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> 第2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(第4页)

第2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(第4页)

就是说我们修净土人的内心,要真为解脱三界的生死,真是为了解脱三界的生死,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。换句话说,我们念佛人,你的因地发心要正确,你不要念佛而内心想到说,我下辈子要做什么转轮圣王、做大富长者,你不要这样子,你这个因地的发愿,跟弥陀没办法感应道交的。你应该要思惟生死的苦,厌弃三界的依报、正报,一心的要求得极乐世界的依报、正报,真正是为菩提道求生西方净土,要改造自己的生命体,不要再使令这个有漏生命再相续了,就是这种心情。

我们分成三科:

甲二、正文

乙一、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分三:丙一、厌离娑婆二丙二、欣求极乐丙三、结示劝修今初

先思惟娑婆的苦,再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,第三结示劝修。看第一科「厌离娑婆」。厌离娑婆分两科:丁一、思惟苦谛丁二、痛念无常。

丙一、厌离娑婆二

丁一、思惟苦谛

【念佛一法,乃背尘合觉,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。于在家人分上,更为亲切。以在家人身在世网,事务多端。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,或势不能为,或力不暇及。唯念佛一法,最为方便。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,礼拜持念,回向发愿。除此之外,行住坐卧,语默动静,穿衣吃饭,一切时,一切处,皆好念。但于洁净处,恭敬时,或出声、或默念,皆可。若至不洁净处,或不恭敬时,但宜默念,不宜出声。非此时处不可念也。睡出声念,不但不恭敬,又且伤气,久则成病。默念功德,与常时一样。所谓念兹在兹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也。居士既能发露忏悔,于净土法门,最易相应。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。然既知非,又肯发露忏悔,必须改过迁善。若不改过迁善,则所谓忏悔者,仍是空谈,不得实益。】

【至谓欲心不贪外事,专念佛。不能专,要他专;不能念,要他念;不能一心,要他一心等。亦无奇特奥妙法则,但将一个「死」字,贴到额颅上,挂到眉毛上。心常念曰:「我某人从无始来,直至今生,所作恶业,无量无边,假使恶业有体相者,十方虚空不能容受。宿生何幸,今得人身,又闻佛法,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,一气不来,定向地狱镬汤、炉炭、剑树、刀山里受苦,不知经几多劫。纵出地狱,复堕饿鬼,腹大如海,咽细如针,长劫饥虚,喉中火然,不闻浆水之名,难得暂时之饱。从饿鬼出,复为畜生,或供人骑乘,或充人庖厨。纵得为人,愚痴无知,以造业为德能,以修善为桎梏,不数十年,又复堕落,经尘点劫,轮回六道,虽欲出离,末由也已!」能如是念,如上所求,当下成办。】

——复邓伯诚居士书二——

好,我们这一段经文分成四段来说明,先看第一段,第一段是个总标。

【念佛一法,乃背尘合觉,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。】

印光大师第一个先赞叹这个念佛法门,念佛法门是怎么样呢?是背尘合觉。就是我们在念佛的时候,一句弥陀念诵听,在当下我们这一念心,就念念的离开了这个染污的六尘,这个尘,就是色声香味触法,因为它有染污我们内心的功能,所以叫做尘,这个尘是染污义。我们背弃了六尘干什么呢?合觉就是趣向于我们的觉性,就是讲佛性,背尘合觉就是返本归元,简单讲这个本跟元就是觉性。这是一个所有法门当中第一妙法,前面也说过「以其专仗佛力故」,因为冥冥当中有佛的大悲愿力的加持,所以是第一妙法。

【于在家人分上,更为亲切。以在家人身在世网,事务多端。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,或势不能为,或力不暇及。唯念佛一法,最为方便。】

