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小说网

51小说网>博弈战术 > 第五章 零和博弈 巧妙衡量自己的利弊得失(第2页)

第五章 零和博弈 巧妙衡量自己的利弊得失(第2页)

就这样,两家企业策划了苏泊尔和金龙鱼两个行业领导品牌“好油好锅,引领健康食尚”的联合推广,在全国800家卖场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……

我们首先对两大品牌做了详细的分析,发现两大品牌的内涵有着惊人的相似:

“健康与烹饪的乐趣”是双方共同的主张,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,如果围绕着这个主题,双方共同推出联合品牌,在同一品牌下各自进行投入,这样双方既可避免行业差异,更好地为消费者所接受,又可以在合作时透过该品牌进行关联。由于双方都是行业领袖,强强联合使得品牌的冲击力更加强大,双方都能从投入该品牌中获益。经过双方磋商,对方决定将联合品牌合作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通过春节档的促销活动将双方联合的信息告之消费者;第二阶段为品牌升华期,即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共同操作联合品牌。

活动正值春节前后,人们买油买锅的欲望高涨。此次活动,不仅给消费者更多让利,让购物更开心,更重要的是,教给了消费者健康知识,帮助消费者明确选择标准。通过优质的产品和健康的理念,提升了国人的健康生活素质。所以这一活动一经推出,立刻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,不仅苏泊尔锅、金龙鱼油的销售大幅上涨,而且其健康品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。

在这次合作中,苏泊尔、金龙鱼在成本降低的同时,品牌和市场得到了又一次提升:金龙鱼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,品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加强;而苏泊尔,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厨具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。这正是正和博弈带来的双赢局面。

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,合作营销,更多的是一种策略的思考,强调双方的优势互补,强强联合。通过大家的共同推动,获得更大的品牌效益。

非零和博弈的运用

现实生活中,为了使事情向着利己的方向发展,一定要注意非零和博弈的运用。

在小溪的旁边有三丛花草,并且每丛花草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。一天,小伙子看着这些花草,总觉得没有多大的用处,于是,便决定把它们除掉。

当小伙子动手除第一丛花草的时候,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小伙子说:“善良的主人,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,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。”小伙子看看这些无用的花草,摇了摇头说:“没有你们,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的。”很快,小伙子就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。

没过几天,小伙子又来砍第二丛花草,这个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,对小伙子嗡嗡大叫道:“残暴的地主,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,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!”小伙子的脸上被蜜蜂蜇了好几下,他一怒之下,一把火把整丛花草烧得千干净净。

当小伙子把目标锁定在第三丛花草的时候,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,它对小伙子柔声说道:“睿智的投资者啊,请您看看这丛花草给您带来的利益吧!您看看我们的蜂窝,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的蜂蜜,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,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啊,夕口果您把这些花草给除了,您将什么也得不到,您想想吧!”小伙子听了蜂王的介绍,心甘情愿地放下了斧头,与蜂王合作,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。

在这场人与蜂的博弈中,面对小伙子,三群蜜蜂做出了3种选择:恳求、对抗、合作,而也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。

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,如果博弈的结果是“零和”或“负和”,那么,对方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或双方都受损,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。因此,为了生存,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与对方共赢,把人际关系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“正和博弈”,与对方共赢,而这样也是使人际关系向着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唯一做法。

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?要借助合作的力量。

有这样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例子。有一个人跟着一个魔法师来到了一间二层楼的屋子里。在进第一层楼的时候,他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,并且桌子旁都坐着人,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。虽然,他们不停地试着让自己的嘴巴能够吃到食物,但每次都失败了,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,因为大家的手臂都受到魔法师诅咒,全都变成直的,手肘不能弯曲,而桌上的美食,夹不到口中,所以个个愁苦满面。但是,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愉快的笑声,他好奇地上了楼,想看个究竟。结果让他大吃一惊,同样的也有一群人,手肘也是不能弯曲,但是,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,原来他们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,但是因为对面人的彼此协助,互相帮助夹菜喂食,结果使每个人都吃得很尽兴。

从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,同样是一群人,却存在着天壤之别。在这场博弈中,他们都有如下的选择:其一,双方之间互相合作、达到各自利益;其二,互不合作,各顾各的,自己努力来获得利益。我们可以看出,在这场博弈中,也只有那些互相合作,相互帮助的人,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,走向正和博弈。事实上,正和博弈正是一种相互合作,即非对抗性博弈。而对于人际交往来说,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,就应该采取这种非对抗性的博弈。

可以说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。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,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,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。在生命的道路上,我们更需要和其他人互相扶持,共同成长。

因此,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,如果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,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,便能使人际交往达到互利互惠的“正和博弈”状态。就是说,在人际交往中,要达到效益最大化,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,而应该在取长补短、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,达到双赢的效果。

例如,夫妻之间的互利互惠,可以使彼此间的感情更亲密。曾有一对夫妻,妻子是个瘫子,丈夫是聋哑人,外人看来他们应该很不幸,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幸福。譬如他们要去镇上买一些日用品,由于丈夫不会说话,当然不好交际,所以,在去镇上买东西的时候,这个聋哑丈夫一定会骑着三轮车,让妻子坐上,到了要买东西的地方,妻子便坐在三轮车上谈价钱购货物。更可贵的是,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生过争吵,为什么呢?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本领,而是因为他们能互相补充彼此之间的缺陷:妻子走路不方便,丈夫却有强健的身体;丈夫不会说话,妻子却有很好的口才。由于他们能取长补短,所以他们在一起仍生活得十分的美满。这种互利互惠的情况,便是“正和博弈”。

