉菩萨的时候,你最后坐在菩提树下,一念的相应慧,就在金刚喻定,你进入甚深禅定当中,生起我空观、法空观的时候,一念的相应,突然间把无始无明给破坏,这个时候,你整个有漏的生命完全消失掉,就是完全是清净法身,又恢复到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。
彻悟禅师说,我们思惟在整个有漏的九法界,这样子流动,三大阿僧祇劫的生命当中,一下子做人、一下子做狗,慢慢慢慢到了圣位,到初地、二地、三地到等觉,这么一大段的九法界的生命之旅,前面是毕竟空,后面也是毕竟空。最初是一念不觉,最后是一念的相应慧,头尾都是一念。
那这个中间是什么,你最初就是那一念,最后也是那一念的觉悟。一开始是那一念的迷惑,把有情众生的生命创造出来,最后是学习佛法以后,一念的智能的光明,把整个九界的有漏生命完全息灭了。你头尾都是一念,当然这些中间的身心,都是你这个念头不断的变化,它剎那剎那变化,剎那剎那变现身心世界,就是这样,生命体就是这个念头的流动而已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