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印光法师文钞读诵 > 第2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(第3页)

第2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(第3页)

这当然是《华严经》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。有些人说:我的根器不行,不能修十大愿王,怎么办呢?还是有办法。我们看第二个经典它的传承。

【而《观经》下品下生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临命终时,地狱相现,有善知识,教以念佛,彼即受教称念佛名,未满十声,即见化佛授手,接引往生。】

前面的《华严经》当然是一个很高的境界,这是一种大乘的善根成熟菩萨所修的。在净土当中,它又开出一个特别的方便,就是在《观经》的九品往生当中,有一个下品下生,这个下品下生是什么境界呢?「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」这个人他平常是做什么事呢,造五逆的罪业,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乃至于十恶,乃至于具诸不善,就是什么恶事他都敢干,这个人大概是不深信因果的,这是一个平常的因地。这个人到最后怎么办呢?「临命终时,地狱相现」,临命终时,这个罪业太重,花报就现前,这个地狱的火。这个中阴身现前,就是马上从中阴身要转成正式的果报,就是我们讲前阴中阴后阴,前面的五阴已经是被无常所破坏,下面的地狱的五阴?还没有生起,这个时候有一个过度时期叫做中阴,这个时候他就看到什么中阴呢?看到地狱的中阴,就是地狱的猛火现前。这个时候,在这个紧要关头有点转机了,我们看什么转机呢?「有善知识,教以念佛」。这个时候就在紧急的情况,这个善知识,特别是指对净土法门有了解的善知识,这个善知识就「教以念佛」。

第2集《印光大师文钞选读》

「教以念佛」这个地方,印祖讲的比较简单,但是从经文来看,它是两个内容:第一个、这个善知识要告诉他要忏悔,告诉他因业果决定,你造的恶业,这个是地狱的果报,你要以忏悔心来断相续心,这是第一个。第二个、再介绍他成就净土的因果,怎么样念佛、怎么样往生极乐世界,或者就先赞叹极乐世界的果德、极乐世界的庄严,然后再说明它因地的修行方法。就是第一个先教他忏悔,先破恶然后再生善。这个人也是有善根的,我们看,他听了以后「彼即受教」,他就接受了,接受了以后「称念佛名」,这一念心至诚恳切的来忆念弥陀的名号,乃至于「未满十声」,这个时候「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」。这个意思就是说,他以十句佛号的功德,把一个地狱的众生,转成一个佛道的众生,因为他到极乐世界必定成佛故,必定成佛。

极乐世界,我们讲它是不退转的,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你到那个地方,你在那一期的生命决定成佛。这个十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力量,把一个十法界里面最低法界的众生,把他超生到佛法界,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

当然这个理论上,一切法毕竟空,一切法无自性,这个理论也是真实的,业力没有自性。这一切法没有自性,从因缘的角度来说,这当中有个道理的,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讲出了三力不可思议,就是说一个地狱的中阴身的众生,凭什么往生极乐世界,就凭他这一句佛号,一句弥陀念诵听,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他这样子一听回去以后,有三种功德力:

第一种、心力不可思议

他在临终的时候,那一念心是无前念、无后念,非常猛力。心能造业、心能转业,他能够念的那一念心不可思议。

第二种、法力不可思议

他所忆持的是一个万德洪名,名以召德,阿弥陀佛的名号,是总持阿弥陀佛的所有功德。换句话说,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功德放在这个佛号、放在这个声音上,这个万德洪名,所以他这一念心,跟弥陀名号一接触的时候,这个功德力就产生出来。譬如说,我们这个身体是没有香气,「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」,我们这个身体跟香气一接触呢,这个香气就能够跑到我们身体里面来,「如染香人身有香气,此则名曰香光庄严」。我们这一念心去接触万德洪名亦复如是,这个万德洪名的功德力,就渗透到我们内心里面去了,法力不可思议。

第三种、佛力不可思议

佛的那个大悲心,佛陀是没有灭度的,这件事我们应该要清楚,《法华经》佛陀很认真的说,佛陀是没有灭度的,佛陀所灭度的,是那个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丈六比丘相,那个应化身。佛陀那个无量功德的清净法身,那个灵灵觉觉的佛性,昼夜六时恒常的在加被我们。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子,他没有休息,念念相续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无有疲厌,他的功德是存在法界的,但是你必须要念他的佛号,才能够跟他的大悲心接触,感应道交。