那么在这个法门当中,特别是在家人特别的亲切,特别的契机,怎么说呢?以在家人身在世网,事务多端。在家人为了生存要工作的,工作在这个世间,这种尘劳的境界,就像蜘蛛网一样把你网住了。事务多端,忏公师父说万丈红尘,事务多端,我们这一念心被这个万丈红尘七干扰、八干扰以后,一天工作完了,到佛堂,虽然想要摄心参禅,虽然想要静室诵经,但是「势不能为,或力不暇及」,要到佛堂的时候电话响了,事情又来了,这是外在的环境不允许;或者有什么障碍,或者是有人护持,你有环境,但是力不暇及,你这一念心没办法集中,一坐下来(这一段文字音频中没有)不是昏沉就是打瞌睡,不是打瞌睡就是昏沉。所以力不暇及,怎么办呢?唯念佛一法,最为方便。这当然是对在家人来说。

不过我们看隋唐时代的出家人,跟我们现在的出家人,有点不太一样。那个时候出家人是一心行道,现在的出家人外缘也是很多的。所以净土法门,对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出家人也是很重要。我刚出家的时候,我们当然都是从世间来到寺院出家的,从世间的尘劳来到清净的僧团。我刚出家的时候,是民国七十六年四月来到佛学院,那个时候佛学院刚创办,我那个时候学前教育三个月,我听课的时候,老师讲一个半小时,我听不到十句,大部分都打妄想,很想听,但是就是奇怪,一听下去,就是那个粗重心干扰我;到了半年以后好一点。到二年级的时候,老师每一句话,我完全听得清清楚楚,我一个半小时几乎都是明静而住,没有昏沉、没有掉举;没有掉举、没有昏沉,我这一念心完全跟着老师的法义在走。到第三年的时候,老师讲什么我马上背起来,当下就背起来了,不必等到考试再去背。就是他一讲,我就知道老师在讲什么,而且就把这个名相给背起来,把那个字给背下来,所以我们到三年级的时候,老师讲什么,我们下去马上能够背出来。这表示什么?这个心,的确这个僧团它有慢慢慢慢的寂静的状态,那个堪能性会增加。所以我现在能够体会大家的心情,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。

不过你现在的心粗重,就是要努力改造。你有在努力改造,你会进步快,你就是经常提起精神,训练自己在一个所缘境专一安住、相续安住,这个心要训练它。多拜忏、多打坐、诵经,以清净的正法,来洗涤我们这一念心,净法熏习,它就能够转变。这个意思就是说,在家人身在世网,事务多端,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,或者是情势上没办法,或者是我们心力没办法,所以只好靠念佛最为方便,因为这个念佛法门,它的所观境简单分明。这是一个总标。

这以下就正式说明念佛的方法。这个念佛方法有三段,

第一段、静中修

【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,礼拜持念,回向发愿。】

或者是早课,或者是晚课,在佛前随分随力,随你有多少时间,就做多少定课。做什么定课呢?它有三个次第:

第一个先礼拜。我们到了佛堂,修净土法门先礼拜,身礼拜,口也赞叹、称念佛名,意也观想,就是善导大师说的三业专修:身礼拜、口称名、意观想。礼拜一段时间以后,你可以稍为经行一下,让你气顺畅,身体也是一样,从粗到细,经行也是一开始,走快一点;慢慢走慢一点,走到最慢的时候再坐下来,这个时候你身体不动,就你这一念的明了心来忆持佛号,就是持念佛名。持念佛名完了以后再回向,「愿生西方净土中,九品莲花为父母,花开见佛悟无生,回入娑婆度有情」,把这个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,有三个次第。

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,「随分随力」,我们做定课,蕅益大师的意思,他说宁可少、不可草。你宁可在有限时间当中,你宁可念少一点,而念的清楚一点,不要为了赶数目念的含糊拢统,不要这样,养成一个等流习惯不好,宁可念得少一点,念得清楚一点。印光大师他也有这个意思,后面会说明,这是要清楚分明。这是在「静中修」,就是你的外缘完全放下的情况。

但是我们凡夫,在这个世间也不是完全没有事,在动中怎么办呢?要不要修呢?也应该修,怎么修呢?

第二段、动中修

【除此之外,行住坐卧,语默动静,穿衣吃饭,一切时,一切处,皆好念。】

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,行住坐卧,或者是语默动静、穿衣吃饭,一切的时间,一切的空间都能够念佛。怎么念呢?

