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骏听完四人的话,连连点头,眼中闪过振奋的光芒。
他走到舆图前,拿起朱笔,在“冶山”、“芍陂”、“建康”三个点上重重的圈了起来。
“诸位卿家所言,皆切中要害!朕意已决,平定建康后,便按你们的建议推行新政。”
“其一,薄赋轻徭,凡建康周边流民,免租税三年,冶山铁坊铸造的农具,按成本价或卖或租给百姓;其二,整顿吏治,命御史台严查建康及周边州郡的贪官污吏,凡贪赃枉法者,无论官职高低,一律严惩;其三,加强军备,董将军,光复建康后,朕命你率五千骑兵驻守云中,防备柔然入侵,所需粮草、兵器,优先从冶山、芍陂调拨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沈庆之身上,语气带着信任:“沈公,推广新种、铸造农具之事,便交予你去办。你在辛元帅那里学得屯田经验,又熟知江南水土,定能稳妥的办好。”
沈庆之躬身领命,甲叶碰撞声在临时行宫内回荡:“臣遵旨!臣定不负陛下信任,让百姓们早日过上温饱日子!”
“不过,老臣有一举荐——御史中丞袁淑。袁中丞与辛元帅打交道最多,在盱眙时亲见辛元帅设‘公平秤’、查榷场贪腐,其人聪敏好学,且给先皇上疏《农政疏》,提出‘因地制宜,水旱双备’,与辛元帅之策不谋而合。攻下建康后,若能让他办理农桑之事,定能事半功倍。”
刘骏沉吟片刻,想起袁淑之前递上的《农政疏》,其中“以农养战,以战护农”的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,当即点头:“此言大善!便依沈公之意,待平定建康,便召袁淑推行农桑新政,当然,沈公可要多协助于他呀。”
沈庆之应诺。
行宫外的阳光渐渐西斜,透过帐帘的光斑拉得狭长,落在舆图上的建康城上,仿佛为这座饱经战乱的城池镀上了一层希望的金边。
刘骏拿起案角的稻穗,凑到鼻尖轻嗅,新米的清香混着墨香,让他对刘宋的前途充满希望。
他忽然笑道:“有诸位卿家辅佐,朕相信,大宋的中兴,指日可待。待平定建康,朕要与百姓同庆,在芍陂设‘庆丰宴’,让天下人都知道,我大宋不仅能打仗,更能让百姓吃饱饭!”
五日后,建康城外的中兴亭旁,旌旗如林,玄甲似海。
柳元景率领的大军已在此列阵,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兵器上系着的红绸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象征着平定逆贼的决心。
中兴亭的石阶上还刻着“元嘉北伐”的旧痕,当年檀道济将军曾在此誓师,如今这亭下,又将见证一场关乎大宋命运的征战。
柳元景翻身下马,走到沈庆之面前,抱拳躬身:“沈公,某资历尚浅,军中将士多是您当年带出来的旧部,今日大军开拔训话,还请沈公为大军训话!”
沈庆之连忙扶住他,甲叶碰撞声里带着几分老态的沙哑。
“柳将军说笑了。将军少年英雄,平定蛮族时屡立奇功,拓跋仁残部在我南方腹地肆虐将军又大败魏骑,试问军中将士哪个不佩服?训话之事,当由将军为之。”
“沈公此言差矣!”柳元景坚持道,目光扫过阵列中的士兵。
“沈公是军中宿老,昔年随武帝北伐,血战南燕、平定卢循,战功赫赫;濉口之战、北伐之战,您又与辛元帅联手破北魏大军,将士们都敬您如父。由沈公您来训话,方能鼓舞士气!”
周围的将领也纷纷附和,连素来沉默的董元嗣都点头:“沈老将军,您就说几句吧!”
沈庆之望着将士们殷切的眼神,知道推脱不过。
他深吸一口气,调转马头,哒哒哒走到阵前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