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三十二年正月的夜色,像一块浸了墨的粗布,沉甸甸压在济州通往金军大营的官道上。
寒风卷着枯草碎屑,打在义军士兵的粗布短褂上,发出“沙沙”的轻响,却盖不住队伍里压抑的脚步声——辛弃疾带着原金军签军的赵六等人走在最前。
每个人都穿着从金军俘虏身上扒来的精钢铁甲,部队开拔几日,甲叶间的冰碴随着步伐簌簌掉落,在冻土上砸出细碎的白痕。
“元帅,再往前走三里,就是金军斥候的警戒线了。”
赵六凑到辛弃疾身边,声音压得极低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柄锈迹斑斑的环首刀——这是他当年被金军强征时唯一留下的旧物,此刻刀鞘上裹着的粗布,是辛弃疾特意让他缠上的,怕夜里反光暴露行踪。
辛弃疾微微颔首,抬手示意队伍放缓速度。
他身上的玄色皮甲被外面的金军铁甲盖住,只有腰间横刀的铜饰偶尔闪过一点冷光。
借着微弱的月光,他看向身后不远处——马全福带着青壮押着数百辆粮车,正沿着官道缓缓推进,粮车轮轴裹着麻布,滚动时只发出“轱辘轱辘”的闷响,混在风声里几乎听不真切。
“粮车的缝隙都检查好了?”辛弃疾回头问马全福。
目光扫过粮车侧面——每辆粮车的木缝里都藏着浸了桐油的干草,上面盖着粟米和尘土,远看就像刚从流民手里劫掠来的物资。
“别让金军看出破绽,尤其是车辕上的引火之物,得用草绳遮严实点。”
马全福连忙点头,手里还攥着根木尺,显然是一路走一路检查:“元帅放心!俺让弟兄们每走十里就摸一遍检查检查,引火之物都藏在粮袋下面,就算金军翻查,不把粟米倒出来它就发现不了。”
他顿了顿,又压低声音,“就是弟兄们有点紧张,有几个刚加入的青壮,手一直在抖。”
辛弃疾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粮车旁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兵,正死死攥着腰间的短刀。
那少年是东平人,当年金军屠村时逃出来的,爹娘都死在马蹄下,今年刚好可以让他参军,此刻他脸上还带着上一仗未愈的伤疤,却硬是非要跟来诈营。
“让赵六去跟他们说说话。”辛弃疾道,“都是从金人手里逃出来的,赵六的经历能把他们稳住。”
赵六闻言,立刻走到少年兵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:“小子,别慌!俺当年在金军里待了三年,知道他们的德性——只要咱们演得像,他们只会把咱们当乐子。你想想你爹娘,想想那些被金军害死的乡亲,这点紧张算啥?等咱们烧了他们的大营,杀了完颜齐,才算给亲人报了仇!”
少年兵抬起头,眼里的恐惧渐渐褪去,用力点头:“俺知道!俺不会拖后腿的!”
队伍继续前行,走到离金军斥候警戒线还有一里地时,辛弃疾突然抬手示意停下——远处的黑暗里,隐约有两点火光晃动,显然是金军的游动斥候。
“都蹲下!”辛弃疾压低声音,自己也贴着粮车蹲下,目光紧盯着那两点火光。
赵六和几个投诚的签军立刻默契地散开,假装是押送粮草的金军士兵,靠在粮车旁“闲聊”,用刚学的女真话夹杂着汉语,说着“这鬼天气真冷”“等回营了可得喝两碗马奶酒”之类的话。
火光越来越近,两个金军斥候骑着马,慢悠悠地走过来,马背上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。
“站住!你们是什么人?”为首的斥候用生硬的汉语喊,目光扫过粮车和人群,带着警惕。
赵六连忙上前,弓着腰,脸上堆着谄媚的笑:“军爷!我是赵六呀,你不认识俺啦!俺们是完颜文将军的人呀,奉将军之命,把起义军的粮草送回大营!这是将军的令牌,您看!”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