再比如,有这样一对夫妇,他们一生都没激烈地争论过,更不用说吵架了,在生活中他们更是默契、和谐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惯,就是每天都要煮鸡蛋吃。不过,奇怪的是妻子在煮鸡蛋时,每次都是自己先吃了蛋白,而把蛋黄留给丈夫;而其丈夫每次煮鸡蛋时,便吃了蛋黄,把蛋白留给妻子。这似乎成了习惯,直到丈夫去世前,说自己想吃鸡蛋时,妻子便煮好了鸡蛋,首先剥掉了蛋白,将蛋黄给了丈夫,丈夫说,他想吃一次蛋白。妻子说,你不是喜欢吃蛋黄吗?丈夫摇摇头说,其实他并不喜欢吃蛋黄,只是看妻子爱吃蛋白,所以才每次都吃蛋黄的。这时,妻子也告诉了丈夫,其实,她本来爱吃的是蛋黄,只是因为见丈夫每次都愿意吃蛋黄,所以她每次才吃蛋白的。这个故事的确很美丽,读后让人为夫妻间的相敬如宾动容。其实,在交际中,如果遇到与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,互相之间若能为对方着想,采取一种双方合作的态度,那么,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的对抗性博弈发生。

所以,为了短期胜利,建立共同利益,为了长远成功,建立良好关系,也就是拥有博弈中的双赢思维。拥有平等、互惠的思想,采取合作的态度,才能使人际关系呈现“正和”状态,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,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。

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双赢

面对博弈中的人际关系,一定要理性地分析,不可为了一己之利,或一时的胜利而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吃掉一方的“零和博弈”现象。

对于局中人,双赢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。但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,这就要求我们多加注意,自我控制和约束,朝着“正和博弈”的方向努力。

首先,别见利忘义,做人之本,心存善良。在人际交往的博弈中,之所以会出现“零和博弈”,大多是因为人的见利忘义,想图谋别人的利益,而这样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心存恶念,不安好心,整天想着算计别人,也自然会用欺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那让人所不齿的目的。

有这样一个诉讼案件,李先生借了王先生3万元钱,后来,王先生由于家人有病,等着用钱,便向李先生讨要。但由于王先生多次找李先生,都被其用各种理由推脱了,王先生十分的着急,便发了火。李先生见状,干脆一不做,二不休,一把抢过借条,撕得粉碎,从窗口扔了下去,并对王先生说,现在好了,谁也不欠谁的钱了。王先生知道李先生想赖账,便急忙跑到楼下,拾起了那些已经被撕碎的借条,并一片一片对了起来。可是,李先生根本不认账,最后,王先生只好把李先生告到了法院。在法院上,李先生却说,自己已经把钱还给了王先生,所以才撕了借条的,弄得王先生百口难辩,法庭一时也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讹诈谁,因为李先生说得也有道理,如果不给对方钱,王先生怎么会让他将借条撕掉呢?后来,法庭觉得李先生的理由虽然有合理之处,但毕竟还有许多疑点,所以又做了大量调查,最后,王先生又捉供了一通录音电话作为证据,说明王先生曾在向李先生讨要欠款时发生过争吵,再加上李先生夫妻俩在说什么情况下给钱时口径并不一致,最后判李先生败诉,并归还王先生的钱。

可以说,像李先生这样的人,本来就不是善良之辈,他在人际关系博弈中,想赖账不还,达到把别人的财产归自己“零和博弈”的目的,是令人不耻的。不过,最终他还是让法庭抓住了狐狸尾巴。

其次,就是要心胸开阔,能够互相体谅。这也是在人际交往中,避免发生“零和博弈”的一个重要原则。其实很多事情,就是由于人们心胸不够开阔,遇事不够理性才发生的,比如,邻居之间,如果一方心胸开阔些,另一方体谅一点,就不会发生邻居间感情不和的事情了。

最后,就是诚心对待别人,即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。人与人交往,无论在什么时候,都要以诚相待、容忍对方,一些事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。

曾有一位官员夫人,她的一个邻居总喜欢计较小事。一日,她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,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日前不见了,就问官员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,官员夫人虽知其真相并非如此,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,便什么话也没有说,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。

后来,邻居发现了自己的那个筐,便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了官员夫人,而官员夫人仍是笑嘻嘻地说了句:“不是你的,那我就拿走了。”

这位官员夫人把握关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适的,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,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,多体谅别人,做到恰到好处,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就会相处得很好。和美的人际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的,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,多为他人想一些。事实上,体谅别人并不难做,我们应该放宽眼光,远望才能有更多收获。古语有云: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?”为了有和美的人际关系,更不必对小事斤斤计较,多为他人想一点,你便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。

总之,面对博弈中的人际关系,一定要理性地分析,不可为了一己之利,或一时的胜利而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吃掉一方的“零和博弈”现象。

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abxsw.net dingdianshu.com bxwx9.net

kenshu.tw pashuba.com quanshu.la

tlxsw.cc qudushu.net zaidudu.org

duyidu.org baquge.cc kenshuge.cc

qushumi.com xepzw.com 3dllc.net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