所以这个地狱的众生,他念这句佛号以后,能念所念性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,他这一念心就依止弥陀的名号,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感应道交,佛陀就放光照射,那么这个时候就接引往生。三力不可思议,就凭着这三力,转地狱的果成金莲花,所以这个的确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这个人,它的意思是说,他完全没有学佛,他什么时候才学佛,他临终才开始学佛,他在短暂的时间,发出那么大的功德力,这个是一个净土的他力门的特色,当然对我们也有很大的鼓励作用。这个是把净土摄受众生的最低的也标出来,前面的《华严经》是一个法身大士,上至文殊普贤,这个地方是把净土的最差的标准也标出来,下至五逆十恶。

第三段印祖他又引了一个经典来做前面的总结。

【《大集经》云: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;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。】

《大集经》上说,在这个末法时代,有亿亿人修行,但是罕一得道,即使有亿亿人修行,但是很少有一个人成就圣道。这个事情是这样的,每一尊佛的出世都是有三个阶段,正法、像法、末法。当然这个对佛陀的法的本身、佛的法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障碍的,佛的法永远是清净庄严光明的,但是能够依止法的这一念心就有差别的。在正法时代众生那一念心,善根深厚业障轻,所以它跟正法一接触的时候,很快就成就圣道,你看舍利弗、目犍连尊者出家以后,七天成就阿罗汉果,他的障碍少,善根深厚。佛陀正法过去以后到像法,众生这一念心就差了,善根淡薄、业障也重,障碍也重,圣道力量就薄弱,就是禅定了。到了末法时代,我们这一念心,善根就是非常薄弱而业障就很重,昏沉掉举、掉举昏沉的障碍就很重。即使我们这一念心很想去修止修观,很想去忆持佛陀的正法,但是我们这一念心跟正法之间有障碍,使令我们这一念心跟正法不能接触,什么障碍呢?就是掉举昏沉,所以我们就很难成就圣道。那怎么办呢?

「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」,这个地方这个「唯」要注意,就是唯独,就是在所有法门当中,唯独依止念佛法门才能够度脱生死。这句话,佛陀的意思是这样子,唯独。

所以到末法时代,我敢说,到最后最兴盛的是净土念佛法门。我知道一个密宗的道场,他也打佛七,当然我们能够体验他的心情,他的教义上依止密教,但是他很清楚「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」,这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理论讲的再高,目的就是要成佛,而成佛的快捷方式,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他虽然教理上依止密教,但是他也打佛七,这个是对的,这个是一个很正确的抉择,契理契机的。

这以上就把印祖有关净土的传承,从最高到最低,做一个拢总的介绍,这以下就结劝。

【是知念佛一法,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,若愚若智通行之法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】

从前面三部经的内容来看,我们知道念佛的这一个法门是上圣:从《华严经》的文殊、普贤;或者下凡,最低的就是《观经》的五逆十恶,都能够修行成就的法门。「若愚若智通行之法」,有智慧也好,没有智慧也好,你只要一句弥陀念诵听,具足信心,具足愿力,就能够跟弥陀本愿感应道交。拢总来说就是「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」,这个是把净土法门的特色,用两句话表达出来。

这意思是说,从难易来说,是下手易而成功高。当然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,它所成就的不是人天的果报,也不是二乘涅盘而已,它是要成佛的!这个法门是让你成佛的法门。它的殊胜在于下手易,这句话是相当重要,特别对我们末法时代,这一念散乱心的人特别重要。这个法门太微细的时候,我们都修不来。

但是你告诉我一句弥陀念诵听,这件事我做的到,我老老实实的念从心起,然后嘴巴把这个声音念出来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这件事我做的到!我把这个声音听到,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这件事我做的到!而且我不但平常做的到,我临终也做的到!就是很实际的能够做到。

「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」,用力少就是时间上来说,前面是约难易。就是说这个法门,也不一定要你多生多劫,乃至于你到临命终的时候,十念都往生,时间上也不是很多,但是它的效果非常的大。往生极乐世界,就在极乐世界永永远远的「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」,在那一期的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寿命当中,亲近阿弥陀佛,直接到成佛为止,完全没有退转的因缘。所以这个时间是很殊胜,那么为什么有这种殊胜呢?印光大师就讲出他的道理。