【但于洁净处,恭敬时,或出声、或默念,皆可。】

如果这个环境是干净的地方,我们内心也是恭敬的状态,你能够出声、也能够默念都好。出声是比较能够摄心,但是出声久了以后伤气,所以我看蕅益大师《灵峰宗论》的意思,他说你最好是出声一枝香,默念一枝香。默念是养神,就嘴巴动的,默念是嘴巴要动叫默念,金刚持,默念一枝香,再出声一枝香。这个动中修。

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讲出一个观念,它说初学者修学法门,一开始我们的心比较粗重,不要有太大段的时间。譬如说我念佛,我一开始就要求我自己念一个半小时,不要这样,因为你的心没办法静那么久,而你太过勉强,会使令你产生一种疲厌的心。疲厌的心生起的时候,你下次再念这个佛号的时候,会有问题!就是你本来是思惟佛号的功德,你内心有至诚归依了,但是因为你念得太过分,你内心冥冥当中,对佛号会有一种排斥的心情,好像说你吃一个好的菜,你吃了太多,你下次再看到这个菜的时候,心情就有排斥的心情。所以宗喀巴大师劝我们说,你刚开始修,你宁可次数多一点,时间少一点,少食多餐。我发觉这个方法很好,所以这个会用功的人,他就是不同,他忏悔业障、积集资粮就是不同。

我举一个例子,譬如说我们排班,我们不是一排班就马上就开始,有些人早到,有些人晚到。但是有时候我们会早到。早到,我们这一念心干什么呢?打妄想?这个时候你就是提佛号,你经常训练自己提佛号,你就是三分钟、两分钟都好,一句弥陀念诵听,十句成片三三四,你念它个一片、两片都好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这一念心,短暂的专注是做的到,而你每天这样子不断的提佛号,提久了它就不同,这个佛号跟你的因缘就深,它在你心中的力量,就会慢慢增长,就像印刷一样,你今天印刷,明天印刷,它的颜色就鲜明,你久久不印刷,它就模糊,这个就摄心嘛。所以你要会利用整个佛学院片段的时间修行,三年下来,你不要看这个片段的五分钟、十分钟,你三年下去就不得了。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大段的时间,八点半到九点半的拜佛,但是你不要忽略了片段时间,因为这个时间它不容易昏沈,它时间短,它容易专注。所以讲一切时、一切处皆好念,对的!看你会不会利用。或者出声、或者默念都好,这个是在洁净处恭敬时。

但是有时候我们到不洁净的地方,譬如说厕所、浴室。或者是不恭敬的时候,譬如说我们躺在床上准备睡觉,但是还没有睡着的时候,这怎么办呢?「但宜默念,不宜出声」。这个时候不要出声,嘴巴动就好,不是说此时处不可念,不是这样的。而是说你睡时出声念,不但不恭敬而且伤气,久则成病。你在这个时候躺在床上,不但不恭敬,而且你时间久会伤气,时间久就成病,你身体有病,就不容易再修行。所以印光大师说「默念功德,与常时一样」。不管是出声念、默念都一样,要紧的就是你是不是摄心专注、虔诚恭敬,就是这个心的问题。这个是「动中修」。我们在动中,你要经常提佛号,自己不必靠地钟的引导,不必别人起腔,也不必大众声给我作拉拉队,都不必,我单独的把佛号提起来试试看,单独的提佛号。

【所谓念兹在兹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也】

念佛就是念兹在兹,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,经常把它抓住、执持,不要失掉,乃至于在「造次」,「造次」就是在很匆忙的时候,你自己很匆忙的时候,匆忙的时候佛号能够现前。「颠沛」就是很狼狈的时候,譬如说你病苦很严重的时候,佛号也能够现前,这个就是念兹在兹。不过你刚开始还是要在「静中修」,你在静中修,先成就念佛的力量,然后你在面对烦恼活动的时候,你才能够转念念佛,以佛号来取代妄想,你没有静中修的基础,你在动中修就不相应。所以印祖他是先讲到早晚课,再讲到动中修,最后总结:念兹在兹。

好,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