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,刘骏邀沈庆之等人中军大帐议事。
沈庆之率先说道,“老臣听闻,江夏王刘义恭仍在建康,被刘劭软禁。若能救出江夏王,必能安定人心——昔年汉高祖刘邦救出楚怀王,便是靠其号令诸侯。”
刘骏点头:“孤也正有此意。只是建康城防坚固,强攻无益,如何救出义恭王叔,还需从长计议。”
话音未落,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。一名斥候匆匆跑来,禀报道:“殿下!斥候来报,江夏王已逃出建康,正向江宁奔来!”
刘骏又惊又喜,立刻率群臣出营迎接。
只见远处尘土飞扬,一驾马车飞速疾驰而来,待到近前,车帘掀开,露出江夏王刘义恭那狼狈的身影——他的朝服沾满尘土,鬓发散乱,脸上还带着伤痕,显然是历经艰险才得以逃脱出来的。
“殿下!臣幸不辱命,终于见到殿下了!”
刘义恭看到众人在此迎接自己,也顾不上形象,翻身滚下车来,跪在刘骏面前,老泪纵横。
“刘劭那逆贼,弑父篡位,残害宗室,臣若不是靠心腹相助,恐怕早已性命不保了!”
刘骏连忙扶起他,温言道:“王叔受苦了。孤定会诛杀此逆贼,为父皇报仇,为宗室雪恨!”
他转向群臣,朗声道,“今日王叔来奔,足见孤之义军乃天意所向!孤意已决,明日便率军向建康进发,涤荡妖邪,以安天下人心!”
群臣轰然应诺,刘义恭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:“殿下英明神武!然臣还有一不情之请,还请大军缓行,臣愿奉表劝进,以正我大宋皇位!”
这一次,刘骏并未多言,只是和众人将刘义恭等人接回大营。
当晚,江宁大营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。
刘义恭捧着劝进表,跪在刘骏面前:“殿下乃太祖嫡孙,仁厚英明,当承大统。臣谨奉表劝进,愿殿下早登帝位,以正视听,号令天下,诛杀逆贼!”
刘骏推辞道:“王叔,孤德薄才疏,恐难担此重任。不如待平定建康,诛杀刘劭后,再议登基之事不迟。”
江夏王刘义恭未接话头,而是上前一步,继续躬身道:“殿下,《论语》有云‘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。’盖此天时人事,已可知矣,还请大王登基。正所谓,国不可一日无君,帝王之位不可久旷,还请大王为大宋千秋社稷着想,以万众之心为念,早正大位,就地登基!”
刘义恭眼看刘骏又要开口辩驳,于是又继续劝道,“如今刘劭篡位,天下大乱,殿下若不登基,恐人心浮动,给刘劭可乘之机。昔年光武帝刘秀在鄗城登基,便是为了安定河北,最终成就中兴大业。”
沈庆之也附和道:“江夏王所言极是。殿下登基,不仅能安定人心,更能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,让南谯郡王刘义宣、臧质等将更加效命,更能争取那些隔岸观火之人。”
刘骏望着群臣恳切的目光,又看了眼刘义恭手中的劝进表,终于点头:“既然诸位卿家执意如此,朕便暂登帝位。但朕有言在先,登基之后,当以诛杀逆贼、安定百姓为首要之事,其余庆典,一切从简。”
群臣闻言,皆大欢喜。
刘义恭连忙展开劝进表,刘骏提笔在上面签字,墨迹未干,便有人传来消息:新亭已备好登基仪式,只待新皇前往。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