【以其专仗佛力,故其利益殊胜,超越常途教道。】

因为这个法门他跟其它法门的不同,它是专仗佛力,你不是靠你的本事往生的。这个意思是说,佛陀是把这个功德成就了,这是一个果地教,阿弥陀佛把这个极乐世界已经创造出来了,不必你去成熟众生、庄严佛土,不必了。这个极乐世界成就以后,我怎么进去呢?你就依止这句佛号,一句弥陀念诵听,你就能够即众生心,投大觉海,你这一念心就能够进入到弥陀的功德大海去。换句话说专仗佛力,你只是归依而已,我们只是做一个归依的法而已,我们哪有这个资粮去成就这个正报庄严、依报庄严,哪一个功德是我们成就的呢?都是现成的,我们只是把现成的功德,我们这一念心去归依,这样子。所以「专仗佛力,故其利益殊胜,超越常途教道。」这个其它法门是没办法比的。

最后讲出一个譬喻:

【昔人谓余门学道,似蚁子上于高山;念佛往生,如风帆扬于顺水。】

印祖说,古德讲出一个譬喻,其它的圣道门,唯识、天台、中观,在断烦恼了生死的过程,就好像蚂蚁上高山,一步一步的,从最初的外凡到内凡,乃至于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乃至于回小向大,初定、二定、三定、四定,就是无量无边的一个长远的菩提道,这一路是充满了心酸的菩提道,三大阿僧祇劫。而且这中间很多让你退转的因缘,特别是在分段生死,这个地方是是非最多的,所以我们有一件事要想一想,我们今天会在年轻的时候出家,或者准备出家,或者好乐出家,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?就是我们过去在佛法当中栽培善根,但是我们为什么在这个生死当中,这舞台当中进进出出,现在还在流转呢?怎么回事呢?我们相信法力不可思议,佛陀的正法是药,真的能够治病,怎么我们服那么久,还是在这个地方流转呢?就是退转这个地方出了问题。

我们从外凡到内凡,到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。到暖、顶的时候还是会退转,到忍位的时候不退转,在这个「忍」之前,烦恼会障碍你,你修行的好好的,烦恼一活动我不修行,我要回家去。天魔会障碍你,你有修行,但是你过去有跟众生结恶缘,刚好这个众生在鬼神道,而且他有大的福报力,他是一个鬼王,糟糕了!他会来障碍你,天魔会障碍你。烦恼魔、天魔、五蕴魔,你修行得好好的,哎呀!身体出毛病了,不是肝出毛病,心脏出毛病,腰疼,打坐十分钟腰就痛,这五蕴的身心它障碍你,你过去造的业,这个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障碍你。死魔会障碍你,你修止修观,内心一片寂静,功夫相应的时候,糟糕了!你的寿命到了。这死掉以后,下辈子重来,又重新开始。

所以蕅益大师讲,所有成佛的菩提道当中,分段生死最难透脱,你这个分段生死跳过去,后面就顺了。位不退以后,这个圣人在修行,不像我们凡夫有种种的挣扎,也不会有退转,他这个心就是不断的往前走不会退。所以说「蚁子上于高山」是对的,这蚂蚁一直爬一直爬,很辛苦,但是他一不小心就从高山掉到原地上,掉到原地从头开始,所以这个地方是有问题的。那怎么办呢?

「念佛往生,似风帆扬于顺水」。我们能够仰仗佛力,就好像坐船又轻松,心情又愉快,这个时候又顺水,没有退转的情况,这是古德的譬喻。印光大师说「可谓最善形容者矣!」,印光大师他同意,这句话是他同意前面的说法,他认为这个是形容的非常恰当,这样子形容是对的。这个是净土法门的一个教起因缘,等于是把净土的整个教法的因缘,做一个全盘的介绍。大家有没有问题?

好,我们再看甲二、正文。前面是一个前言,我们等于是介绍说法主跟所说的法。

这以下就正式说明净土法门的修行内容,怎么能够保证今生往生极乐世界,要透过什么方法,这有五个次第。

第一个就是「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。」这是第一个次第,我们把科题解释一下,

什么叫「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」呢?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